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汽车圈降本,正在危险的边缘疯狂试探

  • 原创
  • 作者: 杨光0
  • 2024-06-27 14:34
  • 27.65万

“这个型号明年必须要再降10个点。”

不久前负责商业谈判的张兵(化名)被对方提出的年框条件惊住了。

即便身为全球Top10的汽车供应商,但在面对来自主机厂近乎疯狂的压价行为也没有什么办法,毕竟谁也不想丢掉客户。

中国车市的价格战已经打了两年有余,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前五个月又有大约150款车型降价。

价格体系下探所传导的结果是消极的,整个产业链已经变得越来越不健康:主机厂为了弥补亏损将压力转到供应商,而供应商也不是活菩萨,只能去压榨更上游公司的采购成本。

“当所有的出发点都在围绕生存,当所有的行为都在变得短期化和利益化,大家已经没多少精力去关注质量和技术了。”

这很危险,张兵说。

供应商也快扛不了

去年底,位于江苏南京的一家曲面屏企业拿下了某车企的订单,但代价是研发周期必须缩短一半。

“不管你们用什么办法,必须保证我司新车在来年一季度的顺利上市。”

事实上这款新车原计划是在三季度才亮相,迫于竞争压力不得不将进度提前了整整半年。

供应商的内部人员算了算,如果按照这个执行时间,那么压根就没有充裕的时间去做验证测试,产品的可靠性也会因此打上问号。

但最终他们还是选择了破例:一方面给项目加派人手,另一方面重新调整研发周期,而为了节省时间,一些试验环节做了强行合并甚至被迫砍掉。

最终在有惊无险的跟完这个项目后,一位负责人难掩心中的不满,“降本增效,应该是主机厂和供应商一起商量如何做优化,而不是现在直接把供应商往火坑里推。”

事实上近几年来,还有更令供应商崩溃的操作。

比如一些车企会假借招标或以试制为由,收到核心资料后便偷偷转给自己体系内的供应商去做仿制,这样不仅可以大幅缩短研发时间,还能省掉不菲的研发费用,可谓“一举两得”。

以下是产经网近期了解到的一个案例。

供应商A给某主机厂做了后排隐藏式小桌板的方案,验收通过后,该供应商便拿到了小规模的试制订单。随后该主机厂便开启了骚操作:一边将此方案给到了供应商B,要求其以低四成的价格进行仿制,另一边又告知供应商A,因新车销量预期调整将大幅降低采购总量,言外之意就是逼着A退出。

一家跨国供应商集团的内部人士告诉汽车产经,这几年很多公司都在知识产权上吃过亏,所以今年他们也专门成立了法务团队来处理类似的案例,并且还是由中国区的最高层直接牵头。

“这种奇葩事儿也只有在中国才会出现。”他苦笑道。

这也与当下中国车市惨烈的竞争环境不无关系,有媒体统计,仅今年前5个月车市的降价规模就已经接近去年全年

因此也有不少圈内人士感慨:过去急功近利是贬义,慢中出细活是褒义,现如今全反过来了,慢了就要被淘汰,只有快才能不被卷到。喊的全是长期主义,想得都是短期收益。

于是今年汽车圈便出现了一个非常魔幻的场景,发布会上大牌供应商的名字被频繁提及,可一旦出了事故,供应商的辟谣竟比车企还要快还要积极。

潜台词很明显了:有些锅我可不背,谁让你们逼我的。

一些危险信号开始出现

今年北京车展现场,起亚中国COO杨洪海再次抛出"惊人"言论。

针对价格战的话题,他直言单纯追究价格一定会把这个市场搞乱,而最终受害的也一定是消费者。

“厂家一旦降价,那么一定是会动某些成本上的东西,看见的给你最好的,至于看不见的地方......(欲言又止)”

总之一分价钱一分货,一向敢说的杨洪海只点到了这里。

从汽车产经拿到的一张某车企零部件优化明细上看,国产平替,更换材质,甚至是直接取消,几乎已成为业内降本的常态化操作。

而在很多新产品的投放上,为了紧跟市场节奏,一些车企不惜将功能尚不完备的车型匆匆推给消费者。

“来不及那就OTA,把没搞定的功能留在后面通过升级实现。”一位员工告诉我们,这是他在会议室里经常听到的一句话。

如果你留意车企发布会上的PPT或者是产品宣传页,越是你觉得很牛的功能,你越会在附近看到这样一行字:该功能将通过后续OTA升级实现。

“一个半成品被包装成越开越好用,每天开新车等华丽的营销词汇,真是一个笑话。”该员工冷笑道。

如果说智驾功能并非所有人的刚需,早用上和晚用上差别不大,那么事关安全的整车全生命周期测试,目前行业里能坚持坐满两年的已经不多了。

在年初一次直播中,雷军的一番言论就曾引发巨大争议。

他表示,小米首款车型SU7的测试车队仍将继续上路测试并跑完“全生命周期”。乍一看没什么,但仔细一想,全生命周期测试还没跑完就敢开卖,那么第一批车主岂不都是小白鼠?

有业内人士指出,一款全新车型发布后仍然在进行大规模道路测试的做法,在以往是十分少见的。

新势力的某些讨巧行为也或多或少带偏了外资品牌。某日系品牌研发人员向我们透露,为了追上中国品牌的速度,现在新车型的测试周期已经从过去的一年半压缩到了不到一年,但测试项目一个没少。

“如何完成?有些那就只能糊弄了呗。”

奇葩场景还在不断出现,最近某品牌新车竟出现了四个车门内饰板颜色不一致的情况。搁以前,这是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终于,老一辈汽车人也坐不住了。

最近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就发文批评了当下的行业乱象:

“市场经济需要竞争,竞争产生王者,但今天看,卷也成了一个可怕的现象,如果再不正视它再不纠正它,会扭曲整个产业的价值观,破坏整个产业法治化的环境。”

写在最后

卷归卷,但有没有触碰到底线?几家车企员工给我的回答都是没有。

“在国标面前越线可是犯法的,所以你看到的各种工艺、用料、测试等等都不会有人敢越过这条红线。”

但他们也都透露了一个大实话,那就是国标在某些领域的滞后以及并不算高的标准,或许是造成现在汽车圈出现彼此看不上对方的原因之一。

就在一周前,工信部发布了2024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其目的就是要进一步完善汽车行业的相关法规及安全标准。

在新规落地之前大家怎么办?

“只能凭良心了,但良心这个东西,并不是谁都有,也不是谁一直都有的。

标签: 车圈 小米SU7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