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抱上汽大腿转型新能源,上汽奥迪还有后来居上的可能?

相较于自1984年开启的中国车企以“市场换技术”的合资公司发展史,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国内自主品牌正变身“技术输出者”,从大众入股小鹏,到Stellantis集团牵手零跑汽车,都体现出了中国车企在新能源领域的话语权。

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还有更多的外资企业会在新能源领域寻求与中国车企的合作。这不,奥迪就将转型的希望押宝到了上汽这边。

上汽技术反哺,上汽奥迪还有救?

上汽与奥迪联姻早在八年前就已经有了端倪,直到2021年才最终落地,本以为上汽奥迪会像一汽奥迪那样,成为高端市场中的佼佼者。可从上汽奥迪这几年的表现来看,完全超出了外界的预期,销量表现更是惨不忍睹。

到知道,奥迪在国内有一汽奥迪和上汽奥迪两家合资公司,但由于一汽奥迪成立时间更早,销售体系也早已完善,所以在对旗下车型的打造上,一汽奥迪早早就引进了奥迪旗下的明星车型,上汽奥迪想要逆袭就只能引入相对冷门的奥迪产品。同样,在新能源领域上汽奥迪也面临着类似的尴尬。

早在2020年,奥迪就与中国一汽集团签署谅解备忘录,成立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同时,由奥迪和保时捷两个品牌合作开发的PPE电动平台也将导入奥迪一汽,新车型也由一汽奥迪销售公司进行销售,让上汽奥迪陷入了“无米下锅”的窘境。

既然已经失去了奥迪的“偏爱”,对上汽奥迪来说,想要实现转型就必须寻求与上汽的合作,所以早在去年7月份,上汽就与奥迪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加快上汽奥迪全新电动车型开发,以进入新的细分市场。经过10个月的磨合,双方的正式合作内容也于近日揭晓。

按照上汽和奥迪的协议,奥迪将与上汽集团联合开发专注中国市场的全新平台,并基于该平台为上汽奥迪打造全新一代高端智能网联车型。按计划,双方合作的首批车型将覆盖B级车和C级车市场,且首款车型将于明年上市。

上汽能为奥迪带来什么?

从奥迪和上汽的合作内容来看,奥迪明年能否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掀起浪花的关键就看上汽,那么,上汽在目前的新能源市场又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

严格来讲,上汽在新能源领域的话语权并不大,旗下的智己汽车飞凡汽车荣威等品牌影响力甚至还不如头部新势力车企。特别是智己汽车,作为上汽旗下的高端品牌,如果不是前段时间碰瓷小米汽车遭到外界的口诛笔伐,更多人甚至都未听说过这一品牌。

不过,虽然上汽在新能源市场的话语权并不强,但这并不意味着上汽没有成熟的新能源汽车技术。经过这几年的研发,上汽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实力不能说遥遥领先,最起码也不差。就拿刚上市的智己L6来说,其配备的灵蜥数字底盘、智慧四轮转向、ISC智慧灯语系统以及光年固态电池和IMOS 3.0智舱系统,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智己汽车叫好不叫座的主要原因也并非产品力不够,而是品牌号召力太差所致。

如果上汽将这些技术运用到上汽奥迪上,以奥迪在国内的号召力,表现肯定要好过于智己汽车,这是上汽奥迪的优势所在。但话又说回来,这样的奥迪还会是纯粹的奥迪吗?如果奥迪用上汽的技术,新车上市后难免会被贴上“换壳”的标签,而一旦被贴上这一标签,往后就很难摘下。

所以说,即便上汽和奥迪加深了合作,上汽奥迪想要单靠上汽集团完成逆袭背后还是有很大难度,更何况,更纯粹的一汽奥迪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表现也不见得有多好。

写在最后:

虽然中国车企的技术支持可以让合资新能源汽车产品力大幅提升,但也并非百利无一害,既然你都用上了中国车企的技术,对于国内消费者来说,为何不直接选择国产品牌呢?如果不寻求中国车企的帮助,自身产品又很难有竞争力,上汽奥迪所陷入的两难境地也正是当下合资品牌转型困难的痛点。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