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从华为车BU分拆聊小米造车,选择加入还是“保住灵魂”?

这两天车圈最大的瓜知道是什么吗?

当然是华为与长安的合作!

这是个以“千亿”为计量单位的大交易,新能源汽车行业格局将会发生不小的变化。

那么,那些准备入场的新玩家,例如小米,会受到什么影响呢?

1、华为提供了什么机会?

华为与长安的合作,内容其实并不复杂。

华为设一个目标公司,把与汽车智能座舱、智能汽车数字平台、智能车云、AR-HUD、智能车灯等有关的技术、资产和人员注入目标公司,然后开放股权融资合作,长安是第一个入股的。

通过这样的动作,华为再次告诉同行:我不造车,欢迎合作。

而且,既然分拆了汽车业务,华为的供货目标应该不会再局限于各种“X界”,而是向全行业开放。

对那些已经砸下了大笔资金搞研发的厂商来说,华为的这个操作,让它们有点为难,拼技术拼不过,放下自己的东西加入华为,又有点舍不得。

但对那些新入局的来说,这却是一次机会,例如小米。

2、小米能否借道一下?

小米造车的新闻这段时间非常多,这是一贯的小米作风。

网上关于小米造车进度的新闻,七七八八,真假难辨,但有一点一直是有疑问的,小米手中真有多少超越同行的技术呢?

看上去应该不多,不然它不会把后备厢专利当作重点来宣传。

但如果仅仅是达到行业平均水平,没有“卷”的能力的话,对小米来说也很不利。

采用华为的成熟解决方案,或许是一条路。

华为新设的这个目标公司,除了动力电池之外,其它的基本都能提供,技术水平就不用多说了吧?

小米有自己的操作系统,大概率不会用鸿蒙,但在智能驾驶等领域,它却可以直接采用华为方案,一来可以节省大笔开发成本,二来可以加快新车投放速度。

华为一开始也是用的安卓系统,但这并不妨碍它推出鸿蒙;小米不管有什么雄心壮志,先活下来都是第一目标。

3、是助力还是阻力?

小米在营销上的最成功之处就在于:它让很多人认为,小米跟华为是一个体量的公司。

如果加入华为的朋友圈,商业和技术上当然是可行的,但可能会遇到一个“人设崩塌”的问题:说好的跟华为势均力敌呢?

如果不用华为的零部件,小米需要正面迎战大量“华为系”车型。

小米也能找到其它供应商,但效果上可能要差不少,性能上也无法保证。

对小米来说,它在短时间内掌握核心技术的可能性不是很大,但时势又迫使它必须造出足够惊艳的车。

华为可以让小米“造好车”,但用华为,会丢掉“灵魂”;其它供应商可以让小米造出车,但可能会缺少竞争力。

要知道,现在新能源淘汰赛已经开始,留给小米试错的机会并不多,留给小米的时间区间也不长。

华为车BU分拆,是“助力”还是“阻力”,全在小米一念之间。

结束语:

在加不加入华为朋友圈这个问题上,小米可能会犹豫一段时间,手里技术不多,面对行业格局变化时就没那么从容。但假如,小米真的出了一款包含华为零部件的车,你会觉得出乎意料吗?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