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上汽智咖汇(广州站)现场速记

  • 作者: 孟欢YC
  • 2023-11-23 18:51
  • 588


时间:2023年11月6日晚间

地点:广州天河区得舍生活

出席人员:

上汽集团副总裁、总工程师、创新研究开发总院院长 祖似杰

上汽集团公共关系部总经理 管熠中

上汽集团创新研究开发总院副院长 仇杰

上汽乘用车荣威品牌事业部产品高级总监 刘景安

管熠中:大家晚上好 !我是上汽公关部管熠中,欢迎各位参加上汽智咖汇!

今天非常荣幸能够邀请广州、深圳的媒体老师,以及北京的王政老师,欢迎各位抽出时间在这里参加智咖汇活动,也非常感谢线上的媒体老师一起参与。

上汽智咖汇活动和广州是有渊源的。在2020年车展上,很多媒体老师给我们提意见,说上汽集团自主研发技术创新方面相当活跃,但是对外讲的太少,沟通太少,我们非常虚心的吸取教训意见,孕育出智咖汇平台,来搭建技术沟通渠道,把上汽技术创新领域最新的成果展示分享给大家。

2014年,集团率先在行业里提出新四化,我们的自主品牌研发可追溯到2006年,十几年如一日潜心培育在新赛道上的核心竞争力,包括电动化、智能化。去年2022年全年上汽成为行业首个实现“双百万辆”的企业,分别是新能源汽车销售突破100万,海外市场销售突破100万。在新赛道转型的过程中,大家都说很卷,压力很大,在今年4月份,祖总代表上汽集团在上海车展,对外宣布集团“三年行动计划”,即新能源汽车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讲述在技术创新领域厚积薄发,培育的很多核心技术。

在4月份的发布会上,我们把未来想打造的汽车定义成“科技生命体”,在核心技术培育方面,重点打造“智慧脑”,“敏捷身”以及“强劲心”。举个例子,“强劲心”我们准900伏的碳化硅电轴率先在今年10月份上市的智己LS6上落地,引起了大家高度的关注。上汽成立创新研发总院,在纯电技术领域,打造行业首个纯电专属系列化平台——上汽星云,在星云平台上,针对集团各个自主品牌需求开发不同的车,覆盖国内和国外的市场。纯电技术以外,今天和各位媒体老师分享的是,占销量更大部分的混动技术。

在混动技术领域,上汽深耕十多年,今天也就是在8号荣威D7正式上市发布的两天前,跟大家再分享一下上汽即将推出的“最强混动”DMH超级混合系统。

 

祖似杰发言

大家都知道,整个汽车行业,特别是中国汽车行业,面临着跨越经济周期,跨越产业周期的关键时刻。作为中国汽车人,希望中国的媒体同频共振,把中国汽车工业推向新高度。去年3月份上汽集团,成立了上汽创新研发总院,并整合了上汽自主品牌多年的研发技术,希望在新能源赛道上集聚力量,打造顶层技术。同时在总院成立不久,就发布了上汽自主研发成员的七大技术底座。

在科技底层基础上,在跨行业的基础上,集团深度理解,深度整合,才能够真正的走上工业的前列。技术总院成立后,邀请了很多媒体朋友去总院参观,了解上汽集团打造的智己、飞凡、荣威、MG系列车型,包括魔方电池,以及下一代固态电池。

今天重点讲讲混合动力技术DMH。今天真车也在现场,今天开这个会非常有底气,我们是做到行业对标,做到最好。今天把核心技术给大家来分享。

今年4月份,上汽集团新能源赛道的战略目标,在2025年新能源车的销量目标要达到350万,其中自主品牌的新能源占比要占到70%,比2022年要增长2.5倍,年增长要达到50%。表明在2025年整个上汽集团基本实现从旧赛道向新赛道的转型,这是重要的标志。

上一次《智咖汇》重点讲纯电的技术,包括电池的一些技术,今天重点聚焦在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增程式混合动力。在新能源里面,未来十年内,上汽集团和增程式混合动力是上汽新能源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上汽实现三年行动计划重要支撑。

首先从市场规模来看,2030年前,和增程式混合动力,作为传统燃油汽车的节能升级路线有很大的发展机会。今年1-9月份的数据,国内的销售接近135万台,同比增长了68.2%。国内增程式混合动力销售了39.4万台,同比增长164.5%,这个数据实际上更多的是被市场所驱动,上汽看到市场的力量。

另外,从用户的角度来说,为什么说混合动力还有较大的机会?

第一个方面,它覆盖率会更高。现在市场数据上,南方纯电的渗透率比较高,但西北和东北渗透率比较低。因为天气原因,实际续航里程上还没达到标准,这方面也是推动汽车行业在电池方面需要进一步努力。这也是上汽是在加快推进固态电池研发量产的重要原因。

第二个方面,里程的焦虑。纯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不是很充裕,特别是节假日,如果路上拥堵就会面临焦虑,但混合动力可电可油,可以消除里程焦虑的问题。

第三个方面,良好的电感化体验。新一代的,它的纯电续航里程更长。过去按照国家要求,都知道续航里程只有50-100公里,现在市场上就是100-200公里,它的续航里程更长,实际上它就能够覆盖日常的通勤需要。还有就是,用技术制造电感化体验。例如荣威D7 DMH,大部分时间你没有感觉是在开油车,大多数感受是一辆电车的体验。我个人平时开的更多是LS7,因为它电感的感觉很好很舒服,让我电车体验很好。

还有一个方面就是座舱空间,可以做到座舱空间是比过去更好,移动体验更好。

另外一个角度,从技术的发展看,从中国经济的运行看,技术创新推动经济的增长。而技术方面,大家也知道汽车三大技术在引领技术创新的发展,智能化,电动化,健康。作为新能源汽车,上汽占两头,智能化,以及电动化。同时还有中国人民对健康越来越关注,在这个方面看到中国汽车经过合资,经过自主,在技术领域上有很大的进步。

