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押注无人出租车,广汽、滴滴抢先特斯拉一步?

继与小鹏达成合作研发10万~15万元高阶智驾汽车后,滴滴又迎来了一位无人出租车领域的重量级合作伙伴。


4月7日早上,广汽埃安宣布,与滴滴联合出资成立的广州安滴科技有限公司获批工商执照,二者将联合研发支持自动驾驶的纯电出租车,首款联合打造的Robotaix已完成产品定义,预计将于2025年全球首次商业化量产L4。

在此之前,国内广州、北京等部分地区,已有无人出租车试运营,但只能在固定区域和路段。埃安与小鹏虽是国内新能源车企中的佼佼者,滴滴也是国内网约车行业领导者,但想要促成无人出租车商用仍非易事。


此次埃安强调2025年就量产L4,给人一种无论能不能合法上路,只为不落后全球水平的感觉。的确,就连特斯拉都决定入局无人出租车了,国内企业自然不甘落后,而且相较于海外,国内或许才是无人出租车成长的最佳土壤。


全球企业齐发力


提到无人出租车,许多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Uber、Waymo和Cruise等公司,2018年摩根士利丹给Waymo的估值曾高达1750亿美元,Cruise在本田、通用、微软汽车的投资下,市值也曾超过300亿美元。要知道,长安、吉利、长城等国内老牌车企,市值也不过100亿美元到350亿美元之间。


由此可见,投资者们非常看好无人出租车行业,否则不会在Waymo和Cruise亏损数百亿元,且短时间看不到盈利希望的情况下,依然决定支持他们。当然,与巅峰时期相比,这两家企业现在过得并不好,裁员几乎是常态。

日前马斯克宣布,将于8月8日推出无人驾驶出租车。作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庞然大物,特斯拉入场无人出租车,凭借汽车的乘坐舒适度、FSD技术等,必然会给行业带来许多改变。


另外,今年第一季度,特斯拉销量为38.7万辆,同比下降8.5%,产量却高达43.4万辆。高情商来说,特斯拉可以通过无人出租车,为过剩的产能寻找出路。凭借超高的产能,特斯拉可以轻松在市场投放大量无人出租车,FSD的卓越表现,也能为无人驾驶提供安全保障,或许可以加快市场成熟。

海外无人出租车企业全力发展的同时,国内企业也没有坐等市场成熟,小马智行、萝卜快跑、文远粤行、东风悦享等国内企业,已在广州、北京、苏州等一二线城市,投放了无人驾驶出租车。


量变引起质变,大量企业入场,激烈的竞争之下,无人出租车企业才能迅速发展,而滴滴、埃安、小鹏这种巨头级企业可以凭借自身的产能、技术等优势,为行业指明方向。


通过国内外诸多无人出租车企业的动作,以及埃安、小鹏、特斯拉均进军无人出租车领域,不难看出该行业未来增长空间极大。不过无人出租车真正商用落地,成为消费者愿意乘坐的出行选择,还需要解决两大问题。


两大难题困扰行业


全球范围内,已有不少汽车支持高阶智驾,但包括特斯拉的FSD在内,都要求驾驶员在使用辅助驾驶时全神贯注,以防止智驾系统出现问题。


无人出租车商用落地,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就是消费者是否认可。Uber、Waymo、Cruise旗下的无人出租车都曾出过多次事故,去年下半年,Cruise无人出租车就在美国加州发生了阻挡救护车致车内病人死亡、撞倒并碾压路人等事件。到了11月份,开放无人出租车运营仅三个月,加州就紧急宣布吊销Cruise自动驾驶出租车运营执照。

倒不是说人工驾驶的出租车没有事故,只是自动驾驶属于新兴事物,被大众摆在显微镜前,任何一点问题都可能被放大。FSD V12版本上线后,神经网络驾驶取代了原本的代码操控,令自动驾驶更像人类操作,面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也显著提升,正逐步解决自动驾驶安全性和可靠性存在的问题。


