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智己与飞凡是互相成就,还是相互抵抗?

智己与飞凡的爱恨

我们聊到上汽,总会联想到曾经在上海满大街的荣威,以及在荣威品牌衬托下有些小透明的名爵,那个曾经反复在国产与英伦之间来回跳动的名爵,我们在上汽身上,仿佛总能看到一种自我的矛盾的。

如今的智己和飞凡,似乎也是同理。

当上汽推出自主高端品牌智己汽车时,飞凡也慢慢地露出水面,但很快,大家发现飞凡汽车和智己近乎有种“本是同根生的感,相煎何太急的关系”。

似乎,从智己和飞凡诞生那刻起,内部PK的话题一直萦绕在他们之间。

荣威渐渐淡去我们的视线中,留下的只有曾经的销量成绩以及上海市区滴滴师傅们对于这款车的津津乐道,很多人都在说荣威摇身一变成了如今的飞凡。

可上汽集团本身在这一场有关于电动化、智能化、自主高端的战役当中,必然需要拿出像样的“武器”,但从当下的销量成绩来看,智己和飞凡,这两个需要冲击自主高端的得意作品并非过于精彩。

提及销量,我们总是有所遮掩,因为那些数字总能帮我们分出高低。

当比亚迪全年销量302万辆时,上汽以178万辆的成绩,位居全球汽车销量榜的第18名。

2023年智己品牌全年销量38253辆,这个成绩大家认为如何。

截止到2023年,智己汽车共有L7,LS7,LS6三款在售车型,从21.99万元直至29.99万元。

2023年11月12日上市的智己LS6直接将配置拉满,售价降至21.99万元,那一刻LS6成为了智己品牌成立以来性价比最高的车型,它也的确如愿引来了一波火爆的销量增长。

车型更加轻巧,并且听取用户提出的修改内容,LS6算是当下智己汽车最完美的作品;上市以来,智己凭借LS6曾在2023年12月创下了历史新高,最高达到1.04万台,其中智己LS6连续四个月为智己品牌贡献了超90%的销量。

可见,一款车型售价的重要性。

智己不惜重金请来汤唯和金晨分别为LS7和LS6保驾护航,在营销端利用粉丝基础做大量的“自来水”的推广,在短时间内营造巨大的流量。

可,对于市场销量而言,粉丝不是用户,他们能带动的销量数据少之又少,卖车到最后拼的还是产品力。

2024年1月,智己汽车月销量5001台。智己LS6单车依旧贡献最大,4612台的销量,占当月总销量的92.22%

毫不夸张,当下的智己,最为走量的只有LS6。

全年销量38253辆,这并没有完成CEO刘涛曾经定下的目标,“智己汽车2023年销量目标为4.5万辆,到2025年,希望能够达到20~30万辆的产销规模。”

3.8万和4.5万之间差的0.7万,到底是销售端尚未拼尽全力的付出还是来自品牌本身?

带着浓重上汽过去味道的传递,让不少年轻人觉得,智己虽叫智己,它却一直没变……

在变与不变之间,上汽的另外一位登场,飞凡。

如果说,智己是上汽倾尽全力,保驾护航自主高端的亲生子,那同样出自上汽的飞凡则没有如此运气。

就连在一些外行人眼中,他们都会觉得飞凡生不逢时。

从荣威电车品牌中剥离而来的飞凡,似乎开局就是灰暗的。早前的R汽车失利,在先后推出的MARVEL R和ER6,这些带着浓浓荣威风格的全新车型后,"新瓶装旧酒"的R汽车有些四面楚歌。

随后,飞凡汽车迅速拔地而起,R汽车独立后的一年,正式更名为飞凡汽车,上汽的用意也很明显,通过独立公司的方式进行运营,加速抢占中高端新能源赛道。

至此,上汽向自主高端转型之路上的双品牌战略也日渐成熟。

可历史终究还是被记起。

我曾经在上海一次打车经历中,偶然和司机聊到,他告诉我,“如今上海跑滴滴车型最多的应该是比亚迪和荣威,他也是曾经在比亚迪和荣威之间纠结,到最后选择比亚迪元,也是因为觉得性价比极高、便宜好开。”

而在谈及是否知道智己和飞凡时,师傅很无奈地说,“飞凡不就是荣威吗,荣威黄了才有了飞凡嘛!”