第一个方面,整车的架构。现在纯电平台的发展,有很多新的概念,和过去油车的架构不一样了。叫法上已经不叫它架构,叫电动化系列平台,这个词的变化看到这个产品定义的变化。

第二方面,混动专用发动机,在上一代混动的时候,因为考虑经济性,考虑到还是用的传统的油车的发动机,它的热效率是不够的,成本很高,但在混动车型中,热效率已经提升比较高,成本大幅下降。

第三个方面,电机,这几年中国的电机产业链发展很快,成本也降低了,降低价格很快。

第四个方面,动力电池。大家知道动力电池是中国现在产业链中绝对的领先地位,这两年成本下降很快。电池的特点大家知道一个就是贵,另外一个就是重。电动车实际上是要解决电池的贵和重,这是技术人员必须突破的难题。

第五个方面,集成控制。集成控制方面,上汽集团成立了软件中心,现在有1600多人的软件公司。软件对汽车行业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过去上汽以硬件为主,以嵌入式软件开发为主,但是到新能源,包括智能化,软件占比很高。有一句话,上汽提出来的,第一句话叫:“场景决定价值”,所有的价值一定要围绕用户的场景。第二句话:数据决定体验。通过智能化,通过电动化数据,能够给用户带来更好体验。特别是在集成控制方面,从芯片到控制器再到整个系统的集成,上汽这几年的进步是很快的,我们认为推出新一代的混合动力汽车已经到时候了。第三句话:“软件定义汽车”,从软件定义汽车,实际上是把整个的产品概念、产品定义进行了一个重构。

上汽做混合动力应该是比较早了。2010年上汽首款的量产HPV荣威750的混动,2013年荣威e550的PHEV,2016年B级的PHEV,包括2017首款互联网汽车eRX5,包括2019年进入欧洲市场的MG eHS。为什么上汽对欧洲市场特别关注?因为欧洲市场从上汽技术角度,对法规要求最苛刻,排放标准最苛刻,对个人的隐私也是最尊重的,这个市场实际上是对技术的要求也是非常之高。

2023年也就是今天上汽推出了首款量产的全新一代插电式的轻奢云宿座舱荣威D7 DMH的产品。上汽集团十余年的技术发展,技术路线始终是在不断的发展,这样一个积累,这样的一个进步。我们认为任何的技术,它一定是有工程师的日积月累,它都不会是一夜暴富这个过程。

上汽在2017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上汽当时的技术是在国内最早获得这个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同时,上汽相关的技术获得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另外,我们混合动力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上汽对发动机技术,对变速箱技术,耕耘了一辈子。上汽在自主发动机获得过全国十佳发动机、世界十佳变速器等奖项。

这些奖项只是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上汽在这些领域的技术上完全的自主掌控,完全的能够从硬件到软件。仇杰他们所有的发动机的定向软件,每个代码都是自己写出来的,在全新一代混合动力软件集成,它必然要把我们发动机、变速箱,包括我们现在还有空调热管理,必须集成来做到一个真正的好的产品。上汽研发团队核心能力是集成,集成能力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是技能的深入掌握。

在讲上一代的混动产品后,今天要跟大家分享全新一代的产品有一个很大的变化,过去上汽混动汽车产品都是从油车的架构改变成电车架构,这个必然会带来一个先天的不足。因为油车是基于发动机、变速箱进行变革,但它的好处是成本比较低。但现在上汽全新一代超级混合动力,它的产品概念已经发生变化,它已经基于电,从电车的平台往油车平台改造这么一个过程,可以给用户带来各个方面的体验。

过去在油车改造过程中是很吃力的,电池都很难控制,用户体验也不舒服。过去为什么这么做?因为它的规模太小,还没有规模经济效益。今天为什么不能这么做?电动车的规模已经很大了,现在新能源车保有量现在中国已经有1000万辆,总量大概是2.4亿辆,保有量规模起来,很多的技术的演进和用户的体验可以做得更好。

当然,新能源讲的智能化、电动化,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你怎么样让用户用最少的钱跑最远的路。因为现在这一轮的电动化潮流,是从高端到低端,全系列的覆盖。另外一个很大的变化,就是对于中国的用户来说,汽车已经变成了基本的消费品,过去汽车奢侈品,现在变成基本的消费品。作为基本的消费品,从用户的角度,他想用更少的费用拥有更好的产品。对上汽来说,我们一直在想,怎么样能够真正以用户为中心,把电动化要做的成本最低,性能最好。

上汽这一代的混合动力技术,评价为三个特点:

第一块是模块化。在这一代的整个构型上,跟其他的混合动力不一样,后面仇杰总会给大家详细介绍,它是原创的技术,原创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它整个系统是插电、增程和混动,整个方案是整个架构,我们整个的平台架构是能够覆盖全球不同区域用户需求,因为在不同的地方排放不一样、油耗的标准也不一样。

第二块是集成化。也是行业首次把几大系统控制全部集成起来,发动机、变速箱、热管理等等,包括整个模块的软件定义汽车,鲜明体现了这个特点。做到了整车网络负载更低、系统运算更快、动力响应更猛。

第三个块是专属化。这一代DMH,推出全新的混动发动机。最高的效率超过43%,同时上汽已经在同步的研究下一代的混动,超过47%的热效率。这样做一个好处就是要让上汽整车的油耗水平比过去开油车要低,我们大概初步对标测下来,上汽车型比竞品要少10%的油耗。同时,保养成本更低。因为从油车到电车,日常保养费用更低。同时,混动要比原来的油车更便宜,因为发动机简单。在这个方面,要把价值真正的让给用户。

