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调查 | “放血式”降价的背后,BBA的电动困局

近期,越来越多的豪华品牌加入促销大军。其中,不仅有二线豪华品牌凯迪拉克雷克萨斯沃尔沃,一线豪华品牌BBA也因“售价腰斩”而登上热搜。数据显示,今年5月,豪华车促销力度达21.7%的峰值。目前一二线豪华品牌车型售价“大放血”已属常态,经销商零利润甚至赔钱卖车屡见不鲜。

图片

图片来源:车市睿见

从“卷”车型到“卷”价格,种种迹象都表明,由新能源车为始,跨国车企正在国内市场中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

▍价格跳水,消费者观望

据媒体报道,宝马i3、i5纯电车型出现大幅优惠,其中宝马i3车型5折促销,价格接近“腰斩”,折扣力度巨大。在走访中车市睿见了解到,官网标价分别为35.39万元、43.99万元的宝马i3、i5目前基础款裸车价格仅需要约17万元和30万元。

同时,车市睿见也探访了几家位于北京的豪华品牌4S店,除了宝马外,奔驰奥迪的新能源车型也同样有大幅优惠,幅度可到6-7折。其中,官方定价28.99万元的奥迪Q4 e-tron现报价已跌破19万元;原价47.80万元的奔驰EQE目前优惠达到21万元以上,裸车价来到26万元左右;另一款车型EQE SUV目前优惠也接近20万元,裸车价来到30万元左右。

图片

图片来源:车市睿见

“现在不降价根本没人看车”,谈到豪华品牌新能源车型“打骨折”的原因,多位BBA销售人员均向车市睿见表示。有销售人员还谈到,宝马i3降价的消息传开后,到店里看新能源车的顾客突然多了起来,“也算变相的进行了一波宣传”。

值得注意的是,5月26日,北京市分配了近6万个家庭新能源小客车指标,而为了争夺这一波资源,店内还推出了各项优惠政策,销售表示价格“还能谈”。

图片

图片来源:车市睿见

除了新能源车外,销售表示店内的燃油车也有价格不等的优惠,其中尤其以奥迪A4L最为吸引人:厂商指导价32.18万-40.08万元,现在裸车价跌破20万元大关,降价幅度达到12万元。此外,奔驰两款走量车型GLC和C级的优惠也均为10万元左右。

车市睿见也同样采访了几位店内的消费者,持观望者也不在少数。“之前听说BBA新能源车降价的厉害,现在想看看,但是还没下定决心要买。”

究其原因,在于担心目前众多车型大降价后,豪华品牌价值也会大幅缩水。“之前买豪车图个标,现在整体经济都不好,即便降价了,在某些配置以及续航这些关键问题上还是比不过国产同价位的车,不如‘花小钱办大事’来的实在”。

▍“精明”的消费者更相信产品力

大幅降价背后,是传统豪华品牌们的销量焦虑。今年1-5月,奔驰新能源月销量分别为2583辆、1381辆、2350辆、2636辆、1457辆;奥迪Q4 e-tron最高月销量只有1523辆,其中2月只有750辆。宝马则相对较好,月销最高能达到9000辆。一边是燃油车利润空间不断缩水,一边是电车销量无法提升,对于豪华品牌来说处境相当艰难。

销售人员坦言,相比国产新能源品牌,豪华品牌在新能源车型上的溢价确实大幅打折,尤其是目前新能源购车主力是80/90后,对于豪华品牌的忠诚度并不高,相反的则是如小米等在配置上的“堆料”更能吸引年轻人,这是传统豪华品牌无法比拟的。

包括BBA在内的合资品牌与中国品牌间“此消彼长”,已成为了行业内的长期趋势。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开始不那么在乎品牌来自哪里,而更关心它能提供哪些功能,正是这种倾向,使得消费者在近几年增加了自主品牌产品的购买量。

虽然海外品牌在燃油车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但自主品牌在新能源市场销量遥遥领先,并获得了更高的品牌认知度。这得益于自主品牌在智能电动车上一贯的性价比优势,也受益于其智能网联、高阶智驾等方面的推进速度和表现。

图片

图片来源:车市睿见

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已突破60%。这意味着,合资品牌市场份额已不足四成;其中,德系和日系市场份额还勉强保持在10%以上,美系、韩系、法系等市场份额均维持在个位数。

这样的分化在新能源细分市场尤为明显。根据麦肯锡的研究,2012年私家车上牌量中,自主品牌占比25%,海外品牌占比75%;2022年1-9月,自主品牌占比增加至41%,其在纯电动车上牌量的占比更达到80%。

“国产新能源冲劲很强,销量冲击到了BBA等豪华品牌市场。消费者考虑到目前配置更优、性价比更高的国产新能源车,市场的变化反映消费者更加理性,豪华品牌的高溢价则形成了低性价比的印象,”业内资深分析师直言。

此外,从经销商视角看,某二线豪华品牌4S店销售负责人对车市睿见表示,需求疲软和销量不佳增加了经销商的库存,占用其资金,而经销商大多贷款进车,压库时间越长,资金成本越高,宁愿低价卖车,也不愿意支付更高的利息成本。“这个时候,即便厂家想控制价格,也已经没有办法了。”

东吴证券研报显示,除超一线豪华品牌外,从2021年以来,宝马、奔驰、奥迪、凯迪拉克等品牌终端价格持续下探,中国汽车市场正在完成从品牌导向到价值导向的过渡,产品力成为了影响购买的首要因素。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