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新能源市占率超50%,合资车企还能赚到钱吗?

你可能都不知道,现在自主车企发展有多猛。乘联会公布了5月份乘用车市场销售数据,自主品牌市占率高达57.6%,同比增长7.3个百分点。今年累计市场份额56%,相对于去年同期增加6.6个百分点。而厂商5月零售榜单top5,合资车企仅有一汽大众,排名第二。

自主品牌能够越来越好,都是托新能源的福。5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top10,仅有上汽通用五菱一家合资车企,排名还是在尾部。而整个月份的零售渗透率,自主品牌高达71.2%。每卖出10辆新能源汽车,就有7辆来自自主品牌。

当然,自主品牌越来越火红,合资品牌便越来越惨淡。

伴随着新能源崛起,燃油车市场份额不断萎缩。5月份燃油车零售91万辆,同比下降23%。1-5月常规燃油车零售482万辆,同比下降9%。主打燃油车的合资车企,市场表现自然一言难尽。5月主流合资品牌零售49万辆,同比下降21%,环比增长8%。德系、日系和美系,零售份额均是同比下滑。

主流合资车企也在积极谋求新能源转型,倾尽资源研发新能源车型。但,产品始终没能完全得到市场认可。目前,能够在新能源市场中有一定竞争力的合资车,只有大众的ID.系列。严格来说,是上汽大众的ID.3。自从去年7月宣布降价之后,月均销量还能维持在6000辆。而主流合资品牌的新能源车,5月渗透率不足10%。

燃油车领域节节败退,新能源领域竞争力不足,合资品牌似乎进入到凛冬时刻。为了应对市场危机,一方面疯狂降价求销量,一方面裁员停产缩成本。

的降价榜单,top20都是合资车型。当然,大多数都是新能源车型,优惠幅度大的惊人。比如,起步价35.59万元的宝马i3,参考裸车价20.39万元起。而从终端反馈信息来看,裸车价已经跌到了18万元以下,整车落地不超过20万元。降价不意味着卖得动,但至少诚意是拿出来了。

而在裁员方面,合资品牌力度也是相当大。5月中旬,广汽本田被爆已启动超千人的大规模裁员,涉及多个生产线。5月下旬,一汽大众也被爆料正在启动人员优化调整。据悉,一汽大众佛山分公司将有700名员工面临被裁。官方后续发布公告,确认是与员工不续约操作,均会按照相关法律规定给予经济补偿。

无论采取什么形式降本增效,合资品牌已然回不到巅峰。而从新能源发展的大趋势来说,合资品牌未来可能越来越低迷。那么问题来了,合资品牌还能赚到钱吗?答案是肯定的。

大众、丰田本田等合资车企,均是世界级大厂,它们在全球都有业务,一年销量轻松突破几百万辆。就说在中国步入边缘的现代汽车,去年全球(含起亚)全球销量为689万辆,世界销量排名第三。单看起亚,人家全球销量也是高达308.6万辆,超过比亚迪约7万辆。

大家应该都知道规模效应,规模越大,成本越低,利润越高。所以,这些合资车企可以依托规模,与博世等供应商强势议价。相对而言,合资品牌可以比自主品牌拿到更低的供应成本。所以,即便它们大力降价促销,也可以维持基本的利润。更何况,合资品牌本来就存在不小的溢价空间。现在只是把“水份”压出来了,未必伤及基本利润。不过,整体收益肯定大不如前。

退一万步讲,即便合资品牌做平本甚至亏本生意,也不是什么大事。合资品牌进入中国二十余年,早已赚取丰厚的利润,有实力亏得起。最关键的是,现在的亏损,未来有机会赚回来。

新能源市场已经进入加速淘汰期,以比亚迪为首的头部集团,发展越来越大。长此以往,新能源汽车市场可能留不下多少玩家。当玩家数量趋于平稳,市场也将终会完全放开。届时,或将落地“油电同权”政策。一旦放开政策,合资品牌可就能大展拳脚了。

所以,主流合资品牌,即便现在少赚、不赚甚至亏损,也不至于伤筋动骨。只要熬到某一时刻,它们还是有实力大赚特赚。当然,没有任何绝对的事情。自主品牌要是借着新能源东风牢牢抢占市场高地,合资品牌可就只能“喝粥”了。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