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冲刺最后一个月 11月前四周乘用车市场零售138.9万辆

日前,乘联会公布了最新一期乘用车销量数据。数据显示,11月前四周(1-26日)国内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同比增长17%,环比下跌12%;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33%,环比下降7%。

今年以来,车市受价格战影响,销量起伏明显,尤其进入下半年,在各方因素的带动下,市场呈现出“淡季不淡”的景象,随后的“金九银十”也表现出色,销量增长明显。受此影响,行业对于四季度市场预期十分看好。

但从刚刚公布的11月前四周销量情况来看,表现不尽如人意,相比10月销量,乘用车以及新能源汽车环比都有一定幅度的下滑,而从终端市场了解到,由于11月广州车展多款新车上市,现款车型降价,以及新车价格持续下滑,造成了消费者观望情绪加重,门店到店人数增加,但总体成交量不高的现象。

眼下,距离年终收官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为了完成销量目标,经销商在价格上开始了最后的冲刺。

年终价格战已打响多家车企官降再升级

2023年车市,价格战是真正从年初打到了年底,进入12月份,各家车企纷纷打出了降价牌。不同的是,年初最疯狂的是特斯拉,年底打头阵的却是比亚迪。与此同时,一汽丰田、长安汽车、智己汽车、零跑汽车、一汽-大众等品牌也几乎在同一时间宣布了降价促销政策。

与往年不同的是,以往12月冲量降价促销多以终端经销商为主,为了拿到年终奖励,经销商不惜赔本也要完成销量任务,但今年降价主力变成了车企,不仅仅是12月,从年初到现在,各品牌都十分高调的官宣降价,再也不是藏着掖着。


值得一提的是,以价换量带来的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其中最直接的结果就是,11月别克微蓝6销量破万、大众ID.3单月交付达到了1.2万辆,刷新了上市以来的最高记录。年底冲量无可厚非,在越来越卷的当下,即便是头部车企也在价格上大做文章,竞争激烈的程度可想而知。

根据乘联会数据显示,2023年1-10月,国内乘用车累计零售量为1726.7万辆,同比增长3.2%。其中,10月国内乘用车市场零售量为203.3万辆,同比增长10.2%,环比增长0.7%,形成“银九金十”的较强走势。11、12月作为年底冲量季,不少车企为了完成年度销量目标,将价格战延续了下来。

截止目前,能够确定完成年终任务的车企屈指可数,从各车企最新的销量数据来看,截至11月底,理想汽车累计交付新车32.6万辆,提前达成2023年30万辆销量目标。另外,定下300万辆年销量目标的比亚迪,累计销量达到267.2万台,完成度为89%,12月卖出33万辆,压力应该也不大。相比之下,蔚来、小鹏、零跑三家车企,年终KPI在20或者25万辆,当下三家目标达成率接近60%,这三家销量并没有达到之前的预期。


眼下,能够预计完成销量的车企,选择在12月最后一搏,但在众多车企开打价格战的时候,难免会有一些车企受到冲击。例如今年11月,蔚来汽车共交付新车不到1.6万辆,同比增长33.1%,但较上月有所下滑。整体销量排到了小鹏、问界、零跑之后。

反观燃油车市场,雷克萨斯ES系列、上汽大众途观等车型近期也都推出了史上空前的优惠政策,一向价格坚挺的雷克萨斯,自下半年以来终端市场价格频频下探,即便如此,销量上也是差强人意。

归根结底,传统车企和新能源车企都在近期展开降价促销,事实上,随着油车销量下滑和新能源车市场的内卷化,车企为了增加销量只能通过降价来吸引消费者。

终端市场消化库存压力车商卖力吆喝

由于前期三季度市场销量持续上扬,进入四季度以来,多家车企持续加码让利,而终端经销商为了完成年终目标,缓解库存压力,门店的价格战也非常猛烈。记者走访汽车销售门店发现,不少汽车品牌的热门车型均有不同程度的折扣,优惠金额可达数万元。

一家零跑汽车门店的销售人员表示,目前全系车型都有优惠,最高补贴能达到每辆车1万元;11月初,上汽大众ID系列推出“限时成交价”。其中,ID.3车型优惠3.7万-4.3万元,ID.4 X优惠3.3万-4.2万元,ID.6 X车型直接优惠5万元。


而燃油车在终端市场上的让利更“香”。比如朗逸卡罗拉轩逸这些经典合资A级车,如今终端的价格都可以稳稳落入10万元以内。对于消费者来说,综合性价比非常高。

眼下,对于经销商来说,能够完成指标拿到奖励,是首要目标,即便没有利润,赔本销售,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库存压力,尽快回笼资金,所以不少经销商陷入“越卖越亏,不卖更亏”的尴尬境地。

此前,流通协会曾发文表示,今年上半年,经销商受价格战冲击明显。约50.3%的经销企业面临亏损。具体来看,新车销售毛利润降至2.8%,售后服务毛利率微增至38.9%。虽然盈利企业占到35.2%,但经销商对全年盈利的预期出现不同程度下降。上半年如此,价格战更加猛烈的下半年,可想而知,经销商的境遇也相当不乐观。


其实今年车价一直在下探,受新能源汽车火热及价格战影响,尤其是燃油车降价力度更大。当前只有比亚迪、特斯拉、吉利、理想这些头部车企的销量目标有完成的可能外,其他车企还差很多,降价显然也是为了尽快冲量。事实上,年底冲量已经成为我国汽车市场的一种惯例。


写在最后:价格战频发的背后是我国汽车市场的饱和,市场的饱和也意味着竞争的加剧,各大车企为了吸引消费者,不得不通过降价来提高竞争力。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