一顿操作猛如虎,让我无言以对。

我们似乎理解上汽想要和过去的荣威挥手告别,可前提是,飞凡也该活成如他名字这般“飞凡”。

但事实也是背道而驰的。

除了没有出彩的销量之外,最近的飞凡还陷入裁员风波,网端流出不少消息称,“上汽集团旗下的独立新能源品牌飞凡汽车将会被重新整合到上汽乘用车的体系以内,后续飞凡汽车将不再作为独立品牌存在,但具体的合并方案仍在讨论之中。”

更为夸张的是,裁员幅度达到了70%以上,其中辅助高阶智驾的团队已经全部被裁,而其它岗位的员工也将面临着降薪.....这新闻从去年一直传到今年。

汽车行业的惯例,无空穴来风,飞凡及时发文澄清,飞凡汽车目前“一切安好,请大家放心,也感谢大家的关心”。

但网端依旧不依不饶,只因飞凡销量是一大原罪。

2022年的飞凡汽车总销量为1.45万,到了2023年总销量为2.03万;当下,飞凡汽车共计两款车型,F7和R7,如果已过万作为评判一款车型是否能在市场立足为标准,那无论是F7,还是R7,当下的飞凡似乎都无法撑起在新能源市场如此内卷的那片天。

因为销量,飞凡被诟病无数。

上汽为冲击新能源汽车市场所准备的两大产品,似乎都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可对于上汽而言,在冲击自主高端品牌的行列之内,他也只有这两张王牌了。

2023年,上汽集团新能源车销量达到112.3万辆,同比增长4.6%,创历史新高,全年公司自主品牌销量达277.5万辆,占集团销量比重超过 55%。

显然,上汽比去年更好,可放到智己与飞凡身上,这份荣光又似乎杯水车薪。

我们不禁提问,智己和飞凡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智己品牌难道不够惊艳嘛?

从多国优秀汽车设计师的设计中找到的智己风格,上汽用全球最好的供应商,为智己搭建了一个全球化的舞台。

智己还拥有行业首创技术“VMC智慧数字底盘”,可以将将后轮转向、智能电控减震器、空气悬挂、电驱等高级底盘硬件统筹联控。

不仅如此,在2024年开年,智己还宣布获得超80亿元的B轮股权融资,从中国银行旗下中银资产领投,农银投资到临港集团,这波“国家队”为其撑腰,还有宁德时代、Momenta、清陶能源等科技公司跟投,强大的资本后台为智己传递着源源不断的能量,这份来自智己汽车的融资团队,堪称顶尖。

在智己LS6上市之初,智己的全域数字视野补盲、准900V超强性能平台、800V平台、激光雷达,也是毫不客气地全权标配。

如此不客气,这般真诚,可智己的销量却总在上下不稳定的浮动着。

有些人告诉我,这和读书一样,看天分也看运气,差生文具多。

网端有关智己汽车质量问题的信息不少,越高要求的智能配置,也意味着他需要更高的品牌质量。

面对智己,更多的用户将上汽和它放在一起,在品牌推广层面,也几乎离不开上汽,可荣威和名爵的时代下,上汽一直走亲民路线。

如今智己的高端,显然坐立难安。

抛开过去,从头再来,被颠覆的一直不是产品本身,更多的是品牌思维上的考量。

我一直理解为上汽抛出智己跟飞凡,其实他们两者并非会内耗。

智己主打30万区间的高端价位,而飞凡则是20万,两者在品牌定位和传播方向上都有区隔。

可目前看来,智己为了市场占比的价格下探,到底算不算下下之策呢,如果智己摆脱上汽的束缚,在品牌层面勇敢踏入30万区间,会不会守得云开见月明呢?可如今的21.99万元起步,的确会抢夺飞凡不少资源,智己如此强大的资源配置,飞凡自然变得透明。

而在飞凡层面,换电业务也并非我们想象中的那一颗彩蛋。

不紧不慢的换电进程,也让飞凡在换电服务上沦为试验田,蔚来在换电业务上的真诚,反倒让飞凡沦为差生。

只有两款在售车型的飞凡,资源少得可怜,与奔驰极为相似的座舱设计也曾遭来不少的诟病,一来一回之间,品牌值也在不断下降。

我想,在某种层面上,智己会很羡慕极氪吧,同为向新能源高端出手的自主品牌,吉利旗下的极氪却活的相对如鱼得水些,从极氪001的成功出发,极氪又缔造了极氪007,全新升级的极氪001,这两款新车在2024年第一季度为极氪赚足了影响力和销量。

在最新一期周销量榜单上,极氪001和极氪007成为新能源20万以上销量的第一、第二,可已经不见智己LS6的身影。

尽管智己与飞凡都拥有上汽这座巨大靠山,尽管这两个品牌都有着自己明确的市场定位,可销量和口碑之间那道无法和谐相融的透明之墙,总会将他们拒之千里。

或许大家都明白,如果两者真有PK,那智己必然率先拥有一张免死金牌,而从荣威过度的飞凡又该如何自救。

这个世界上意难平的事情太多,对于上汽而言没有一个品牌是可以被完全放下的。

尽管荣威看似普通,但10万-20万元区间市场,荣威还想拼一把,飞凡品牌的处境变得极为难堪,降价似乎成为唯一的出路,可智己LS6已经亮出21.99万元的底牌,飞凡只能下探20万元。

看似两者的博弈,其实一直都是上汽集团内部自主品牌之间的较量,剪不断理还乱,也不过如此了。

文|小花姐姐

图|微博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