荣威D7这是第一款产品,搭载DMH超级混动系统,未来上汽将全系适用到自主品牌,而且要面向全球市场。未来两年,上汽会加快推出十余款混合动力的整车产品,全面的覆盖轿车、SUVMPV等车型,能够让用户的体验更好,能够满足不同的细分市场、不同国家的需求,赋能上汽新能源汽车三年行动计划。应该说,上汽插电混合动力、增程混合动力等等,在新能源三年行动计划里有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

 

管熠中:祖总做了比较系统性的一个概述,集团今年4月份发布“新能源三年行动计划”,但在新能源包括智能化的技术积累,已经是十年磨一剑,十年可能都不止。做这么浓厚的铺垫,就是为了引出最新的 DMH混动技术,首款产品,就是后天将在无锡发布的荣威D7 DMH。

下面我非常荣幸有请仇总来介绍一下上汽全新的DMH超级混动技术。

 

仇杰:首先非常感谢各位老师能够亲临现场。刚刚祖总从比较高的高度和系统化上,把上汽的战略和战术来做全面的一个陈述。我主要聚焦在荣威D7 DMH的一个技术的开发,包括技术目前所达到的效果,客户感知与整个用户体验之间的关系。

第一个就是电池,电池的安全性是最重要的,本车是搭成了一个21.4kW的电池,21.4kW已经实现了100公里以上续航能力,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电感化的竞争力。

第二,21.4kW放电倍数是6C的放电倍率,也就意味着在技术上整个放电对于整车的性能是契合的。

第三,专属发动机上面,已经开发了超过43%的热效率的发动机。

第四个部分,P1和P3的电机,这里面很重要的就是大家可以看到,加料加的很厉害,目标是为了得到更好的双方融合的效率。P1电机105kW,发动机是82kW。这两台发动机的最佳效率区域的覆盖面,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一个,上汽技术深层。PICU历经了6年的时间开发。这也就是整个动力大脑,它将发动机的控制,变速箱的控制,还有混动的控制以及热管理控制,包括空调的控制都聚焦在一起。

这里面主要是在整个控制策略方面,分成三大块:第一块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块,也就是智驱的概念。发动机和P1的电机完全是同轴直驱。同轴直驱带来的好处非常大。两个方面,第一个最关键的是客户感知的静音。第二个就是效率,静音和效率在一起就构成了发动机和电机同体化的概念。同体化最大的好处带给大家的也就是整个控制过程当中的一体化的控制。因为发动机大家也知道,整个发动机在720度过程当中116个脉冲,也就是这4个缸工作过程的响应时间是比较长的,而电机的响应是一个毫秒的控制响应,这两个一体式的控制会给大家更多的快速响应,达到了一个进步的效果。

第二块5种控制模式以及5种控制模式背后所得到的85%的覆盖率。这是软件和硬件的同步的结合,其中P1电机的105kW与发动机82kW,它们控制当中的多种模式,构成了85%效率覆盖。

第三个就是全场景。在全场景过程中无论是低速、起步、加速以及在减速、能量回收,以及全过程的巡航控制过程中,全景效果在控制层面体现的淋漓尽致。

五个工作模式:

首先大家都看到纯电模式,直接由电池提供的P3纯电的模式。第二个串联的模式。也就是耦合一体的发动机和P1在串联的工作模式,P3作为主驱动,P1和发动机构成发电,同时在电池亏电状态下,补电的持续过程效率会更高。也就是P1电机可直接供电P3,全负荷也就是发动机包括两个电机都可以同时给整个驱动系统直接驱动输出。

在直驱过程当中,P1电机在当中也起到了一个调整的过程。能量回收这一块,过程当中,能量回收P3,在P1系统能量情况下,在山路运行中,能量也可回收的。在发动机进入直驱的过程中,SOC低的前提下根据发动机涵盖的85%的效益覆盖区,仍然还在做能量回收。

我做发动机时间也蛮长,最欣慰的地方是在五合一当中,技术人员做了一个最难而真正突破的事情就是NVH,发动机控制单元,大家知道一直是三家独大,到了混动以后,如果再不能把发动机的效率和整个混动系统融为一体进行同质、同一化的控制,上汽的效率再提高也很难。

一个就是运算速度快,运算速度快最关键的一件事情是做多核的控制,现在变成三核的控制,主核和两个辅核之间进行。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事情是,我们冗余变得非常紧密,因为所有的计算在单一的MCU里面去完成,这5样东西的计算都是基于功率分配和能量分配和计算基准,这时候这样的运算速度快带来了动力性的快,蛮厉害的,因为P1电机的融合和p3电机的融合,在这个当中快将近一倍,也就是0.5秒—0.26秒,这个是非常快的一个速度。

第二个快就是50%的快,也就是发动机控制运算,通过通信给混合动力控制器,还有变速箱,还有热管理,热管理就是提升整个系统效率。在这个过程当中,整个的运算速度从CAN来讲,它的最快就是10个毫秒,如果CANID的数量都是25毫秒的来回通讯,这样整个的运算速度提高了50%。运算速度快,可以带给你所有的想象空间。整个运算速度快的时候,拥有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软件的整合复杂程度加大了。在电机与发动机之间进行相应的控制的当中,最重要的一个控制就是在运算过程中如何把热管理系统里面的效率,特别是电机的效率与发动机里面的效率结合在一起,应该说见缝插针的得到更大的能量接受,这是快。

网络冗余来说,最关键的从原来有4个控制器,而4个控制器之间都要进行通信,通讯速度就会引起整个通信负载率的增加,负载率降低的时候,整个系统速度也会快,整车的系统也快。从第一个方面来讲,数据本身还有一个成本也降低。

这里再介绍一下上汽开发控制器,上汽最关键的四大部分的开发:

