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电动车保值率大赢家:上汽大众是如何做到油电同步提升的!

  • 作者: 轰Party
  • 2024-02-27 09:55
  • 421


电动车就一定不保值吗?那也未必。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2023年中国汽车保值率报告显示,上汽大众的ID.3获得合资纯电动紧凑型车型保值率第一,同时ID.4 XID.6 X也分别在合资紧凑型SUV和中大型中排名前三。而在近期发布的2024年1月中国汽车保值率研究报告中,ID.3再次荣登榜首,保值率被行业认可。  

 

 

不得不说,2023年上汽大众之所以不管在燃油车还是在新能源车上都取得了相当不俗的成绩,尤其是在电动车保值率不被消费市场看好的当下,上汽大众却能凭借过硬的品质在电动化市场获得认可,所有这些无疑是与其成立40年来精密的制造、良好的口碑密切相关的。

 

当然,这还离不开上汽大众领导层对当下市场形势之精准判断。正因如此,他们才制定了“促油车、稳电车、上奥迪”的发展策略,也才有了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上汽大众燃油车销量依旧强劲,电动车销量在合资品牌中强势夺冠。

 

 

权威资料显示,2023年整个汽车市场中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已达40%。然而,如果按照绝对值来计算,新能源车的保有量却只有2041万辆,占汽车保有总量的6.07%。新能源的市场份额虽在迅速增长,但上汽大众似乎并没有被这一虚假的表象所迷惑。它深知新能源车型是未来的主流,但当下依旧是燃油车的天下。

 

所以,上汽大众并没有立马舍弃燃油车,相反,此时合资品牌恰恰需要一方面依靠燃油车保证现金流,另一方面在品质和口碑上给电动车打辅助,即“以油养电”:保持燃油车的更新换代及销量规模,以赚取利润,然后再加大对新能源的投入,实现稳步转型。

 

2024年,上汽大众不但会加快新能源的上市速度,还会不断提升燃油车的产品性能,如此才能实现油车与电车的良性互动。正在转身的“大象”看似缓慢,不具威胁,可一旦完成转身,它便会再次成为真正的“动物之王”。


2023合资新能源销冠,得来不易 

 

在国内新能源车竞争达到“白热化”的当下,在燃油车时代风光无限的合资汽车品牌能继续留在“牌桌上”,就已经实属不易,更何况,上汽大众还能成为电动化转型的优等生,成功登上2023年合资品牌新能源车销冠的宝座!

 

合资品牌在当下受到的影响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新势力或自主品牌、全新技术对于汽车市场份额的冲击、挤占;其次,造车新势力更早进入新能源车市场,提前抢占了用户心智,这导致BBA在新能源领域都有沦为“山寨杂牌”的危险;更为重要的是,燃油车时代因受限于三大件技术而无法对合资品牌构成威胁的国产品牌,在电动车时代则完全走上了全新的技术路线,大有弯道超车的可能。

 

 

所有这些因素,导致一些曾经叱咤风云的合资品牌之市场份额即便没有大幅下滑,也很难再像以前那样实现大幅增长了。此时,能稳住市场份额并实现小幅增长,就绝对算得上是纯电转型这波大潮中的优等生了,毕竟这几年已有太多合资因业绩下滑而退出中国市场,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广汽菲亚克、长安铃木

 

而上汽大众,依着巨大的用户基础以及在存量市场中的厮杀,不但远没有到缴械投降的地步,甚至在过去的一年创造了不小的辉煌。实际上即便在当下电动化转型的时代,只要上汽大众顺应时代趋势,积极调整发展战略,重新规划产品路线,快速跟上产品技术,那么与造车新势力等自主品牌相比,其剩下的反而全是优势。

 

2023年,上汽大众全年销量达121.5万辆,同比增长17.41%,在合资品牌中处于领跑地位。燃油车方面,2023年上汽大众的朗逸销量达35万辆,位列中国轿车销量前三;帕萨特销量突破20万辆,也处于中型车销量前三的位置;途观销量突破15.6万辆,是除特斯拉Model Y之外,销量最好的中型,同时,其家族的总销量也突破了420万辆。这也意味着,以上作为上汽大众品牌最重要利润来源的A级轿车、B级轿车及SUV产品,全都回归到了各细分市场领跑者的位置。

 

 

尤其可圈可点的是新能源方面,2023年12月,上汽大众新能源车单月销量突破2万,全年销量突破13万辆,同比劲增32%,勇夺2023年合资品牌纯电车销量冠军。其中的销量主力为ID.3,去年12月ID.3销量达到惊人的1.6万辆,截至去年12月,其销量已连续五个月实现环比增长,这也使得ID.3去年销量同比增长215%,一举成为合资纯电销冠、A级两厢车销冠双料冠军。

