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凯美瑞 新款上市

又集体鞠躬!日系车造假丑闻曝光,14个关键问答看透

红豆泥,斯米马赛!

这是中国网友创造的一句“日语”,以前这句话在游戏论坛上经常见到,这两年,逐渐被网友用来嘲讽日本汽车厂商的各种丑闻。

6月3日,日本国土交通省6月3日通报称,丰田本田马自达、雅马哈、铃木等5家日本厂商在申请生产认证时存在舞弊行为,当天丰田、本田、马自达等企业高管公开道歉。

这显然是个很大的瓜,因为涉事的都是些巨型厂商!

那么这个瓜,我们该怎么吃呢?

1、都谁违规了?

丰田、本田、马自达、铃木、雅马哈等五家厂商,等等……

为何要说等等?

因为这只是主动承认的五家,后续很可能还会有其它厂商。

2、为何现在才被曝光?

去年日本大发工业等公司在发动机认证过程中爆出违规行为,日本国土交通省1月份指示85家厂商展开内部调查并提交报告,在监管层压力之下,68家车企完成调查,丰田等5家厂商率先递交违规行为报告。

3、它们违了什么规?

日本汽车工业有个“汽车认证制度”,始于1951年,五家厂商违反的是“型式指定制度”,这个制度,类似于我们国内的“产品准入公告”。

4、违规行为有哪些?

以丰田为例,它共有7款车型违规,主要问题包括行人和乘员保护测试数据造假、碰撞测试造假等问题。此外其它厂商还出现了噪音测试造假、刹车测试造假等问题。

5、违规车辆有多少?

6月3日当天,本田汽车发布信息,称公司2009年以来在发动机测试等方面存在不当行为,涉及车辆总数约为435万辆;丰田汽车同一天宣称,违规车辆总数为170万台左右。

两位带头大哥尚且如此,可见这很可能是日本汽车行业的普遍现象。

6、日本监管层想做什么?

简单来说就是:刮骨疗毒。汽车产业是日本经济命脉,如果数据造假问题长期存在,丑闻终有爆发的一天,届时摧毁日本汽车工业的所有努力。

7、这个锅是谁的?

首先,肯定是丰田等汽车厂商的,其次则是日本相关部门的。

如此大规模、长时间的造假,不可能一点蛛丝马迹都没有。

更大的可能性是,日本为了发展汽车工业,放松了监管,在“认证”这个环节没有层层把关。

8、丰田等厂商出了什么问题?

内部质量管理体系漏洞百出,甚至可以说运转失灵。我们此前多次强调,不要神化任何一个厂商,丰田也不是什么白莲花,许多大公司有的毛病,它也很难杜绝。

9、会不会被日本政府重罚?

很难,丰田属于那种“大到不能倒”的水平,对丰田等厂商下重手,日本未必能承担得起这个后果,尤其是在日本新能源领域掉队的情况下。

10、日本汽车全球销量会不会受冲击?

也很难,丰田等厂商只是认证环节造假,但并没有爆出重大的质量问题。

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自己的车没问题就是万幸,因此,这次危机可能很难传导到零售层面。

11、国内的日系车有没有问题?

6月3日当天,丰田中国发布声明,表示一汽丰田、广汽丰田和雷克萨斯在中国市场销售的车型与本次事件无关。

这个可信度还是比较高的,因为国内有国内的法律法规和产品准入制度,与日本不同。

12、对日系车在华前景会产生什么影响?

日系车本来就江河日下,这次丑闻经过网络发酵,对日系车的信誉是个不小的打击。

当你走下坡路的时候,随便一个丑闻很可能都是催命符。

13、日系车还能不能买?

合资厂商的日系车应该没什么问题,因为两国的准入标准并不一样。

14、国产厂商该吸取什么教训?

任何时候都不要弄虚作假,某些技术指标,你可以达不到,但没必要打肿脸充胖子。

如今的中国市场竞争这么激烈,网络资讯这么发达,一次车祸都能上热搜,厂商们最好不要自作聪明。

建立品牌信誉可能要几十年,但毁掉一个品牌可能只要几天。

结束语

从曾经的“工匠精神”,到现在的“造假仙人”,日本汽车工业的神话正在破灭,这是中国厂商实现赶超的良机。但在赶超的时候,也要吸取日本厂商的教训,中国无处不在的互联网络,再加上中国网友的火眼金睛,造假者逃得过吗?那么你觉得,这次日本会向这些造假公司动真格吗?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