第一个就是6层板的PCB六层结构的板,因为企业对自己的责任要求非常高,上汽企业内部的EMC的控制要求非常高,,因为电磁干扰这部分运用了6层板的设计,电源层、地线层和控制层完全分离,整个过程是完全独立自主设计而开发的。在这个过程中最关键的一件事情是整个P1和P3系统,经历了两年的时间把这套系统做完,可靠性是非常重要的,在一个很恶劣的环境下面去做,混动这一块北可以做到最冷的地方,热可以做到最热的地方,去年的温度不低于零下38的,也就是所有的控制系统都经历了考验。最热地表温度是58度左右,也是满足在58度的环境温度的要求。此外就是MCU的整体结构,所有的四个MCU的功能合成到一个MCU的功能中,也就是三个核包括一个主核两个辅助核的控制。这里面有一个最大的难点在哪里?最大的难点是发动机的58齿、4X传感器的事件触发控制与混动、热管理的时间任务控制,是完全两种不同的控制方式,在这个过程中,特别是发动机点火、喷油过程与整个时间周期任务的协调控制,这个时候需要我们对整个AutoSAR系统做很大的改革和优化。 变速箱主体结构就是P1+P3的结构,第二个结构对上汽自己挑战比较大的是什么呢?就是全面新能源赛道转型,从这个里面实现一个最小模块化的定义。而这个最小模块化为将来的模块做了铺垫。整个是一个基于生产与制造,生产制造与售后,包括一体化的一个系统设计。

这个设计当中就是集成度,大家也看到集成度很大,有很好的一个知识的累积或者是一个铺垫,也就是DCT,完成了传统的DCT的整个物理设计, DCT的硬件设计软件都是DCT离合器结构和轴系结构的设计,空心轴的结构设计,被充分的运用在P1电机的结构体里。

这个集成度高结构体P1带来了什么?第一个是尺寸变小了,电改油以后,运动高需求下的前瞻的技术标准,开发产品结构。

第二个就是重量也减轻了。

第三个着重讲的就是电感化,为了客户电感化,在功率上运用150-330kw的这种驱动,功率的储备做得非常大。

第二个高集成带给我们的是什么?就是高性能。NVH本身就是能量的一部分,当你的NVH降低以后,能量效率增加了,大家可以看到,NVH提供长续航带来什么样的一个效率。性能和效率这两个是不分家的,带来一个高性能和高效率的体验。

细化主要会细化这几个板块,第一个是双电机,其中P1电机同轴精度非常高,转子和定子电机要求是在0.5mm以内,这么大的一个电机做0.5mm以内这个动作,NVH要求是非常高的。

P3和P1均采用油冷电器,这样整个的热效率比较高,特别P3后面我会介绍电机这部分对整个系统的关系。高效的传动就是数据,还有一部分在齿轴设计上也比较特别一点。包括齿轴的齿型和齿宽的设计,这保证了整个在过程中NVH的效果。

液压系统这一块,上汽液压系统整个控制因为电机的介入和输出介入,结合和分离的过程当中,要求很精准的一个控制,我们的阀体是用的VTS,不是用VBS,要求很高,阀体的配合要求很高,保证了整个控制响应和控制精度要求高。

还有一个最关键的在设计过程中整个油压系统稳定性绝美,这里面就有一个蓄能腔,这是独有的蓄能腔,这个蓄能腔能提高系统的控制和稳定性,系统控制稳定了以后,整个的效率也会提高了。

还有一个就是整个的冷却和润滑这块是用的是EUP+MOP,也就是机械的油泵和电子油泵合在一起。这有个好处就两个方面,第一个是极限工况上面的优势,第二个是整个过程当中mop和Eup之间的互补,解决整个润滑和冷却过程中的效率问题。因为这个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效率。

 上面一个是集成的P1、P3的整个逆变器放到一体化的一个逆变器,最后一个就是自主的整个混合动力的策略。混合动力策略已经不仅仅是混合动力,是发动机、变速箱以及混合一体的能量型的一个控制策略,整体式软件。

这里面有意义的一个事情,就是同轴P1电机。同轴很难做,一个是电机的惯量比较大,第二个我们在电机里面塞了一个离合器在里面。而且同轴对整个的能量效率比较高。其中最好的表现,大家看到在60公里的等速的噪声上面,噪声降了将近12%左右。噪声降低也就是效率提升,效率提升对整个的续航的帮助是非常大的。

电机最关键的一桩事,整个电机的冷却非常重要,我们是有喷射式的冷却方式。在冷却过程当中是雾化冷却。

第二个是功率,这个功率我们P3电机配的是150Km、330Nm的电机。

最后一个就是响应。响应是P3电机,我们系统所带给的NVH以后,特别是在P3的加速过程当中,有很多情况下就会牺牲本身性能满足加速过程的NVH,而这是一个整个系统。刚刚祖总也讲了,是整个系统建设,系统优化真实反映在驾驶乐趣上。

我们实现了0.26秒的加速,而你很难实现0.26秒的原因是系统化所带给的滞后。EOP这一块来讲讲最关键的方式,在冷却过程这个效果不是也带给大家一个全解耦润滑,以及在这个过程当中冷却的一个的效果,它和MOP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整个系统效率的提升。

这一块大家可能比较关心,这三张图都很有意思,一张图我们这边我们看到我们在绿色的DMH表现很好。整个DMH是非常低的,就在90公里里面,特别是低速上面DMH表现非常显著。

另外还有一个到120公里以后的高速也比较显著,这两块很多非常好的低速和高速的表现。第二张图很重要的这个是什么?在发动机介入的过程中,大家可以看到这个的能量的变化非常小,无介入感,让你很难感觉到发动机的启动的介入和退出的介入,这里也是一样。

