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不是市场需要合资,是消费者需要广汽本田

  • 作者: 趣车坊
  • 2024-01-05 16:27
  • 1.21万

开篇明义——或许,我们都误会广汽本田了。

为什么这么说?

首先,随意打开任何一个社交平台,不拘是汽车平台还是微博等等,凡是提起合资,尤其日系合资的地方,“艰难求生”、“今年过的不会很舒服”的言论不绝于耳。舆论对于包括广汽本田在内的日系合资,仿佛在持续发出“2024年,真的还会有人买日系车吗?”的嘲讽。

然而事实是,早在去年,“合资最早明年、最晚后年就会被干掉”的论断就已经诞生。2023年已经结束,日系合资没有被干掉,甚至体量上仍然呈现出远超大部分品牌的优势。

其次,一个无法回避也无需回避的事实是,2023年全行业价格体系洗牌革命,广汽本田也参与其中,针对旗下雅阁皓影等拳头产品进行了降价优惠。

然而在舆论中,人们将广汽本田的成功全部归功于降价,却忽视了: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品牌不在降价。如果按照某些舆论所遵循的逻辑,岂非市场上所有销量有增长且降价优惠的品牌,都是在过度依赖价格策略的红利?

自主品牌愈发走向红火、中国汽车产业凭借新能源汽车换到超车屹立于世界汽车工业前列,这是所有人都乐于见到的现象。但笔者认为,面对广汽本田这一能在数十年间抓住用户心智、收获无数忠诚用户、销量稳健发展的品牌,我们有必要秉持理性客观的态度,去探究表面背后更深层次的成功之处,而不是一条路走到黑、误会到底。

毕竟,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买到值得的好产品才是正义。

用事实说话,破解误会

舆论和口碑是主观的,但销量是客观的。

2023年全年,广汽本田的销量可以用一个字来高度概括——稳。

根据品牌发布的官方数据,在过去的2023年,广汽本田全年销量超过了64万台,自1998年成立至今,广汽本田的累计产销已经超过了1000万台。

64万台是什么概念?我们不妨来进行一番对比。

2023年舆论中大势向好的理想汽车,去年全年的交付量为376030台。合资品牌上汽通用别克,2023年全年累计终端销量为131258台。而同为日系品牌的东风日产,虽未公布全年销量,当通过12月95204台的销量也能轻易得知,其表现要远逊于广汽本田。

列举被广汽本田甩在身后的品牌,并不是为了踩一捧一,而是为了证明,可以用“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来形容广汽本田,也可以用至今仍有大量的消费者认可广汽本田来进行描绘。

盲目踩踏广汽本田,岂非伤了64万消费者的心?

将目光进行聚焦后,我们同样能发现广汽本田的稳健表现。

例如,B级车市场标杆级别的存在雅阁,在今年12月拿下了23392台的月销量,全年销量达到了171200台;另一款经典产品皓影,12月月销量达到18844台,全年销量达到了132870台。令人感到的是,主打简约运动定位的型格,今年12月月销量突破了1.5万台,达到了17623台,全年累计售出130236台。

B级车市场和紧凑级SUV市场是厮杀最为激烈的两个领域,而在这两个领域,广汽本田凭借雅阁和皓影,脚跟仍然立的稳稳的。经典产品通过多年更新换代塑造出的产品价值和影响力,岂能是一朝一夕之间就被从外部突破的?

易守难攻,便是产品价值和用户口碑积累带来的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在过去的2023年,广汽本田在电动化领域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雅阁、皓影均相继与Honda第四代i-MMD双电机混动系统携手,截止至今,广汽本田电动化产品矩阵累计销量超过了11万台。这个数字,放在日系合资品牌中着实突出。

电动化表现亮眼,意味着广汽本田的未来,同样会亮眼。

另外我们还能看到,2023年广汽本田的名字再次出现在J.D.Power中国新车质量研究榜单第一的位置,广汽本田成为中国汽车工业历史上第一个四连冠的品牌。用户口碑积累带来的权威机构的认可,是与销量表现一体两翼的。

包括在反向出口方面,致在和奥德赛混动车型再过去的一年间累计出口量超过了2万台。当舆论揪着这一数字唱衰合资的时候可曾想过,广汽本田,体内同时留着50%的中国血液,这何尝不是对广汽本田的双重认可?

切莫被认知偏差冲昏了头脑。用事实说话,用销量和数据说话,误会自然会不攻自破。

说得少、做得多,误会并非完全不可理解

对于品牌自身和明星产品在2023年的表现,广汽本田的自我评价颇为保守和谦虚。关于立足点,广汽本田将其总结为:提质增效稳健发展,新能源生态优化布局,智能科技生态持续突破。

关于提质增效稳健发展,具体来说,就是稳住燃油车基盘,对经典产品的产品力进行焕新,强化雅阁、皓影、型格的产品标签,进而强化广汽本田的品牌标签——创新。

关于新能源生态优化布局,其一,是在经典产品电动化的同时,推出更为极致新颖的新能源产品。例如,在去年底广州车展上,广汽本田带来了e:NP品牌的第二款产品,e:NP2极湃2。这款纯电产品具备Honda品牌在新能源领域的最尖端技术,并且将在延续e:NP1极湃1优势、补足前者短板的基础上,在今年上半年上市入局,为本田粉带来耳目一新的电动化体验。

其二,则是化“制造”为“智造”,2024年广汽本田将投产全新的工厂,带来全流程低碳生产,让新能源的优势从制造到生产到服务,完成闭环。

关于智能科技生态持续突破,最突出的表现,莫过于全车系100%搭载Honda SENSING360安全技术。这既体现了广汽本田对智能辅助驾驶的重视,同样体现了品牌对用户用车安全的重视。

毕竟,目前行业内,有几家品牌敢并且能做到领先技术全系搭载的?

从生产到销售,从技术到产品,广汽本田不遗余力的力求在新时代持续诠释自身对于“创新”的理解。带来新技术、新产品、新智造,做了很多的广汽本田,说的却很少。

它的劣势在于,没有在过去的一年产出像“1000万以内最好一样”语不惊人死不休且抓人眼球的营销话术,也没有在发布会上喊出“对标保时捷,干掉BBA”之类的豪言壮语。

写在最后

开篇提到,舆论中不少关于广汽本田“降价搏销量”的质疑。但是,都在降价,为什么广汽本田旗下的雅阁、皓影、型格能搏到销量呢?为什么只要价格优惠给到了,大量的消费者仍然选择广汽本田而不是其他品牌呢?广汽本田是市面上降价优惠力度最大的品牌么?

种种更深层次的问题,才是更应该予以考虑和回答的。

但必须认识到的是,在新能源行业技术短期内难以有颠覆性突破的时候,在产品难以避免地全行业同质化的时候,广汽本田必须在品牌影响力这一优势之外,在营销领域狠心下狠功夫。

优势具备了,那么该如何把优势打出去,是广汽本田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