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随便用扳手就能掰弯大梁!方程豹豹5真有那么脆弱?

或许是因为“车”红是非多,单月交付量突破5千辆的方程豹豹5,在最近两个月可谓是被舆论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先是在去年11月28日,有自称是资深汽车媒体人的博主,发布了自己测试方程豹豹5高速油耗视频,表示方程豹豹5高速油耗高达18L/100km。由于测试油耗数据相当惊人,豹5的燃油经济性在瞬间引起了网友们热议。

然而事实的真相是该名博主超速驾驶,其测试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有3个时间段车速超过180km/h,而且车速在120-140km/h区间的时间占比超过37%,在140-160km/h区间的时间占比超过了46%。

即便假设所在高速公路限速120km/h,其超速幅度也已经达到了50%,很有可能会被吊销机动车驾驶证。试问在涉嫌危险驾驶的前提下测试出来的油耗数据,对于用户和消费者而言有何意义?

而在油耗风波大约过去了1个月之后,如今又有方程豹豹5车主&改装店店家,声称自己用扳手便能将豹5的大梁和下摆臂等位置掰弯。

如上图所示,该名车主使用扳手和老虎钳两种工具,针对方程豹豹5的大梁边缘和下摆臂等位置进行来回掰动,最终大梁边缘发生了明显的形变,下摆臂打孔边缘位置被直接掰烂。

与此同时,该车主还在视频中向大家展示了自家的改装加强件,并表示自家的加强件在重量与原厂件相同的前提下刚性更强,拍此视频是出于自己的良心,而并非是要宣传自家的改装加强件,他已经对方程豹豹5失去了信心。

针对大家质疑的刚性问题,方程豹官方在《豹解方程》栏目中作出了回应,「豹5的非承载大车架主体及摆臂等结构均采用汽车行业常用的高强度钢以及优质牌号钢材,在非承载结构研发设计过程中,会根据大车架不同区域的使用环境需求、结构强度需求、轻量化需求、仿真测试等综合考量,进而选择不同型号的材料。方程豹豹5大车架主体均采用高强度钢材,屈服强度>750MPA,抗拉强度800MPA;底盘摆臂高强度钢材,屈服强度>500MPA,抗拉强度550MPA。」

此外,有自称是首钢员工的网友在短视频平台上透露,比亚迪公司所采用的大梁钢是由首钢生产的S610L和S710L两种钢材。

结合方程豹官方的解释说明以及钢材型号来看,豹5的大梁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都高于国家在2016年6月1日开始实施的《汽车大梁用热轧钢板和钢带》的标准。

换言之,方程豹豹5的大梁刚性其实是符合国家标准的。而如果说豹5的大梁强度不过关,那无异于将矛头指向供应商,这件事的性质便会发生重大的变化。

除此之外,此次扳手事件还有几个疑点值得我们探讨:

1、事后有不少方程豹豹5车主,采用了相同的方式测试豹5下摆臂的硬度,然而尽管他们在掰扳手时整个人双脚都已经悬空,但方程豹豹5的下摆臂也没有发生明显的形变,“测试结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排除受力面积和发力程度略有不同之外,这其中是否还有其他不为人知的原因呢?

2、阿基米德在发现了杠杆原理之后曾经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意思是只要有一个支点,并且动力臂足够长和阻力臂足够短,那么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不能撬动的。

所谓“四两拨千斤”,扳手的工作原理就是很巧妙地运用了杠杆原理,客观上只要扳手的长度足够长以及使用者的手劲大,那么刚性再强的金属件或金属制品都扛不住“考验”。更何况经过来回掰动之后,必定会引发金属疲劳问题,其刚性也会自然而然地降低。

3、汽车下摆臂主要作用是用来支撑车身和减震器,以及缓冲车辆行驶时产生纵向的振动。而用扳手掰大梁和下摆臂,显然不属于一台越野车的正常使用工况,如果用扳手来测试汽车大梁和下摆臂的刚性并且对此下定论的话,那绝对是不够严谨的。

此外,为了减轻簧下质量,汽车下摆臂在确保主要受力位置刚性足够强的情况下,其他非主要受力位置会作相对的轻量化处理,因此非主要受力位置在刚性硬度上会低于主要受力位置。

而耐人寻味的是,该名号称由良心驱动的车主,却每次都很凑巧地掰动大梁的边缘,以及下摆臂非主要受力点位置。用一句俗语来概括,可谓是“麻绳专挑细处断,噩运只找苦命人”。

目前这位车主已经删除了关于用扳手测试方程豹豹5底盘件刚性的视频,没有针对删除视频作出任何解释,继续分享越野车改装升级的视频,这一切犹如从未发生过一样。

不过,我们也不必深究这位车主&改装店家拍此视频的出发点是什么,而可以肯定的是,此次扳手事件在某种维度上算是给到了用户、网红和车企三方一些启发。

对于用户而言,如果对自己爱车的安全性存在疑惑,其实不妨到相关权威机构进行检测,你要相信具有权威性的科学数据,而不是相信伪科学的测试结果。

对于网红而言,既不具有权威性也无法代入到实际用车工况当中的测试情景和结果,毋庸置疑是毫无意义的。通过哗众取宠的形式吸引眼球,最终必然会被流量反噬,得不偿失。

对于车企而言,类似于扳手事件的闹剧层出不穷,其实车企在进行车型营销时,是否可以将宣传的重心多向技术剖析方向倾斜,而不是一味地局限于宣传设计、配置和动力参数几个维度之中,这样既能用技术和数据打消用户和消费者的顾虑,也不给别有用心的人留有任何借题发挥的机会。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