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销冠+裁员+股价暴跌,理想汽车陷新危机,L6成最后巅峰?

理想汽车股价的“跌跌不休”仍在继续。

5月22日,理想汽车的股价已经跌到了20.77美元,总市值也来到了220.37亿美元,相比高峰时期的股价已经跌掉了一半还多。

最离谱的是,理想还在5月21日公布了周销量排行榜,超过问界夺得了2024年第20周的销冠。与销量大火和股价暴跌并行的,还有理想多部门开始裁员的消息,总“优化”人员超过5600人。

销量大火、股价暴跌,再加上裁员,这似乎是汽车行业的“不可能三角”。为何会在理想汽车身上发生呢?让功夫汽车带大家一起看一下。

(1)看似销量红火,实则图穷匕见?

单从销量来看,理想确实表现不错,五月的第三周卖出了近8000辆新车,依旧维持着单月4万左右的规模,在新势力中名列前茅。

但仔细分析一下就知道,理想汽车的这个成绩其实水分相当大。

2023年,理想卖出了37.6万台新车,甚至达成了月销量突破5万的成绩,可谓势头正猛。理想也顺势定出了2024年要狂销80万辆的目标,并开始以这个目标为前提招人、拓展渠道。

但人算不如天算,理想寄予厚望的旗舰MPV MEGA完全不被市场所接受。3月份好歹还堆出了3229辆的成绩,4月份就只剩下671辆了,接下来的5月,大概率还要再跌一轮,后续就直接慢慢停产了。

这样的事情并不奇怪,燃油车时代也有过这种“出师不利”的车型。比较典型的就是大众辉腾,当时也是热度极高,但最终销量寥寥。但辉腾这样的车本就是用来提升品牌形象的,MEGA可是背了理想销量的KPI,之前打算让它贡献一年10万左右的销量,如今直接跌成路人,对于理想的打击极大。

在这种情况下,理想只能图穷匕见,把希望寄托在了理想L6身上。这款入门级的车型也确实争气,才上市一个月就实现了第1万台量产车正式下线,并打算在6月份把产能提升到2万台。

问题是理想L6出来,其实更多是抢的理想L7的市场。毕竟两者外观、尺寸、配置都差不多,指导价却相差了7万,很多L7的目标用户都转投了L6。理想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从21款理想ONE对20款理想ONE,再到换成L系列,再到L9、L8、L7、L6按顺序推出,理想一直都在靠“背刺”维持着热度。

代价是车价越来越便宜,当旗舰车型MEGA彻底失败后,理想能打的牌已经不多了。毕竟再出个L5,可就与比亚迪狭路相逢了,大概率还有小米接下来出的SUV,理想很难破局。

这也是理想股价暴跌的原因,整个产品定义已经图穷匕见。

(2)纯电失利,影响深远?

MEGA失利更大的影响,可能还在技术路线层面,宣告理想走不通纯电路线。本来在理想的定义中,MEGA一旦取得成功,后续就要推出理想M7/M8/M9等几款纯电SUV,拓展出新的赛道。现如今这种状况,理想的纯电技术路线再次推迟了。

理想的成功,与走增程路线是密切相关的。当年理想ONE横空出世,确实对于中大型SUV市场冲击非常大。毕竟以往30万价位只有合资燃油车可选,如今理想的冰箱、彩电、大沙发来了,吸引了不少用户。

但如今增程路线早已人满为患,先不说问界的后来居上对于理想的巨大冲击,哪吒、零跑、深蓝这些后起的新势力都走上了增程赛道。理想一直稳健还好,毕竟有先发的优势。一旦再次出现MEGA这样的定位失误在自己的增程产品上,很可能是万劫不复。

再就是利润问题,更强的竞争意味着更小的利润。理想第一季度净利润为5.91亿元,同比下滑了36.7%,环比下滑近90%。可以说就红火了半年的时间,就接近清零了。原因也很简单,理想为了维持销量一直在拼命降价,利润自然就低了。

相比之下,纯电赛道的利润还是要更高一些,但如今这条路已经被堵死了。理想也是在赌,通过不断下探并且降价的方式维持高销量,等其他新势力撑不住。一旦这个目标不能实现,那理想可能自己就提前崩溃了。

这也是理想虽然看上去销量不错,却要大裁员的关键。因为被限制在了增程SUV这个范畴,理想能做的研发工作已经非常少,那养那么多研发人员做什么呢?还不如提前调整好过冬。

但资本从来都不傻,这样的表面繁荣自然是瞒不过去的,这也是理想实现“不可能三角”的关键。

(2)护城河太浅是关键?

很多人不理解,理想的销量不是一直很高吗?而且哪怕是下探,车价也比绝大多数车企要高,怎么就突然不行了呢?其中涉及一个关键性的问题,那就是护城河。说白了赚钱不是问题,靠什么赚钱才是关键。

前阵子理想的电池问题引发了很大的争议,其中关键性的点,就是欣旺达和宁德时代电池的混用。最后理想不得不降价息事宁人,否则当时理想就很难过这个舆论的槛。但结果是理想新申报的车型,选择了全系用欣旺达的电池,选择了跟消费者对着干,理由就是成本吃不住。

欣旺达虽然比宁德时代便宜,但也一样是要赚钱的,这也意味着理想后续可能还要寻求价格更低的供应商。没有研发实力,也就意味着很难有议价能力。

而自研能力强的车企,就不会有这个问题。最典型的就是比亚迪,秦PLUS一款10万级的车,能够从11万降到998,再降到798,靠的就是全产业链的优势。比亚迪可以把电池的利润拿出来,电机也一样赚钱,芯片还能赚钱,护城河确实比理想深多了。

说白了,理想能做的事,其他车企也能做。比亚迪们可以通过对核心零部件的优化来降低成本,理想就只能换供应商了。从一线换到二线,从二线换到三线,但代价是口碑可能是一路下坡。如今这个表现还不明显,但未来就不好说了。

(4)功夫拍案

不得不说理想是一家聪明的企业,包括看到风向不对就裁员,看到MEGA势头不好就立马调整路线。这种灵活机动的方式确实避免了理想跳入大坑,不然按部就班下半年推出几款纯电SUV打水漂,理想可能直接就垮了。

但造车并非靠小聪明就可以的,最终比的还是核心的竞争力。比亚迪的全产业链,华为的智驾,都是理想绕不过去的坎。还有已经回过神来的奇瑞、吉利、长城这些,留给理想的喘息之机还有多久呢?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