决定无人出租车能否顺利商用的第二项挑战,则是相关规定能否放开。国内关于无人驾驶已推出不少条例和法规,但大概只有自动驾驶技术能够做到完全无需人员接管,国内才能允许无人出租车运营,毕竟乘客的人身安全最重要。


从国内近几年各大城市分别推出自动驾驶条例,以及《道路交通安全法(修订建议稿)》《自动驾驶汽车运输安全服务指南(试行)》等法律法规的修订与公布,相关部门正着力于推动自动驾驶商用落地。

埃安与滴滴合作的车型,计划2025年量产,初期大概率只能小范围试运营,与萝卜快跑、小马智行等企业的无人出租车业务类似。小鹏与滴滴合作的车型,定位不仅是无人出租车,也会面向普通消费者,通过消费级市场回收研发成本。


小通认为,滴滴与埃安合作研发的车型,虽然官方宣称产品定义为Robotaxi,但初期也可以面向消费级市场,或者考虑专门卖给出租车司机。该车自动驾驶等级未达到L5级,大概率不会取消方向盘,家用没有问题,高阶智驾能够缓解出租车司机的疲劳,只要车辆的价格合适,相信出租车司机和埃安、滴滴,以及普通消费者都愿意接受。


至于无人出租何时才能商用,还有一定的距离,但应该不算太远。


无人出租车时代将至


相较于欧美市场,中国在无人出租车领域有三大优势,第一,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高。内燃机的控制延迟太高,不适合做自动驾驶,新能源汽车是自动驾驶推广与普及的基础条件。


国家信息中心学术年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达35.2%。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则透露,2023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份额占全球63.5%。尤其是出租车市场,行驶成本低新能源汽车已然成为主流。


第二,国内企业的自动驾驶技术实力强,消费者也愿意接受和尝试自动驾驶。今年2月,华为ADS2.0已实现全国范围内不依赖高精度地图的NCA城区辅助驾驶,小鹏全国通用XNGP也已在3月初向部分智驾经验丰富的用户推送。其他百度、小马智行等企业,智驾技术都表现不错。

同时,小通也注意到,国内有许多将辅助驾驶当作自动驾驶使用,被交警抓到的新闻,甚至有人敢把ACC当作自动驾驶用。此举虽有危险,但也说明国内消费者对于自动驾驶的接受程度高,足够信赖智驾技术。


第三,市场庞大,无人出租车受众数量多。新技术面世,难免有人担心可靠性,而庞大的用户群体,能够提供充足的用于尝鲜者。萝卜快跑公布数据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全国订单量高达66万单,第二季度增长到71万单,北京车企工厂聚集地亦庄,萝卜快跑份额已占网约车订单总量的10%。


技术日渐成熟,相关法律规定也在逐步完善,属于无人出租车的时代正在到来。小通预测,2030年前后,无人出租车就能商用落地,摆脱小范围试运营局面。


不过对于企业而言,机遇与风险总是并存的,无人出租车行业是一片广袤无垠的蓝海,怎奈竞争的对手太多。按照天眼查公布的数据,截至2022年,国内已有十余家无人出租车公司,这些企业的竞争之下,不知道有几家能活到最后。

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我们注重是无人出租车的覆盖范围、使用体验、成本。目前国内无人出租车都属于试运营,主要目的在于收集智驾数据,价格不具备太高参考性。但如祺出行曾透露,无人出租车的自动驾驶硬件非常贵,各种传感器的成本赶得上一辆宝马3系了。


初期成本太高,无人出租车的价格恐怕很难降下来,但后无人出租车普及、智驾硬件成本下降,亦或纯视觉方案可靠性得以证实,没有驾驶员人力成本的无人出租车,在行业的激烈竞争之下,价格也许能降下来。至于体验和覆盖范围,在企业的努力之下,只会越来越好,甚至以后可能会出现无人驾驶大巴,跨城区运行。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