还有一个事情就是我们在亏电油耗的时候,在我们的纯电运行的过程中以及亏电运行,发动机介入过程中,整个的NVH,整个噪声增长值只增加1个dB点,而且在噪声过程当中,大家可以看到在40公里,基本上是完全相同的,这样也就实现了刚刚祖总讲的电感化。

发动机这一块就是专属化的发动机。大家都看了很多的发动机,我们这里面有一个最大的挑战。压缩机16:1的压缩,要实现16:1的压缩比,不容易最大的原因就是爆震和早燃,爆震和早燃是对发动机是侵害性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燃烧室的设计我们做了很多的改进。我们的这些技术沉淀在这个混动领域上面是全部发挥出来。大家看到64%的这个滚流比上去的时候,才能真正的来解决在压缩比16:1情况下,油耗和相应的燃烧过程当中,不产生局部燃烧,也就是早燃以及局部温度过高。

第二个问题,大家也知道我们高压缩比带来什么好处?EGR的注入已经做到25%,也就是废气回流的比例,这样的废气反馈的作用率,彻底解决了早燃爆震。

还有就是我们没有了前段轮系,,前端轮系取消后是全电子化水泵的一个概念。在电子化过程当中有一个东西,我们在当中受益比较大,特别是在冬天和夏天以及在排放当中,也就是缸盖和缸体两个的温度,通过分离式的冷却实现,而分离式的冷却在做的过程中,如果没有EWP分离式冷却的流量控制是很难做得到,也就是要和发动机去解耦。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受益了,在电子化的过程中拿到的我们发动机的热管理效率。

每一个细节我们都做,把整个细节抠出来。最有效得不仅是对油耗,我们的数据一定要满足欧洲排放的要求。

混动专属发动机,这三个主要的特点:一个是功率比较大,82个kW,因为一个千瓦的差异蛮大;第二个热效率的整个一个区域是比较好的一个区域,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的整个热效区域是往上的。越往上,低速的功率就越高,也就是NVH越好,而且在这个过程当中单循环的油耗会变低,这样,冷却油耗会变低,这个最大的好处就带着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客户实际的油耗会很好;第二个是客户的使用价值,也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当中,我们的整个的负荷是很低的。低热负荷里面去工作时间越长,发动机老化就会很低,而且整个系统的热耗也低,使用寿命也会增长。

因为电池越长,电子流的路径越长,电子流的路径越长,带给电池的单体温差就会越大,所以我们采用的是低路径的设计。

最后这个是我们的魔方电池,我这里想强调主要突出的是两方面:第一个方面和电子流有关系,而我们的电池的温差只有3.5度,特别是温度越高的地方,温度越低的地方实现单体电池之间的温差增加,它带来的副作用就是电池老化问题和效率的问题。

结构这一块,我们整个电池结构整个是铝合金框架的结构,安全性非常好。我们挤压变形量是30%。

总结就是四个方面:其中开头最关键,我们的软件定义我们的硬件设计。在软件定义过程当中,PICU最关键是基于算法软件为基础。这个是做到系统能量的集成化的分配。满足欧洲6E最严格的RDE排放。混合发动机热负荷降低,实现了用户保养使用成本降低10%以上,电池的安全提供了安全的保障。发动机最优点85%以上的工作区域,用户在亏电油耗最优。行业首创动力总成控制系统集成化PICU实现五合一,以及同轴转子嵌入组合分离式离合器模块化结构设计。RDE是最严苛、最随机的排放要求,而且是海拔高度2400米的排放要求。第二个是整个的NVH也比较好。电池安全方面,特别是温差3.5度到12度也是很重要的。我主要是做技术的,只盯着数字看的。还有发动机优化的85%,有两个区域,我们是加料的,我们的P1电机是105kW,我们的发动机是82kW,这两个产生的最佳效率是最好的,才能带给客户NVH和最佳效率。

这里给的最可靠的概念,上汽一定是在把可靠放到最重要的。首先我们整个路试完成了1000万公里以上,我们做的全油门加速循环5万次以上,大家知道不仅仅是在长沙,包括海南,包括吐鲁番,混合变速箱台架耐久覆盖整车里程400万公里以上,电机经历50度以上,120度肯定是不止的,保证了变速箱是10年24万公里的设计寿命。发动机开发经历了百万次的全油门启动,去年漠河的温度是零下38度,我们这辆车是从黑河开到漠河。整个发动机的保质期是10年20万公里的设计寿命。

最后,我把专业变成客户。混动技术的价值转化到用户价值,提供了长期价值,我们的价值充分运用发动机82kw和P1电机105kW的高效区,。让用户从“省着买”到“买得值”,上汽做出了自己的抉择,我们给客户更多的优惠。

荣威刚参加了“中国心”2023年度竞赛并获奖。原来“中国心”叫十佳发动机,今年叫“中国心”十佳发动机及混动系统评选获奖机型。评选比较专业化。


 

 

刘景安:各位媒体朋友,线上的小伙伴:大家晚上好!

今天我觉很开心代表荣威参加智咖汇,前面两位领导的发言含金量还是蛮高的。刚才仇杰总讲的DMH,我不知道大家能不能感受,对于荣威品牌来讲,就是底气和基石。相信从消费者角度来讲,看到的是我们仇大师满头白头发,可以感受到可靠,真的是可靠。

我想先从一点销量数据来跟大家分享。2023年预计整个乘用车市场是2150万辆左右的销量,新能源渗透率我们预测下来大概在34%-35%。我们搞市场的人一直在盯,渗透率到达这个位置,市场上会发生一些什么样的事情?第一件事情,一线合资品牌的主流的车型大幅让价,大家可以看到现在一般的市场优惠幅度都在4万-5万不等。

第二件事情马上广州车展也要开了,前面还有成都车展,大家如果去过今年的这些车展,会发现参展的焦点在变化,好像合资品牌的车关注度在往下走,更关注自主品牌的很多技术和产品的发展。

