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人汽」小米给汽车业上了一课?可望不可即

  • 作者: 人汽
  • 2024-05-26 13:16
  • 573

图片

作者:谢人杰

今年的车市,被互联网营销潮流呛了一口水。去年初的价格战,特斯拉发动;今年由比亚迪开了第一枪,但流量的风头都被小米抢走了,就连营销见长的余承东都不敢逆其锋,声势下了一个台阶。

这事貌似也挺不公平的,比亚迪今年大概率要销350万辆。而小米4月3日才交第一辆车,今年亦庄产线拉满也就是十几万辆。但在社媒上,小米的声浪甚至压比亚迪一头。


忠诚测试

从去年12月28日技术发布会到今年3月28日正式上市,小米给全行业上了一课。以前业内对流量营销大都是不屑的,觉得砸钱买热搜谁都会。花里胡哨的宣传没用,竞争要用产品说话。没想到首款产品还没到用户手里,就掀起舆论狂潮,连蹭流量的都有擦伤。

图片

比亚迪挟全产业链条之威,不是一个吨位的比较对象,更适格的是新势力们,一比就能看出小米不好惹。新势力当初拼“万辆交付”费了多大劲,小米如今轻松拿捏,根本没有这个任务节点。生产线试运行期间,每周50辆慢节拍生产的那批车,生产过程中供应和生产组织、品控和质检的规矩,都在执行中摸索调整。按说这种练手的产品应该没人愿意要,雷军贴上“创始版”金属小牌牌,就卖飞了,想要得抢。

营销金手指练成了,指哪打哪。连半隐身的刘强东,都表示对雷军的营销操作“佩服得五体投地”,说第一次看到拿工厂工装出来卖的。限量800件上架小米商城,一套定价299元的工装还“限量”,上架之后几分钟就断货了。

图片

这相当于战前对米粉的一次忠诚测试,这个货值连摸底考都称不上,顶多算随堂小测验,结果又是大获全胜。


创始人大IP,不是谁都能立起来

创始人大IP这个做法,本身就是从IT过来的。从盖茨和乔布斯衣钵传下来的,连着装都有套路:黑T恤、牛仔裤、老爹鞋——极客的基本穿搭。乔帮主走了之后,谁都不好意思再模仿,就像名人堂球员战服退役一样。

而互联网背景的新势力进来之后,都开始祭起这个法宝。大家一度以为比的是流量操作,实际上比的是创始人咖位。

华为小米进入汽车圈之后,让以前的4P营销理论(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失效。大家对雷军表面上那一套做法,研究得很透,但雷军这个人设怎么来的,很少有人多想。

图片

雷军无非是在90年代率领金山对抗微软的过程中,获得了民族企业家+凭个人奋斗跨越阶层的标签。当时不讲这个,商业上微软也占尽上风。不过,后来政府采购提的国产化和正版要求,几乎给金山量身定做。今年3月,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发文要求,对乡镇以上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采购台式、便携式计算机,应当将CPU、操作系统符合安全可靠测评要求纳入采购需求。

如今中美竞争的当下,20多年前的一支箭,击中了今天的现实世界。

中国汽车品牌的崛起路线,和雷军个人的从商史,非常吻合,都比较爽文。再加上无负面,这个人设只有任正非能匹敌,但除了2019年那半年特殊时期,任已经绝少出面站到台前了。


流量打法的暴力美学

需要明确的是,创始人IP只是起点,不能躺赢。传统打法是做新闻端,围绕事件做正向多路传播。而新势力惯于做波段式传播,这种方式恰恰是去中心化的。虽然后者也在诸多平台上推送信息,但理论上无须权威发布人,只需要保证流量充沛即可。而恰传统饭转型的KOC/KOL,虽然非常想利用影响力获得商单,但相对传统传播方式作用其实往下走了。

图片

流量打法没有美感,基础内容+海量传播节点数+超级IP拉动,一直是最有力的传播链。而传统车企尽管营销绝对费用高于新势力,但火力无法集中使用,而且内容缺乏传播魅力,操作手法不够细腻,洞察Y、Z世代的审美能力相当差。这个点有些意思,传播创意雇了年轻创造力没用,只要拍板的人思想僵化,就足以毁掉机会。

媒体声浪往往不如后者,其中新传播链路的投放力度不足,操作不够细腻,抓机会不够敏锐,都有关系。

华为智能设备大概有8000多万的销量,小米比华为还要高1000多万。一个用户,可能拥有多个智能节点。这些节点可能只凭借窄带物联网传播信息,但用户是活生生的人,这个人有了使用经验,就会了解、介入、甚至主动寻求相应的传播信息。无论如何,汽车的销量无法和泛智能设备的数量级相比。哪怕只消费了几十元,庞大的基础用户体量,足以构成一个传播节点。

图片

不过,绝对用户数量不等于动员力。在现实中我们看到,有些快消品牌拥有比这两者还大上几倍的用户量,但后者往往沦为沉默的多数。即便发声,也基于个人理由,无法按照品牌方的意愿,在某个方向上形成聚力。

依靠什么样的力量,能够有一呼百应甚至自发集结的动员力呢?长期不懈的品牌形象营造和投资,传播链路的长期投放,与用户长期保持强互动频率。

而这些方向,车企都长期欠账,只有近几年才透过官方APP和平台,强化了与C端用户的互动,而由于产品因素,以及用户运营上ToB想法还没有被彻底替代,导致日活月活完全无法和消费电子品牌相比。就连起码的话术,都有上一代的嫌疑,被华为小米这样的企业抓住机会爆一波流量,输得不算冤。


做好基础的事

“占领用户心智”是目标而非手段。现在很多企业都试图通过这一点达成传播品牌和产品的目的,这是倒因为果。占领用户心智一定通过产品和品牌传播来实现的。所谓的跨界、突破圈层,根本没难度,“用户”本身就是不同圈层的跨界连接器。

雷军这类企业家,至少拥有几百亿的身家,但他就是有本事能让年轻消费者觉得,雷军是站在自己这边的,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

打个比方,头批提车的客户,雷军亲自合影、客套两句,还给开车门。这种百亿级富豪,给他30万,他根本就不屑一顾。但是你消费了小米汽车30万,就能让富豪给你扶着车门。这种谦逊的姿态,放在别的CEO做,可能有惺惺作态之嫌,但雷军做出来就合情合理。这就是人设和品牌强绑定的优势。

图片

营销是品牌力量倍增器,但是必须有基本的供应链和生产组织管理能力,作为硬实力基础。我们看到,小米首批生产交付波澜不惊。这就是控制能力的体验。

很多新势力最终倒下,貌似归咎于商业循环出了问题(就是产品卖不动了),实际上,这类品牌从一出发就磕磕绊绊,没有把基础的事情做好。公关部鸡飞狗跳地四处灭火,从锁电、园区自燃、试车坠楼到当街断电、规模召回,再到货不对板,答应的芯片规格没做到还试图秘而不宣,这都是控制能力出了问题。

图片

当然,2019年和2024年的电动供应链能力,是两码事。当初不成熟的零部件,现在规模上去了,质量稳定了。当初质疑小米来晚了,其实晚到的也享有后发优势,看别人趟雷,总得有点借鉴。

在这个基础上做营销,才有意义。

标签: 小米 小米SU7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