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人汽」不惑之年大众汽车正青春

  • 作者: 人汽
  • 2024-01-29 09:14
  • 268

图片

作者:管宏业 宋家婷

速度至关重要!

对于大众汽车集团而言,过去的一年胜在“全球复苏强劲”。924万辆的总交付量虽然不及宿敌丰田汽车,但高达12%的增速却着实令对手羡慕。

更为重要的是,大众汽车在全球重要市场都获得了增长。其中,欧洲、北美以及中东/非洲等市场更是获得了两位数的增幅。

唯一的不足可能是,最大单一市场中国表现不如以往抢眼——大众汽车在中国仅仅实现了1.6% 的增长。

同样,作为目前向电动化转型最为积极的传统车企之一,大众集团2023年在全球纯电动汽车销量达到了77万辆,同比大涨35%。但是,在中国市场大众仍旧不敌来自中国本土的电动车新贵们。

图片

如果只看表面的数字,这或许是令人难以满意的一点。然则,如果我们足够了解过去两年大众汽车在中国市场的深入布局,恐怕就不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了。

在不久前的新年媒体沟通会上,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对其中国战略、本土研发、软件和产品开发工作实质进展的深入介绍,也从侧面回答了这个巨头何以在电动化时代仍能领跑合资品牌的问题。


大众中国的40年

2021年至2023年,可称之为中国汽车市场巨变的三年。作为电动化、智能化的主战场,中国汽车市场成长起来一批自主品牌,同样也刷掉了一批合资品牌。

但是,大众汽车对于中国汽车市场仍旧是“压舱石”一样的作用。这不仅仅在于其三四百万辆的体量不容忽视,更在于它在中国市场仍旧保持着活跃度并持续领跑着大部分细分市场。换言之,大众仍旧是能见度最高的跨国品牌。

图片

作为中国最早的一批跨国汽车品牌,除了大众、通用以及丰田等,如今大多已经凋零。比如曾经风头无二的标致雪铁龙日产现代福特,如今在华都已经沦为边缘品牌,一度有着“小车之王”美誉的铃木更早已退出中国市场,曾与大众齐名的通用汽车体量犹在声势却也大不如前。

唯独大众汽车,在电动化、智能化的大潮里越战越勇,更积极应对产业技术的变革。相较于其它跨国品牌,大众汽车的“在中国,为中国”也绝非一个口号,而是有着清晰规划和具体步骤的可执行战略。

在过去八年时间里——当对手们在持续观望与质疑新赛道时,大众汽车默默地在中国合肥打造出了以大众安徽为基点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并成立了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VCTC),由此在中国市场建立起了一个电动化、智能化的“新狼堡”。

毫无疑问,这个“新狼堡”将见证大众汽车未来一两年的全新启航。因为它真正践行了决策前移,以中国需求引导指挥中国市场,并汲取中国资源和智慧实现共同成长。

图片

通过2023年大众中国的表现,我们已经能够看到这个趋势。

2023年,大众汽车集团在华交付新车323.6万辆,同比增长1.6%。其中,汽车19.2万辆,同比增长23.2%。大众旗下ID.3交付高达7.57万辆,跻身中国市场最畅销的电动车之一。

与此同时,大众汽车也守住了固有的优势市场。在燃油车市场,大众汽车集团市场份额同比增长了1.3个百分点,达到21%——这意味着,燃油车仍旧是大众汽车转型过程中最为坚实有力的支撑。

放眼当下,还有哪一个跨国品牌能够兼顾燃油车和电动车双线作战并大有斩获?唯大众耳。

图片

大众能够保持领先当然得益于它的远见。不仅仅是对技术趋势的预判,还有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念。

“正如大众汽车集团全球CEO奥博穆先生指出的,中国是我们的第二故乡,我们已经来到中国40年,与合作伙伴有着40年的合作,我们在中国的9万名员工绝大部分都是中国人,我们在中国有5000万客户,有3000家经销商,已经成为了中国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提到大众汽车为何对中国市场坚持不懈的重金投入时,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瑞德(Mr. Ralf Brandstätter)如是说。

图片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贝瑞德

他深刻体会到,当下中国汽车市场正在重新洗牌,用户对新技术、定制化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正因如此,大众汽车几经努力建立了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VCTC),它将对集团的整个战略推进将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每个月大家都会看到其带给我们的优势与进步”,而这是多数友商并不具备的。


贝瑞德的18个月

“速度至关重要!”

