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新能源当道的时代,谁还买燃油车?

不知不觉,新能源销量突破900万辆,市场渗透率达到50%以上。

尽管汽车新能源化的总体趋势,早在两年前已被各方所公认,但零售端渗透率首次过半时刻的到来,仍旧可被视为具有里程碑式的象征意义。

这一数据的背后,是中国新能源发展的见证,也反映了“电比油低”与“油比电好”两个派别进入了白热化竞争的阶段。

所以,当持币待购的消费者,站在这个关键节点上。

“究竟掏钱去支持相对稳妥的燃油车,还是新鲜主流的新能源车”,是困扰他们的最大问题。

毕竟,老百姓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必须用在刀刃上。

燃油车霸主地位正逐渐被蚕食

站在整体保有量的角度来看,燃油车依旧是绝对的霸主地位。新能源车对于它的替代,速度变得越来越快,已然成为不可逆转的大势。

2023年到2024年,插混与增程式的高歌猛进,不仅直接取代了纯油车,也淹没了油电混动的声量,黯淡了纯电动的光芒。

2023年国内纯电动车销量612万辆,同比增长21.9%,插混和增程式为275万辆,同比增幅高达84.5%。纯电和混动的销售比重走势,2020年为8:2,2023年接近2:1,2024年则是6:4,有望在2024年部分月份出现持平,而2025年则可能全年出现纯电和插混1:1局面。

就在刚刚过去的4月份,纯电动前4个月累计零售销量143.5万辆,同比增长14.3%,而插混(含增程式)为101.3万辆,同比暴涨72.6%。

基于这样的背景,身边的友人也开始愈发积极地拥抱“电动化”。

他们之中,有人刚刚研究生毕业,位于杭州工作,首购蔚来ET5T;有人身为教师,位于深圳,把用了10年的奇骏,直接置换成理想的L6;也有人完婚不久,位于成都,选择人生的第一辆车的时候,毫不犹豫地入手比亚迪的宋L......

无论承认与否,积极的信号正在一点点展现。

新能源车的痛点与误解

当这篇文章上线的时候,五一假期已经过去了。因为职业的原因,回家也被亲戚朋友咨询购车选车的相关事宜。

当他们问我,798的秦PLUS DM-i和合资燃油车怎么选的时候。那句“都2024年了,谁还买燃油车”脱口而出。

虽说我的观点过于绝对,但是也是有据可循。

主要的原因,有以下三个。

首先,我肯定会搬出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的数据,证明什么才是真正的趋势。就拿最新的4月份销量数据来举例子好了。

4月轿车、SUV、MPV零售销量冠军分别是秦PLUS DM-i、宋PLUS新能源、腾势D9。各个细分领域的“冠军”,清一色都是带电的车型。

而绝大多数的主机厂研发的重心,同样已经全部倾斜,不遗余力地投入巨大的资源,去疯狂推新和占领市场。

其中,无论是10万块的宝骏悦也Plus还是超百万的仰望U8,在智能化上依旧是它们主要的亮点,并没有因为价格而进行明显的取舍。

城市NOA智驾很主流,但宝骏与大疆合作,在有限的预算和硬件状态下,也能实现城市NOA的功能。而仰望U8的原地掉头,却做得比电动大G更加精准,可玩性更好。

不以价格作为主流智能化的区分,这些都是燃油车,给不到的体验。

其次就是解答大家一些痛点和误解了。

新能源车卖得太贵?

这是远古时代给消费者留下的印象。其实自2023年“国家退补”,比亚迪的“油电同价”冠军版到“电比油低”荣耀版以来,新能源车的价格已经变得相当亲民。

如今新能源的价格体系已经彻底崩塌和重塑了。花20来万可以买一辆武装到牙齿的新车。

譬如最近流量之王——小米SU7,就让你花不到八分之一的价格,就能享受到保时捷Taycan 80%的操控乐趣。

到了2024年,新能源车价格愈发内卷和低廉,原本固定的合资车选项,也变得愈发繁多和丰富,基本到了“抄底”入手的好时机。

新能源车有里程焦虑?

