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开发低成本电动车,以抵御中国品牌,大众露出了“獠牙”?

你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丰田大众本田、通用等那些全球巨头在新能源汽车这条赛道上,打不过咱们的中国汽车品牌?

明明新能源汽车这条赛道准入门槛更低,诸如电池、电机和电控等等都是供应商方案,只要你肯花钱,就有供应商为你服务。就算上面说的这些巨头在新能源这条赛道起步晚,但它们手里都不缺钱,只要肯砸钱,按理说应该能很快追上吧?


如果顺着这个思路推测的话,貌似还真是这么回事儿,但这些全球巨头车企打不过中国汽车品牌的更为核心的原因,其实是成本。

给大家举个例子,前段时间美联社报道了美国汽车人士拆解比亚迪海鸥这件事,他们惊讶的发现这辆高配在中国的售价换算后大概1.2万美元的纯电小车,不仅驾驶性能良好,而且制造工艺与美国制造的电动汽车不相上下,而美国制造的价格是海鸥的3倍。


看明白了吧,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汽车品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有强大的垂直整合能力,即便是卖这么便宜依然能赚钱,虽然除比亚迪以外的绝大多数中国新能源车企也亏钱,但挡不住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处于亏损中依然持续入局这一奇怪现象,这些是上述巨头车企所承受不了的。

所以,什么时候这些巨头车企能够赶上我们在新能源领域的脚步,成本控制变得十分关键,说句直白的话,就是它们什么时候能够生产出像我们一样物美价廉的量产电动车,那时才会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生压力。


不过,这些巨头已经嗅到了危机感,据外媒报道,5月28日,大众汽车集团表示将独立开发低成本电动汽车,以更好地与中国竞争对手竞争。

更进一步来看,其将为欧洲市场生产售价约为2万欧元(合21,746美元)的电动汽车,该车计划于2027年在全球首次亮相,在大众集团内部代号为 ID.1


众所周知,目前大众在华热销的电动车,就是这款ID.3了,这车还是去年合资纯电动车型销量冠军,从上汽大众去年年底刊发的海报来看,其从上市至去年年底,累计销量已突破10万+辆。

要说这ID.3为什么卖得好,主要还是在之前有些高的价格基础上降了不少,幅度大概有4万元左右。你想一下,花12万多的价格就买到一台能续航450km、用的是三元锂电池、定位紧凑型/尺寸比海豚大、还是后置后驱结构且配备了前后独立悬架的大众品牌电车,这又很乐而不为呢?


大家可以畅想一下,当定位更低的 ID.1推向市场的时候,以ID.3现在的价格来看,届时 ID.1可不就是像现在宏光MINI EV一样的价格了嘛。而假如这个情况真的发生,估计就没有自主品牌微型代步纯电小车什么事儿了。

更值得一提的是,一旦像大众这样的全球品牌找到了降低电车成本的密码之后,届时才是对中国品牌电车构成压力的时候。毕竟这些全球品牌有着深厚的造车功底,并且还有品牌效应,就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合资纯电和自主纯电价格一样,产品力也大差不差,你会选择谁呢?似乎倾向于合资的会多一些,这是可以肯定的事情,毕竟ID.3的热销不就是此刻正在发生的事情嘛。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