这是贝瑞德来到中国市场后时常挂在嘴边的话,背后体现出的则是,大众汽车面对中国市场电动车新贵们满满的压力。同时,这也是同行公认保守的大众汽车集团为何能在德国本土之外再建一个“新狼堡”的要因。

作为背后的重要推手,56岁的贝瑞德担子并不轻松。

2022年8月,他接过大众中国市场的权杖时并非好时机,彼时正值疫情肆虐之际,大众中国市场销量持续下滑,电动汽车迟迟难以起量,大众集团内部也是暗流涌动,说贝瑞德是临危受命并不为过。

这也就不难理解,贝瑞德的任上首站即降落在距离狼堡9000公里以东的中国合肥。以此为起点,他雷厉风行地落实了大众中国的电动车未来。

图片

也正是贝瑞德,推动了大众汽车在中国市场前所未有的跨圈合作。

我们熟知的便有CARIAD与地平线成立合资公司,开发L4级别的全栈式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和自动驾驶解决方案;CARIAD与中科创达成立合资公司,专攻本土座舱信息娱乐系统及智能网联功能研发。

图片

去年七月大众汽车更是牵手小鹏汽车,主动打破了传统车企巨头与新势力之间的“楚汉河界”,演绎了何为不拘一格的合纵连横。

回顾贝瑞德这18个月的中国经历,可以说挑战是史无前例的,但其间发生的变化也是从来未有过的。他马不停蹄地实地走访了大众在华多个工厂,帮助大众集团坚定了在华投资的信心。

也正是通过这些实地调研,大众汽车修正了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将在2027年、2028年迎来“真正的转折点”的误判,决定将对于市场拐点的预测向前调整为到2025年左右,中国车市的新能源汽车占比会达到50%。

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大众后面尤其是在投资方面的调整——相应减少对燃油车的投资,进一步增加对纯电车型和智能网联车型的投资,都得益于此。

图片

但是贝瑞德做的不止于此,他很积极地融入中国语境,并学会了在中国社交平台感受中国需求。

截至目前,他在中国本土社交平台已经有40.8万粉丝,18万转评赞,经常会有“很亲和”“接地气”这样的网友评价。与小鹏汽车合作后,他也会在朋友圈与何小鹏隔空连线,毫不掩饰地“秀恩爱”:“我们共同的KPI是:加快速度,扩大规模!”

图片

“令我感受最深的是,科技创新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在中国社会突飞猛进。中国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一代拥抱数字化生活方式的开放态度也同样令人振奋。”曾经,贝瑞德在微博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毫无疑问,他对于中国市场的变化是深切认同的,这才有了与中国各个行业的头部公司实打实的合作。同样,这使得大众汽车在过去一年的阵痛调整期里适应了新的节奏,更有信心,并最终在中国市场最卷的一年拿到了旗下三个子品牌都正增长的好成绩。


全新启航,静待破茧

“我们正在经历一个长期的转型。全球不同的地区在以不同的速度和步调向前推进这场转型。毫无疑问中国进步的速度是最快的,我们也正在通过做出调整更好地适应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和变化。”

正如贝瑞德所言,就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趋势来看,中国是全球最发达的市场,而过去数年大众汽车在中国市场的前瞻性布局,则将为其在几年后取得先发优势奠定坚实的基础。

图片

大众汽车预计到2026年,当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市场的新车销售中占比达到50%或更高的时候,该公司较之对手已经拥有完备的产品矩阵。其中包括智能网联车型,以及智能化燃油车、插电混动车型一整个产品矩阵。

按照大众汽车集团的计划,未来该集团将继续秉承“在中国,为中国”战略,至2023年将在中国市场推出至少30款纯电车型;至2027年提供30款本土生产的燃油以及混动车型,全面覆盖所有细分市场。

但是,显然大众汽车准备好了。

大众集团已经谋划好未来三个电动车平台:第一,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VCTC)承担的A级车平台开发,2026年落地;第二,大众与小鹏汽车合作拓展中型车市场,同样于2026年落地;第三,基于PPE平台奥迪车型将于2024年底投产。

图片

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的成立,在实现大众德国决策东移9000公里的同时,也帮助大众汽车集团重新确立了大众汽车在华“新三驾马车”的定位:

大众集团与一汽-大众、上汽大众在产品开发方面有着长期的规划与合作,这一点不会更改,未来大众安徽的产品与上汽大众、一汽-大众的产品线将以完全互补为前提。

“大众安徽的产品定位是100%车型,没有规划任何燃油车型。这几家合资企业之间的产品在市场上会实现充分的差异化,会涵盖不同的细分市场,面向不同的客户群体的需求。”贝瑞德强调说。

图片

当然,他也很清楚,接下来依然是大众汽车“非常艰难的两年”。届时中国汽车市场所有车企都将面对非常严峻的挑战,竞争会变得更加激烈,所有人都在争夺市场份额。但是,大众汽车设定的爆发节点则是2026年。

但是,这又何足为惧呢?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