 

ID.3的热销,也带动ID.4 X、ID.6 X的销量攀升。2023年12月,ID.家族销量达到1.9万辆,已连续6个月销量破万,全年销售10.97万辆,累计销量超过22万辆,在合资纯电阵营中处于第一梯队。自去年7月ID.3价格进入12万元区间以来,上汽大众7-11月新能源车销量分别为1.3万辆、1.4万辆、1.5万辆、1.6万辆、1.7万辆,逐月递增,12月销量更是突破2万,达20538辆,同比增长88.8%。

 

 

而这些漂亮的销量数据背后,则是上汽大众在电动化领域的提早布局,及其总经理贾健旭与其他高层对电动化时代大形势的精准认识及随后做出的全面战略调整。比如面对当下新能源转型的大趋势,上汽集团副总裁、上汽大众总经理此前曾说:“要么go big,要么go home,电动化转型背水一战必须要上。”而上汽大众销售与市场执行副总经理俞经民也曾表示:“电动车打不响,品牌就会老去。”

 

成绩背后,是全面革新与舍弃利润

 

其实早在2018年,上汽大众就基于专为电动车打造的MEB平台,投资近170亿,开始了其旗下集智能制造、数字化、节能环保于一体的新能源汽车工厂的建设。

 

而2021年,则可称为合资品牌新能源的元年,因为正是在这一年,上汽大众带头推出了多款新能源产品:2021年3月,推出了首款ID.车型—紧凑型 ID.4 X;6月,推出了中大型 ID.6 X;10月,推出了紧凑型轿车ID.3。一年之内三款出自MEB平台的ID.产品相继上市,上汽大众完成了ID.元年的产品布局。

 

 

上汽大众的真正转折,发生在2023年2月贾健旭接任上汽大众总经理后,作为曾经将延峰汽饰从资不抵债做成有名零部件企业、对汽车供应链颇为熟悉的职业经理人,他一上任就在上汽大众内开展了一系列战略性调整,制定了“促油车、稳电车、上奥迪”战略方针,为帕萨特、途观L、ID.3的市场表现打下了战略基础。

 

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上汽大众的营业收入为536.34亿元,同比下滑15.65%;净利润5.34亿元,同比下滑80.95%。部分业内人士据此认为,上汽大众在2023年所取得的成绩,纯粹是依靠降价、牺牲利润来实现的。

 

 

但客观而言,“降价”虽然是上汽大众ID.3热销的重要因素,但降价同样需要实力。对上汽大众而言,其底气在于:一是ID.3有实力通过该措施赢得销量,二是上汽大众有实力实现盈亏平衡。要知道,对很多合资品牌而言,要说服外资通过“降价”甚至提前支配未来的利润空间来换取不确定的市场,这是件颇有难度的事。

 

其实,优惠政策或“价格战”只不过是锦上添花的东西,真正让上汽大众产品销量坚挺的因素,是产品力的提升与不断的更新升级。可以说,上汽大众在纯电转型中,对自己的打法与战略有着清晰的认识,以下两件事就是很好的证明。

 

首先是在去年中旬,德国一车主发现,本土ID.3的价格要比中国市场贵出一倍还多。比如ID.3新款纯净智享版价格为12.59万元,出众版限时成交价为13.34万元,几乎和比亚迪秦PLUS冠军版EV、比亚迪海豚持平,但ID.3却能为用户带来高密度三元锂电池、前麦弗逊式+后五连杆式独立悬挂、德系底盘调教等配置。

 

 

其次就是在几个月前,德国大众的经销商要求一家德国本土的平行进口车商,销毁从中国进口的几款ID.6X车型,原因是这款针对中国市场研发的产品,不论是空间、乘坐舒适度、续航都要比德国本土的ID.车型更优秀,几乎没有竞品。

 

这说明上汽大众在降低价格的同时,不但没有降低对产品的要求,反而提升了品质。然而,转型并不只是等同于产品的革新,而是整个企业架构的调整。实际上,上汽大众积极做出了诸多战略性调整,其中就包括研发、渠道、营销、用户运营等层面的全面创新。

 

比如2023年,上汽大众推动了安亭基地的转型,进行了生产布局的再调整,升级了长沙的MEB项目。而为了跟随中国市场的快速消费节奏,上汽大众还建立了VLE组织模式,聚焦效率与中国用户需求。

 

 

上汽大众ID.Store目前也覆盖了一、二、三线城市,并逐渐向四、五线城市拓展。ID.“店中店”也正在大力推广,而在引入“ID.Zone”新概念后,ID.店面的布置更加个性化,其打造的新能源虚拟“店中店”营销场景,能帮助用户快速锁定心仪产品。