另外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另外一个事情,会发现自主品牌这两年,无论从设计到技术主张,再到产品的很多内涵,开始和国外品牌有不一样的东西,也就是今天讲的中系的概念已经形成了,大家可以看到现在我们无论是东京车展,还是法兰克福车展,都会发现中系带来的价值对国外品牌也产生冲击。

第三件事情,今年大家可能没有多大感受,但是对我们整车企业很有感受,在国内实事求是的讲确实很卷,但是出口异常火爆,这说明什么事情?我觉得中国品牌已经开始在用新技术颠覆传统的市场。大家可以看到,老赛道到新赛道在快速切换,而我题目大家就能理解了,《新技术重新定义中国品质家轿最优选》,我们D7的初衷就在这句话里。

荣威新能源的研发是从2010年开始,真正的插电混动的第一款车,是2013年推出的e550。大家可以看到这个脉络,到2023年我们D7出来了,我们搞了13年研发,今天我可以讲荣威进入了一个全面电驱化的时代。我们已经服务过25万用户。

大家从产品投放上可以发现,从RX5开始,我们所有的这些产品基本上都不是一个动力选择,都是电动、燃油、插电混动一起上。今天为什么意义很大?刚才讲的电改油,我感受还是挺深的。之前我们在做产品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感觉?大家知道的,因为我要往这底盘里面塞电池,塞完电池马上说头部空间不行。大家看到了很多新能源,汽车连遮阳幕没有,为什么?因为底下要放电池,电池后头一弄人往里坐,发现头部空间没了,咋办?另外大家会发现一件事情“油改电”的产品,电耗相对比较大。如果做电车,对弱电的管理各方面的东西,包括机械布局会有从底层的全系统的思考。

今天D7处于全面的电驱时代。国内现在很多车厂还在油改电。但是我们今天看荣威D7 DMH,是有全新的架构,也就是它是从底层上开始做这个产品。13年的技术积累、25万插电混动用户,带来的是两个技术周期的体验。

从D7开始,进入荣威的D家族。

第一个从设计上,荣威会带来一个全新的设计理念,大家看荣威D7 DMH是它的设计语言跟之前不一样。当然我们更加明确荣威做家用车,而且做主流的家用车。这个是我们对荣威的定义。

第二件事情,荣威D家族出来的产品,基本上都会有纯电跟DMH超级混合动力。但是这个超级混动是基于电的,不是基于油的。你开这车,你会觉得它是电车,它不是油车。

第三件事情,就是面向不同的使用场景,会提供不一样的续航解决方案。从上汽来讲,荣威做的品质,是我们一直追求的东西。从刚才仇杰总的分享,大家会发现上汽的工程师都在讲究机械效率。各种零部件的品质上一直在下功夫。我们都在追求效率问题,追求品质问题,我相信就是一个13年研发经验的企业一直追寻的东西,这是最可靠的东西。

荣威D家族为什么叫D?有三层含义,我稍微解释一下:

第一件事,荣威是第一个互联网汽车的提出者,我们还是要延续我们的互联网基因,要Digital,就是这个数字化科技我们要延续下去。在荣威上可以体验我们斑马系统。

第二件事,我们的新能源科技是可持续的。我们要追求长期价值,仇杰总刚才也讲了,祖总也讲了,我们追求长期的价值。

最后一件事,我们承载着消费者的梦想。

大家请记住,荣威D家族是荣威开启全面电驱化的产品系列。

接下来简单介绍一下这两款车。D7首先是一个中高级的电驱轿车,是面向中国主流家用市场。再强调一句,我们面向最主流的价位段,这可能是特斯拉一直想做的事情。

D7是希望为消费者开发一款有中高级驾乘体验的电驱化轿车。风阻系数0.23,它不是最低的,很多媒体圈朋友都跟我讲,0.23意味着什么?这个造型应该是吹出来的。这不是随便讲的,这是在风洞领域做了大量的优化。D7是两辆车,一个是DMH,一个是EV,大家可以发现这两个设计造型还不大一样。外面的展车是D7 DMH,DMH有发动机,还是要有进气量。的采用分灯的设计,大家发现它会更加时尚,尤其日间行车灯更加锋利。我们希望面向主流的大众化审美。

从续航上来讲,面向不一样的用户。从第一类上来讲,就是左下角这一块,从昆明到周边的地方,这是一个中心城市,基本上玉溪往返大概146公里,到曲靖往返294公里,对于一般的低续航焦虑的人,或者他买这辆车主要是解决的日常代步问题,我们觉得510公里的59.2kW的电池是够的。

第二件事情对于对续航要求比较高的,尤其是对三元锂电池比较看重,现在像我们在北欧或者在北方,很多用户对比较感兴趣,68.5度电能够续航跑到610公里。

当然还有一类就是我家里就有一辆车,或者首购或者换购,但是他要满足全场景的这种使用,我们就推荐我们的DMH超级混动系统,它的纯电续航是125公里,基本上平时代步基本用电就可以,如果出去,满油满电CLTC是1400公里。原来开发的理念是从上海一路能开到北京去。如果这条线,从广州到上海差不多的距离,亏电油耗是4.7L,实际测下来一会可以看到是4.6。

长江后浪推前浪。原来我们油驱时代,你们觉得油车里面家用轿车里最好的是什么车?大众速腾本田思域日产轩逸?反正没有中国车;但是在电驱时代,我觉得我们应该要做这件事情。很自信的讲,我一辆车可以满足用户全部需求,舒适、空间、操控、省油、品质感。荣威D7品质是大幅领先的,底气来源于什么东西?我觉得是来源于三样东西。