在大规模800V架构上车的今天,纯电续航超600公里的大有车在。续航焦虑已经不是问题了。

不过你是北方用户,没有家充条件的话,我会毫不犹豫推荐你买插混车型。如果有家充条件,我会分别阐述清楚纯电和插混的各自优劣,让你自己选择。

相比之下,如果你是南方用户,身处城区用车,无论有没有家充条件,我都建议你直接选择纯电车型。在后期使用成本上的优势,是燃油车无法比拟的。

新能源车存在安全隐患?

对此,只能说是清者自清了。从数据上看,新能源车整体自燃率其实是低于燃油车的。上个月,也就是4月3日,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表示:

国家消防救援局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有18360辆燃油车自燃,自燃率是万分之0.58;有640辆新能源汽车自燃,自燃率是万分之0.44。

万分之0.58对比万分之0.44,竟然是燃油车在数据对比中更容易自燃。我们总是觉得或者倾向于新能源车比燃油车的自燃率高,其实是媒体更关注新能源车自燃。

新能源车的真正“爽点”

在大规模的高强度钢应用,动力电池的管理和防护进步已经非常显著了,有些担忧,完全不必要存在。

再者,肯定会展开聊聊新能源车相比燃油车真正的“爽点”在哪里。

第一,驾驶质感和动力储备

当变速箱和小功率发动机被电机所代替,带来的零迟滞和无顿挫的体验上的提升,真的谁开谁上头。同时因为电池的存在,整车重心偏低,即使像海鸥这个级别的A0级小车,也能提供媲美燃油A级车的行驶质感。

至于受人诟病的动能回收带来的眩晕感,绝大多数新车上都进行了优化,开到回收最低挡,基本与油车差别不大。

第二,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

之前我也是个“智能”噱头论的支持者。但真正开过智能电动车之后,我的感觉就像从诺基亚N97的时代切换到iPhone4。最直观的就是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

譬如,最为直接的就是语音操控,动动口就能操控车内的绝大部分功能,智能驾驶也让跑高速不再是漫长一人的孤军奋战,而是有个无形的伙伴,在陪着你。

与其说科技惠普生活,不如说新能源真的很懂消费者的“情绪价值。”

第三,常用常新的FOTA

买燃油车驶出4S的那一刻,车就是整车状态最出色的节点。但是买智能电动车,整车OTA带来源源不断的生命了,能够让你感受到常用常新的魅力。

就拿宋L的首次OTA升级来说好了,升级后,新车将增加自动泊车功能(APA),优化转向手感、驾驶平顺性、优化自适应巡航功能等等。

也就是说,功能给你免费增多的同时,还让你的车越开越爽,对于经常追求新鲜感的人来说,吸引力不言而喻。

燃油车就没有市场了吗?

虽然新能源车很爽,但与油车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还是共存的状态。首先燃油车发展至今,技术已经是非常成熟了,像日产的HR16发动机,位居轿车销量排行第三的轩逸,就是“网上没赢过,销量没输过”的代表。

尽管在这个时代,优势已经不再明显,但凭借出色的设计和主打舒适性的定位,对于很多家庭首购的用户来说,有着不少的吸引力。

重点是,在新技术的加持下,油耗、基础智能化、保值率方面都有其特定的优势。

加上燃油车较为便宜的保险费用,如果按照一年一万公里以内的低频次用车,买它也是明智之选。

写在最后

回头文章的主题,“新能源当道的时代,谁还买燃油车”

无论从政策上的鼓励,还是从车企给出的诚意,又或者是咱们消费者最为直接的使用感受上来看。

明显看出天平的一端,总是倾向新能源这一面,造就了不选择新能源车,就是非主流的消费观。

未来,各大厂商在HEV和PHEV、BEV上的持续发力,新能源的市占率上涨是毋容置疑的。不过随着燃油车的价格触底,降无可降的市场环境下,会迎来一个相对稳定的局面。

接下来就是新能源唱主角,价格战减缓,互卷技术的时代。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