 

而在9月“ID. RUN一起跑”、10月长沙2023 ID.嘉年华、11月上汽大众2700万辆汽车下线、12月广州车展“无声迪斯科”等活动中,上汽大众高管主动走近用户,不仅加强了与用户、合作伙伴的联结,还吸引了联劝公益、好润环保等公益组织,共同解锁“ID.可持续生活方程式”。

 

 

对有改装意愿和需求的用户,上汽大众还推出改装车业务,涵盖外观类、内饰类、智能科技类、户外系列等。目前,上汽大众超级APP“改装元宇宙”板块已前后为全系产品开放个性化改装及配件选购服务,并在全国推进定制中心建设。

 

在研发层面,上汽大众今年实行了项目组机制,在内部组建了4个VLE车型条线,从产品全生命周期抓起,把过去50个月的开发周期缩短了至少一半。在渠道和服务方面,上汽大众目前已有1200多家服务网点,并正在探索4S店、商超店等多种形态,以提供更专业、便捷的服务。

 

在上汽大众的众多战略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Glocal”。“Glocal”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全球的“Global”和本土的“Local”。这一方针的重要作用就是依照本土的实际需求,在全球领先技术的推动下,研发出高度匹配的本地化产品,如ID.6 X。

 

 

“Glocal”的另一目的还在于向更高的豪华市场进军。2023年,上汽集团与奥迪公司签署谅解备忘录,双方将结合各自优势,加快上汽奥迪电动车开发,满足中国客户对高端电动智能汽车的需求。与奔驰、宝马已建立起较完整的新能源体系相比,还未形成完整产品线的上汽奥迪,反而有了搭建属于自己也符合未来的电动产品线的优势。

 

这一系列战略调整,不仅使上汽大众核心产品的口碑得到了提升,还让其实现了产销结构的优化及品牌形象的全面焕新。根据官方资料,目前ID.用户的推荐率高于25%,相当于每100个用户里至少有25个帮忙推荐并完成了成交。这意味着上汽大众依靠着这一系列战略调整,正在再次成为“大众”最喜爱的汽车品牌。

 

产品大年,“大象”即将完成转身

 

1984年,上海大众(现上汽大众)合资协议正式签署并奠基。从1984年到如今的2024年,上汽大众已立足中国40年,累计产量突破了2700万辆。具体到各细分市场,上汽大众旗下的朗逸家族自上市以来累计销量突破了590万辆,帕萨特家族累计销量突破340万辆,车型在华累计销量则突破了420万辆。

 

这些销量数据意味着,如果按照中国2023年底4.35亿的汽车保有量来算,等同于每100辆在中国挂牌的汽车中,至少有6辆是上汽大众。

 

 

只是,在如今新能源不断蚕食合资品牌燃油车市场份额的当下,上汽大众难免也受到了些影响,好在上汽大众这头“大象”并未抗拒大趋势,而是在不断升级燃油车的同时,也在快速布局新能源赛道。

 

新的一年,上汽大众除了已推出的ID.3 2024款、ID.4 X 2024款外,还将推出途观L Pro、第九代帕萨特、Polo中期改款、ID.NEXT,以及一款全新A级。此外从最新产品图谱来看,其还将推出途岳、朗逸新锐、威然、2024款朗逸、2024款凌渡L等新款车型。大众首款纯电MPV ID.BUZZ也有望在年内引进进口。而根据最新消息,上汽大众ID.7 S的谍照也流露出来,预计很快就会在国内上市。

 

其中,上汽大众旗下的帕萨特、途观L、Polo都属于在市场上征战多年的经典车型,经过更新换代之后,销量大概率不会差。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新能源产品ID.NEXT,其采用三段式前脸和双色车身,款式年轻时尚,预计轴距为2965mm,最高续航642km,在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方面也会有出色的表现。至于定价,大概为20万元起。

 

 

目前,上汽大众ID.系列已经覆盖小型车、紧凑型、中型、B级车等细分市场,预计今后将会推出更多重磅车型。新的一年,上汽大众的大方针是:燃油车不断焕新,促成其价值的回归;电动车更加电动化和智能化,保持德系品质,价格更亲民;上汽奥迪冲击高端,占据产品技术制空权、市场定价权的制高点。

 

上汽大众作为老牌合资品牌,其转型虽然不易,却也有自身的优势,相比于到处融资的新势力,上汽大众的底气在于,其能以油车的巨大利润来助力电车的转型。大象转身,动作虽慢,却也稳重。而一旦完成转身,依着巨大的体量,上汽大众必能借助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加速前进,再次占据重要的市场地位和巨大的份额。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