第一件事情,刚才仇杰总已经讲过了,DMH超级混动系统,从动力总成核心技术上,我们解决方案具有代际差,我用新的技术去替代老的技术。

第二件事情,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讲,尤其像中国消费者最爱的一件事情是装修房子,把它装修得很舒适、安静,这是中国人特性,我们座舱叫轻奢云宿座舱,一个要舒适,尤其是你开长途的时候,驾驶体验更好。

第三件事情,用智能说话。对于消费者来讲,现在的合资品牌智能很少,但是现在斑马系统智能体验很足。

中汽信科跟中汽研昆明检测中心,在10月份做的极限挑战赛。当时是把国内18款所有主流的插电混动放在一起,当然我们D7还没有上市,我们就拿过去,挑站赛是在海拔1800—4200米的高原上做的,为什么叫极限挑战赛?它从昆明到香格里拉一共走了1643.6公里,它的很多考验是比较极致的。下面是6项,先讲结果.第一件事情我们是获得了这18款车里面插电混动的亏电能耗的最优4.61L,我们公告的亏电油耗是4.7L。4.61是什么概念?这个极限挑战,亏电油耗测试一共跑的是406公里,是满油亏电状态跑的,全程开空调,而且是高速情况下多数都在80-120车速下跑的,是4.61L,这个是相当于模拟的是在消费者不能充电的条件上的一个油耗。

第二件事情我们讲的是极限能耗5.61,极限能耗这个是在什么样条件下做的?是车速控制在30-60,海拔是从2000很快就拉升到4300米,满油、满电5个人全都坐满这样的一个状态,也就是模拟车在满载情况下爬山,而且急速爬山的工况,它的油耗是5.61L,这个是在对应的中大型插混组里面我们是第一。

另外一个成绩是怠速振动,18款车里面我们怠速振动0.2860。我们这套荣威NVH怠速振动是比较好的,这也跟刚才讲的P1同轴电机有关系。我认为最主要的几件事情,第一个动力强;PICU最主要的是底层思维。就是中国的汽车工程师踏实开发得最底层的开发的东西。我们在研究发动机每一滴油的燃烧,从第一滴油一直到怎么把两个系统搭在一起。

PICU解决什么东西?它是动力的大脑。PICU就是这5个东西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很快的决策,而且把能量都管理起来。我认为汽车技术一定会往这个方向发展,无非就是看谁能够很快的把这个东西整合起来。

第二件事情是混动专用发动机+P1电机的事情,混动发动机我们热效率大于43%。另外一个压缩比16:1。我们刚才说怠速振动,整车上表现很好,跟这件事情有很大关系。

我认为p1+p3的这种结构,长期是个主流。集成的方式一定是必然的。为什么说我们的插电混动系统最牛?这是行业的方向,但实际上这两套系统的整合怎么发挥更高的效率?这就是每个厂家要搞的东西。我觉得这个趋势大家要看到,我们最大的就是总结出来一个字叫“净”,“净”是什么意思?大家看车上的噪音震动在工程师眼里都是能量,都是消耗,我们一定要把它干掉,干掉以后就节能了。

还有另外一件事情就是电池,大家都知道电池的寿命或电池的能量、跟电池管理的温度相关,我们现在电池、电芯内部的这种温差基本时间能控制到3.5摄氏度。

我们在电池的这种温控上做了大量的工作,我希望大家去展厅里,赶快去试驾体验一下荣威D7 DMH这个产品。上次智享会上我们讲的,中国一定是插电最强的国家,插电强国最强的这个产品,一定在上汽。我欢迎大家去PK、去体验。这是关于DMH我的一些理解,我们认为我们在技术上是大幅领先。

刚才讲了很多效率问题,就是我们讲的4.6L的油耗。现在从整车的规划角度来讲,这种动力组成的革新,会让消费者的乘坐空间变大。同样的花费,你会发现一代一代的产品所带来的舒适性更强。刚才讲了,我们油耗很低了。大家可以看到我们是车长4890,轴长是2810,大家可以对一对,车长我们是最大,轴距特斯拉最大,特斯拉的Model3是2875,我们2810。

但是有一件事情大家可以看到,Model3虽然轴距很大,它后排空间只有865,大家看一下,我们是933,跟凯美瑞差不多,最后发现Model 3的轴距基本上都放在前面的一部分都浪费掉了。D7拥有B级车的空间,这个车希望给家用消费者的价值是什么?就是空间一步到位。你买这车直接家用够了。

今天讲DMH或者是电动上来之后,对车的形态会有改变,这些改变会转化成消费者的利益点,这是一个。

另外一件事情不能光空间大,对于我们消费者来讲,诉求还是要舒适。我们现在用的是全景天窗,一样可以看星星,不用大玻璃,不用晒太阳,这个是直接利益的,因为这是得益于纯电架构系统性的直接的思路。

第二件事情我们在轻奢云宿座舱座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大家可以看到我们后排的包裹性做的是环抱型的座椅,整个座椅都是按照九层材质去打造。加上大面积的麂皮包裹,这种豪华感很强。另外一件事情为了舒适,我们做了大量的研究,大家可以看到D7座椅对标了市面上比较中高级的轿车跟豪华车。

座椅的舒适性第一件事情跟接触面有关系,上面是坐垫的面积,下面是靠背的面积,接触的面积相对大一点,它会更加贴合、更加舒适一点。

第二件事情就跟这种平均压力有关系,就坐在上面的平均压力,大家可以看到有些座椅是这样的。这代表什么?这地方压强很大,做久了以后就这地方不舒服。另外一个就是跟整个的接触面有关系。为什么D7舒适大家可以体验一下,这里面倾注了我们工程师很多心血,不断的在尝试。我们很自信的讲,用户体验肯定是最好的。

