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凯美瑞 新款上市

为什么丰田“难逃”发动机?

图片

当别人都在抢跑电动化汽车下半场的时候,官宣研发新发动机的计划,不愧是你,丰田!


纯电动汽车的热潮下,很难让人对发动机动态引起兴趣,资本市场也不例外。

5月28日,丰田汽车联合斯巴鲁、马自达在日本东京举行了一场多路径技术说明会。

顾名思义,三家公司针对碳中和的共同目标,发挥各不相同的技术优势,分别发布了各自研发新款发动机的计划。

可紧接着,丰田汽车双股齐跌,其中日股股价下跌1.68%,美股股价下跌2.18%。

要知道,这与两周前丰田汽车发布营业利润突破5万亿日元的2023财报后,股价走势截然相反。

就连丰田中国官方微信公众号,都颇为自嘲地在次日晚间推送了一篇题目为《纳尼?丰田要研发新型发动机?!》的图文内容。

图片

“丰田又在纯电动汽车(BEV)路线上打退堂鼓了?”“别人2026年都要量产固态电池了,丰田为什么还是放不下发动机?”……

的确,在纯电热潮的冲击下,无法理解丰田汽车这一举措的投资者或许不在少数,但是在笔者看来,放眼全球汽车电动化转型阶段,别说“下半场”,恐怕连“排位赛”还没跑完

过去一段时间,大众、通用、福特雷诺等跨国汽车巨头,均在重新将混动作为当下的主要方向,而非之前的纯电。

过去,如果说燃油的尽头是纯电;那么如今,纯电动的尽头是混动。

因此,反而在这场多路径技术发布会上,笔者看到三个令人受到启发的亮点,而这次丰田汽车技术战略布局,更像是一次深蹲,为接下来的全球汽车产业竞争和资本市场更长远的增长未雨绸缪。

小型化的意义

在近期举行的几场汽车行业发布会,通常能看到各家汽车厂商猛刷发动机热效率这一指标,包括几大中国车企,如:上汽集团、东风汽车、比亚迪、吉利和长城汽车。

短短几年间,混动发动机热效率从42%猛增到突破46%的水平。且不纠结于这些数字背后的宣传意义与实际意义,但肉眼可见的是,其中不少动力系统在尺寸上略显“不修边幅”。

图片

这也是搭载这些动力总成的产品,都只限于C级车的原因之一。

小型化,正是本次丰田汽车提出的核心开发理念之一。

结合电动装置,追求更高效率所打造出的小型化发动机,能直接减少对车辆空间的占用,无需“空间魔术师”插手,就能实现乘员舱空间的拓展、整车外围尺寸的瘦身,以及整车重心的降低。

图片

这一理念其实并非丰田在传统发动机领域当中的首创,近些年在中国市场推出的纯电动新车当中,人们常见的“9合一电驱”“11合一电驱”也是基于同样的设计诉求。

无论发动机还是电驱系统,只有尺寸足够小巧,才有可能在有限的车身尺寸下,为乘员舱留出更多空间,甚至安装时通过适当的角度翻转,保留一定空间的前备厢。

图片

据丰田透露,基于此理念研发的新发动机,采用直列4缸结构,拥有1.5L、2.0L两种不同排量,体积与高度较目前发动机减少10%~20%,热效率与燃油效率分别提升30%、12%。

2 碳中和燃料的使命

本次发布会所强调的技术多路径,除了纯电动与混动之外,还包括燃料技术多路径。这也正是丰田全新发动机的另一大核心研发理念。

就此,丰田汽车联合出光兴产、ENEOS、三菱重工,共同研发有助于汽车脱碳化的“碳中和燃料”,并计划于2030年前后推出。

图片

出光兴产拥有80多年历史,是日本最大的石油化工企业之一。主营石油化学工业、矿物资源勘探、医药等。早在1999年进入中国,开展润滑油、OLED发光材料两大业务。

ENEOS(新日本石油)是一家拥有强大技术实力与全球广泛业务布局的石油能源公司,据统计,其在日本汽油市场占有23%的市场份额。ENEOS同时也是日本最大的炼油企业和石油进口商与营销商。

