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奔驰和宝马的携手,能给中国汽车怎样的启示?

  • 作者: 汽湃
  • 2024-03-07 18:19
  • 816


奔驰宝马成立合资公司!


3月5日,梅赛德斯-奔驰与宝马合资成立的北京逸安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正式落户北京朝阳,双方将进一步拓展在中国市场的超级充电网络布局,以满足国内客户对充电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


面对这样的新闻,不少车迷直呼“活久见”。但事实上,奔驰与宝马之间,或许从来就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水火不容。


奔驰宝马联手,应对新能源压力


在今日正式落户之前,奔驰与宝马的这次携手其实早有端倪。


早在去年11月30日,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与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宣布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以50:50的股比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在中国市场运营超级充电网络。今年春节前的2月4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无条件批准该案。


奔驰和宝马的这次合作,显然是应对新能源浪潮的又一举措。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供应链的不确定性为全球汽车产业带来巨大打击,同时也促使包括行业龙头在内的众多企业“抱团取暖”。2020年,大众福特确立了汽车电气化领域的合作关系;2023年,包括大众与小鹏奥迪与智己在内,中外车企也搭成了更多新能源发展领域的“对子”。毋庸置疑,新能源仍然非常“烧钱”,发展到目前这个阶段,以某个车企一己之力投入非常单薄,但面对汹涌的市场浪潮,砸钱投入又是必须做的。面对风险和成本居高不下,唯有多方合作、发挥各自所长才能保证自身竞争力。



奔驰与宝马的这一合作,正是为了在充电网络领域“省钱”。据悉,奔驰宝马合资公司充电网络将向公众开放,奔驰和宝马的客户可享受专属尊享服务,包含即插即充、线上预约等无缝数字化充电体验。按照计划,奔驰宝马合资公司计划到2026年底在中国建设至少1,000座具备先进技术的超级充电站,约7,000根超充桩,首批充电站计划于2024年起在中国重点新能源汽车城市开始运营,后续充电站建设也将覆盖全国其他城市和地区。此外,合资公司还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购可再生能源电力,并向奔驰和宝马的客户提供即插即充、线上预约等专属服务。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超充网络作为基础设施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充电设施的不足成为制约新能源汽车进一步普及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构建覆盖广泛、高效便捷的超充网络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可以说,奔驰宝马的这次合作也是历史的必然——构建超充网络确实是一个投入巨大、建设时间长、投资回报慢的产业,单打独斗并不是明智的选择。


作为全球知名汽车制造商,奔驰和宝马在燃油时代是当之无愧的王者。然而,尽管它们也在加速布局,这两大巨头在新能源领域仍然是“后来者”——为了应对这种压力,奔驰宝马选择联手,共同对抗中国汽车的挑战,也是自然的选择。


BB之间的爱恨情仇



说到汽车圈的恩怨情仇,人们很容易想到的就是奔驰和宝马,两个“B”字开头的车企,似乎一直针锋相对。大家应该都还记得,2016年,奔驰E级上市,借用关二爷的形象做了个“过5关斩6将”的广告。文案中,5与6被指暗讽宝马5系奥迪A6L。而宝马自然也不甘心吃这个哑巴亏,“大E失荆州,失E走麦城,无宝马,不英雄”迅速出炉……


尽管在市场竞争中偶尔表现得十分激烈,但这些跨国车企,尤其是来自同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车企,其实并不像表面那样水火不同。


2017年,德国媒体曝出,德国车企巨头从1996年开始就对一些零部件价格和技术进行合谋垄断,并且在排放处理系统上联合造假,德国几大汽车企业——大众汽车及其旗下子品牌奥迪和保时捷,以及戴姆勒、宝马一个不少,全都是这个垄断集团的一员。由此,一场“垄断门”大幕被揭开,全世界这才发现,德国几大汽车品牌在价格和技术等领域早就互通有无,看似平日厮杀激烈,其实是穿一条裤子的“基友”。



在2018年,奔驰和宝马也曾有过业务整合,当时所针对的是彼时热门的共享出行领域。


当年3月,宝马集团和奔驰母公司戴姆勒集团共同宣布,两家公司将把各自旗下的共享汽车品牌DriveNow和Car2Go等共享出行业务进行整合。随后,两家公司共投资10亿欧元,成立了5家新公司,在网约车、电动汽车快充、物流货运、便捷停车与汽车租赁等方面提供“五位一体”式服务。


不难看出,奔驰和宝马最近在中国市场新成立合资公司,正是其全球合作发展中的一环。


中国新能源汽车也将“抱团取暖”?


不仅德国,日系车企也是一样。2017年的最后一天,铃木大发斯巴鲁和日野四家日本汽车巨头在经历了一场马拉松式的艰难谈判之后,终于达成一致,加入由丰田马自达、电装三家公司联合组建的研发公司EV.CommonArchitectureSpirit.Co.



这一新能源汽车研发公司,集合了除本田日产之外的几乎所有日系车企,被视为日本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国家队”。以斯巴鲁旗下的首款纯电车型岚鲲为例,就是基于丰田旗下的bZ4X改造而来的。


其实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日系车企间就有着“不激烈价格竞争”的行业潜规则,并积极寻求互助合作。以丰田为例,如今就拥有马自达、斯巴鲁、大发、日野和五十铃等企业的部分股权;而雷诺-日产-三菱联盟虽然近年来有些风波,但依然在去年达成了新的协议,仍旧以联盟的形式存在。


面对奔驰与宝马的合作,再回头看我们的中国自主品牌,又能得到怎样的启示呢?



过去一年里,中国车企同样有相当多新的合作达成。仅仅一个“新势力”蔚来,就在去年先后与吉利、长安、江淮、奇瑞达成换电领域的合作。与德系、日系的内部合作一样,中国的车企之间,其实也可以通过合作,实现资源共享、降低成本,乃至通过共同建设超充、换电网络等方式,共同把“蛋糕”做大,从而实现更大的收益。



但另一方面,中国车企之间仍然有着相当多的“内耗”。2018年,“黑公关”事件曾让两大自主品牌巨头接近对簿公堂;2022年,关于DHT的技术争议又一度甚嚣尘上,“抄袭”的指责让多家公司闹得不可开交;2023年,关于新能源汽车环保技术路线的争议、关于新能源车型外观设计上的争议,至今都余波未平……


我们并非认为在这些争议事件中的当事车企不应该维护自己的权利,更不是要“拉偏架”,而是站在第三方的角度来看,在“恩怨情仇”之外,中国的广大自主品牌,面对当下全球汽车工业的大变局,面对外部一些国家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围追堵截,甚至是贸易壁垒的打压,是否也能够搁置一些争议,更多地像奔驰和宝马那样,携手共创。


通过共享技术、研发成果和生产资源,实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并避免重复投资。中国品牌之间不但可以共同分担风险,降低单一品牌面临的财务压力,还可以更快地推出更先进的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此外,通过中国品牌之间的合作,可以更好地拓展国内和国际市场。联合力量有助于在全球范围内更有声望地推广新能源汽车,以促进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