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国产汽车寿命只有六七年, 外国车却在10年以上, 国产车不行?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汽车开始走进中国普通家庭,国内开始形成了第一次汽车消费高潮。1995年,我国私家车数量首次突破百万大关,保有量为114万辆。到1999年,这个数据增加了近2倍,私家车数量超过200万辆。

2000年后,居民汽车消费更是进入快速增长时期,2005年末,全国私人汽车保有量2365万辆,十年翻了20倍。但是到今天你会发现,如今路面上跑的汽车普遍是2015年后生产的车子,要想看到一台90年代末或2000年初的车子非常不易。要么就是在一些小型驾校还能看到2000年前后产的桑塔纳,学员用来练手。

反观在欧美地区,一台车开个十几年,甚至二三十年都是非常普遍的现象,由此还形成了民间的汽车收藏文化,汽车博物馆也非常多,像美国有几千家汽车博物馆。

为何在中国,无论是国产车、合资车还是进口车,驾驶的年限都很短,鲜少超过15年以上呢?即便是同一品牌的车子,使用寿命也只有国外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

有人说这与汽车的强制报废政策有关。在过去,按照我国的《汽车报废标准规定》,我国私家车的强制报废年限是15年。但是这个条例在2017年就变了,不再要求车辆满15年就必须报废,并将满60万公里里程强制报废调整为引导报废。

按照一辆家庭轿车如果每年2万公里的出行里程计算,起码可以开30年,从青年开到中老年。显然,这种情况在国内很难发生。而且,现在国产车的质量真的比过去好多了,保养得当的情况下,开个二三十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从调查的数据看,国内汽车的平均寿命也就在6-7年,10年以上都很了不得了。国人之所以换车如此频繁,不是因为国产车的质量差,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点。

1、国人的面子文化作祟

在我们的汽车文化中,汽车不仅仅是一个代步工具,它还是身份、地位、面子的象征。举个例子,你开车去谈生意,开奥拓跟开奥迪,在人家公司保安面前的待遇是截然不同的。

豪车就不同了,大家看见豪车后,内心除了羡慕,更多的是重视开豪车的人,觉得这个人能开得起豪车,起码实力不会太差。正是这种面子文化的作用下,国人对于汽车态度是有钱就淘汰旧车,买更好的车。

2、喜新厌旧的攀比心理

俗话说:衣不如新,人不如故。国内汽车市场车型更新换代速度很快,基本上一年一改款,三五年换一代。很多车刚买没几年就成了老款车。虽然不影响正常使用,但是新款车无论是性能还是外观与内饰,都让人欲罢不能。

特别是一些4S销售门店为了扩大销量,不时推出各种“以旧换新”、“置换补贴”等优惠活动,年轻人很难把握得住,很容易做出换车的冲动。

再加上攀比的心理,买了新车在亲戚、朋友、同事面前摆阔、炫耀,都是换车的因素。

3、后期保养成本的增加

车子买到手开了几年后,如果养护不当,就会小毛病频发,修车的频率也增加了起来。在修车上的费用支出不断增加。特别是发动机的问题,比如抖动、爆震、拉缸等情况,这时就需要对发动机进行检查修理。

汽车的发动机检修就像人做心脏搭桥、支架手术一样,导致元气大伤。同理,发动机大修后动力下降是肯定的。使用寿命缩短也是不争的事实,也就可能提前进行报废。

面对后期各种用车成本的增加,越算越不划算,还不如买一辆新车。

以上种种原因使得国人在汽车更换方面比国外要频繁的多,一台车子开个六七年就有置换的打算,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