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谁是汽车股背后真正的“操盘手”?

图片

长安汽车与华为签署《投资合作备忘录》,成为华为向众车企发出的邀请函,也引发中国汽车股一阵骚动。


11月26日,长安汽车发布公告称,其与华为25日签署《投资合作备忘录》(以下简称“《备忘录》”),就华为拟设立一家从事汽车智能系统及部件解决方案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公司并开展战略合作。

11月27日开盘,长安汽车股价一字板涨停,报收19.56元/股,总市值逼近2000亿元。甚至同为“长安系”的东安动力也直接开盘涨停。

图片

相反,赛力斯和北汽蓝谷的表现就显得很有意思。赛力斯紧急回应自己并未被“甩”,也可能参与,早盘大跌但最终微涨;北汽蓝谷则以股价下跌收盘……

虽然华为与长安这还只是个《备忘录》,但本周首个交易日,已经引发了资本市场的“小骚动”。

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告中提到,设立新公司将对现有战略合作伙伴车企及有战略价值的车企等投资者逐步开放股权,成为股权多元化的公司。

图片

乍一看,这份《备忘录》的内容颇有一种要聚集国内车企,尤其是华为汽车板块中各主机厂之力,形成一个战略同盟的味道。也就是说,未来,华为“造车”的朋友圈不只有长安汽车,可能还会有更多上市车企加入。

然而,细细品味,这似乎是华为从侧面回答了外界对于造车这件事持续的猜想。而华为,大有要成为汽车市场“操盘手”的感觉。

1 华为“造车”终摆脱枷锁

与长安签署《备忘录》当天,恰巧是华为总裁任正非签发的《关于智能汽车部件业务管理的决议》三年有效期失效的日子。

图片

在这期间,任正非多次重申“华为不造车”,但前有与赛力斯联手打造AITO问界,后有牵手奇瑞诞生的智界,两个华为智选模式下的品牌,近段时间已经赚足了眼球。

还有消息称,华为也已经分别与北汽蓝谷、江淮汽车酝酿华为智选的另外“二界”。

可见,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负责人余承东在汽车行业的脚步,3年时间可是一刻都没有停歇。

图片

任老说归说,骂归骂,但人家把事情做成了。

与华为传出绯闻的车企,还不只上述这些。当然,以华为的技术以及品牌号召力,在现如今厮杀堪称惨烈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是多数车企想要攀上的高枝。得到智能驾驶技术支持是一方面,能够让股价市值齐飞,才是关键。

中国汽车资本市场,需要华为概念的不断刺激。

此番与长安汽车的联姻,也让足足憋了三年的余承东,终于可以摆脱枷锁,尽情释放他的造车“野心”。

图片

「图片来源于长安汽车公告」

《备忘录》中内容显示,华为有关于汽车智能化的解决方案、数字平台、技术、产品等,将专用于新公司,并还有资产和人员的注入。另外,长安汽车拟出资获得新公司股权比例最多不超过40%。

60%的股权,意味着华为新公司层面的绝对主导权。根据余承东的处事风格,即便将来有更多车企加入,恐怕华为也会牢牢将话语权掌握在自己手中。而长安汽车,恐怕只是华为将“造车”付诸实践的第一步。

2 长安之后,又有何人?

长安汽车今年在新能源板块的表现,只能用“平庸”二字来形容。旗下自主新能源车型,在今年9月才终于突破月销5万辆大关。

图片

长安启源品牌10月末才迎来上市交付,先前重点打造的长安深蓝品牌,10月交付不足1.6万辆,即便是近期被华为鸿蒙系统带火的阿维塔,10月交付不足4000辆,叫好不叫座。

如此境况下,进一步借助华为的品牌、技术、渠道以及影响力,增加自身在智能化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力,似乎对于长安汽车而言,是性价比最优选。

而对于华为来说,之所以选择长安汽车,一方面,之前两者之间合作相对顺利;另一方面,长安汽车地处重庆市,作为中西部地区唯一一座直辖市,拥有发展潜力且资源丰富。

还有分析指出,加上华为内部希望非核心业务的智能车BU项目尽快独立,剥离亏损的板块,并逐步上市以收回投资,大概率会以极快的速度将此事予以推进。

图片

至于未来有意加入的车企,恐怕也大有人在。《备忘录》似乎就像一封邀请函,已经向其他车企发出了邀请。

毕竟,华为这条“大腿”,有太多人想去拥抱。

就在长安汽车发布公告当日的深夜,华为的“老相好”——赛力斯率先表态,欢迎华为成立新公司的做法,认为这是“推动打造中国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的开放平台上,又迈出里程碑的一步”。

同时该公司表示,赛力斯已经收到共同投资新公司的邀请,并正积极论证合作的可行性。

图片

恐怕不少人都能理解赛力斯这颇有意思的态度。毕竟,AITO问界目前如果没有华为,任凭赛力斯如何绞尽脑汁,恐怕也无人问津。

除了赛力斯,现阶段与华为存在合作的奇瑞汽车、北汽、江淮汽车等,恐怕均是加入投资者阵营的潜在对象。除此以外,曾经与华为有过接触的广汽集团、东风集团以及一汽集团,都存在入局的可能。

但是,一旦涉及到资本运作,到底多少企业能够召之即来?或者这种合作模式能够持续多久?上市车企真的会排着队给华为送钱吗?

图片

纵观多年来全球汽车产业发展,一旦出现一家组局,多家加入的情况,联盟也好、集团也罢,一时间沸沸扬扬,但实际真心加入的并不在多数。即便入局,往往也是各有各的算盘,分道扬镳的下场并不鲜见。

所以,对于此事,还是要以谨慎的态度去看待。在新能源与智能化的大趋势下,可以前瞻布局,但也有极大风险,绝大多数作为上市公司的汽车企业,也要做好风险控制,保证投资者的长远利益。

3 Views of AutosKline

资本市场总是极度敏感的,在华为的“操盘”下,长安系上市公司今日开盘即涨停,相比之下,赛力斯、江淮汽车、广汽集团等多只汽车股今日却表现平平。似乎投资者对于长安汽车与华为的战略合作,抱有期待。

但是华为的“朋友圈”到底能有多大?又究竟能在中国汽车市场掀起怎样的波澜?余承东治下的华为智能车BU,是否有足够的魅力抓牢众车企?还需要华为深入且持久地谋划。

图片

而作为它的合作者,长安汽车也好,赛力斯也罢,需要足够充分的准备去面对合作之后的各种可能性。毕竟,华为的“后宫”可是佳丽众多。

现阶段,对于众多中国汽车上市公司来说,在“三电”硬件之间的竞争大局初定的情况下,未来则是汽车智能化领域的肉搏。

车企究竟该如何选择自身智能化发展之路,是像吉利汽车那样通过收购、自研等手段自主发展,还是走华为“组团之路“?亦或是比亚迪垂直产业链整合?

是否会像上汽董事长陈虹所说,“选择华为作为自动驾驶的合作伙伴,会失去自己的‘灵魂’”?

文字为【汽车K线】原创,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号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同时,文章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标签: 问界M5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