相比之下,早在1975年便进入中国市场的三菱重工更为国人所熟知,其在航空航天、能源、机械等多个领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图片

不难看出,上述3家公司加上丰田汽车,形成了供给、技术、需求的全链路产业闭环。

这一幕与十年前我国决定开创新能源汽车赛道颇为相似,或许外界对此存在不解和疑问,却是当地行业巨头提出的破局之道。

3 海外车企的“在一起”

一年前,在中国汽车行业有人提出疑问:什么才是中国汽车的“在一起”?

过去的一年里,人们既看到了中国汽车品牌凭借新能源赛道,夺回了市场话语权。然而,随之而来的则是内卷加剧、中国车企在“明枪暗箭”交锋中,业绩压力不断增大。

图片

在《汽车K线》统计的20家发布2023年报的中国乘用车上市公司范围内,共有11家实现盈利,合计盈利1123.29亿元,9家处于亏损,合计亏损606.48亿元。

在上述11家盈利的车企中,有4家盈利出现负增长,其中3家均属于传统汽车集团。

在2024年一季报的统计中,盈利水平下降的乘用车企业达到了9家。

放眼全球,《汽车K线》曾在文章《全球车企TOP10年报:审时度势,杜绝“内卷”!》中列举并分析了海外车企2023年销量、营收与盈利表现。

能够明显看出,这些全球性的汽车企业的盈利与产品溢价能力,都让中国车企在短时间内望尘莫及。同时,它们也并没有因为单一市场表现低迷,而拖累全球市场大局。

图片

特别是丰田汽车,在2023年不仅以1123.3万辆、同比增长7.2%的销售水平稳居全球第一,同时其营收也达到了3103.9亿美元,同比增长14.6%,仅次于大众汽车集团。

在盈利水平的较量中,丰田则是以317.28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293.17亿元)、同比增长71%的净利润,位居全球车企之首,其净利润大约是11家实现盈利的中国车企的两倍。

在2024年第一季度,丰田汽车营收同比增长12%,达到约702亿美元,营业利润同比大涨77.5%,达到约71亿美元,归母净利润同比涨幅更是达到了81%,约64亿美元。

图片

基于强劲的经营业绩,人们不仅看到丰田汽车在车企层面联手斯巴鲁马自达,在产业层面联合出光兴产、ENEOS、三菱重工,前不久有消息称丰田、日产本田等日本主要车企将合作共同开发新一代汽车软件。

当中国车企抱怨国内车市“内卷”加剧的同时,这些日本车企逐渐从多个产业层面“在一起”

4 Views of AutosKline

近日,TrendForce(集邦咨询)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球新能源车共计销售284.2万辆,同比增长16.9%,为近三年首次单季同比增长低于20%。

其中,纯电动车销量为180万辆,同比增长4.2%,插电混合式电动车则销售104.1万辆,同比增长48.3%

与此同时,由于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展开反补贴调查所带来的不确定性,长城汽车刚刚关停了欧洲总部。

图片

当其他车企都在争相喊出“领跑新能源汽车下半场”的同时,丰田的做法值得每一家计划布局全球市场的中国车企潜心分析。

有意思的是,发布会结束后,斯巴鲁、马自达股价走势与丰田完全不同。

就在丰田汽车双股下跌的同时,斯巴鲁股价上涨0.94%、马自达汽车上涨0.37%。可见在资本市场,人们对丰田汽车还有不同寻常的期待。

其实这也正是丰田、大众这种真正的全球汽车巨头,所承载的行业使命,以及面对资本市场,所必备的坚定与信心。

文字为【汽车K线】原创,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号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同时,文章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股市风险大,投资需谨慎!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