第二件事情就是噪音的控制,噪音的控制这么多年一直在做。但是实际上我个人的体会是这样的,要真正控制好噪音,真的要从底层架构开始。因为你只有在底层架构上,你才能再做很多关键的这种声学隔断,才会有很多声学材料能填充做进去,如果是原来在油改电的产品上去打补丁,这件事情是很难做到的,这件事情做好一定是一个协同的东西。

另外我们采用的是多连杆独立悬挂,对于滤震效果也相对比较好。大家可以看到跟竞品比较,我们在各方面的这种噪音控制也是领先的,这个产品大家一体验就知道了。不用多讲,去我们4s店里试,大家可以体验一下,我们把钱也花到这了,大幅领先竞品。如果你开车的时候,希望家里人更舒适,可以来体验一下。

还有一件事情,就是我们结合着这种车的静态使用价值。把座椅放到180度就形成了一张床。我们座椅做了很多这种技术上的加持,我们软泡层是20毫米,非常柔软,这样做基本上在静态的停车的情况下,小朋友可以睡觉。另外还有一个在开车的过程中,老婆坐在后面,这就是头等舱的概念,在后面再陪着小朋友,这就是这个车在座椅上的一些多功能变化和设计。

还有另外一件事情就是我们讲的智能,智能对中国消费者来讲,我认为这是中国厂家带给中国消费者的最大的一个引爆。我讲讲斑马系统这件事情,斑马这两年实际上在干一件事情,就是我们在做这套系统的时候,走访了大量的消费者。消费者最主要的问题有几个高频使用、且对用户体验直接相关的东西。

第一件事情就是语音控制的识别率,有时候现在可能有些厂家天天讲芯片怎么样,最终的芯片算力要用到用户体验里面去。第一件事情是语音的识别率,我们做大量的工作。第二件事情是导航这件事情。多年,斑马系统最大的一个体验是,我们的车基本上不用手机导航。我们这次是集成了高德最新的导航引擎,大家可以看到最上面图片是集成的现在红绿灯的功能,也就是你开车的过程中,尤其现在很多小伙伴都可能开车的时候,一红绿灯刹停了以后就在那看手机,这个到了时间会提醒你,红绿灯马上就变绿。

第二件事情大家可以看到这个视频,现在我们经常用的一个场景是朋友在大众点评上分享你一个酒店的地址,分享一个去玩的地方,这个直接通过微信就能够同步到车机上来。这些还蛮方便的东西。

另外一个因为我们是电车,我们在充电地图上做了很多工作,第一个智能的这种推荐,长途充电桩的推荐、规划,还有个荷包蛋的功能。当你开车的时候,你可以看到你的续航里程能覆盖的范围,大概能评估一下你能不能到这个地方,导航带来了很多新体验。

还有另外一件事情就是刚才说的语音命令,语言命令可以说是行业首创,你如果有本事一句话能给这车下10个命令,它可以一下就都执行下来。

因为我们基于天猫精灵的能力,具有一定的闲聊功能。最后一个东西就是在车控上,车控上有很多新鲜的东西,比如像我们L2自动驾驶,可以用语音来控制车速。我们看重用户的高频的体验,大家可以到展厅体验一下这套系统,我们产品大幅领先于同类竞品

11月8日荣威D7 DMH我们发布价格,敬请期待。谢谢大家!

 

管熠中:欢迎回来,工作人员请准备好话筒。建立智咖汇这样的沟通渠道,还是想听一听各位媒体老师最关心的点或者你们有什么建议、意见,因为你们作为汽车媒体可以接触到各家的情况,兼听则明,也希望能够得到你们的一些反馈。

 


 

媒体QA环节

 

媒体问题一:我们看到祖总分享了一组数据,和增程式的销量1-9月份达到175万辆,相对于2300万辆的乘用车市场,这个份额非常小,请问上汽对于混动市场的未来和前景是怎么看的?谢谢!

 

祖似杰:我们预测到2025年新能源所占市场的比例将接近50%。其中大概60%的纯电,40%增程式以及插电等等的情况。在这个时间段,我们认为在未来十年左右的时间,插电跟增程有一个非常好的市场过渡期。上汽的产品一贯是按照市场的节奏来布局的。我想现在我们很多的同行纷纷在新能源领域布局,会很快的把整个市场,也是中国这一轮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优势,把我们的产业链建立起来了。我们这次去欧洲,发现上汽即使在欧洲卖得很好,消费者买了车之后依然要花半年才能安好一个充电桩。说明什么问题?还没包括这些产业链对吧?我认为后面的发展,中国在新能源的推进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发展的速度会很快。

 

媒体问题二:上汽有没有规划多档DMH的规划?另外关于发动机的排放,因为现在是小发动机,发动机配大一点的电机,从未来两个技术高层的角度来看,去往大排量上发展,比如像钢铁本身它传统技术还是可以再提升的,大的排量发展会不会对用户体验会更好。上汽是从哪个角度去看待?

 

仇杰:因为我们是一个全球的企业,你刚才讲的多档的问题,我们在海外本身就采取多挡的方式,双电机多档的技术在海外我们都是落地深耕的。在未来,我们还会有一些新的多档的混动在海外落地。海外的法规很严格,要求很高。第二个问题,您谈到发动机的大小问题。混动本身介入以后,我们进入了电改混的阶段,主体是电为主。从专业的角度来说,我们同样一个百分比,30%的SOC对于电池的容量也比较大,因此放电功率比较大。在这个过程当中,发动机小也是正常的现象。这个是P1电机所产生的充电功率与P3电机以及电池构成不同模式下的驱动平台,对整个整个发动机的驱动和发电是非常有利的。针对传统的发动机还有一个比较好的优势往上走,大的发动机对整个在亏电工况上面是有好处的。大发动机有更大的能力去满足用户在亏电工况下与满电工况下接近同等的性能要求。这也是相辅相成的。特别是低温的情况下,路面的附着系数比较低,所以本身需求扭矩也会被限制,大的发动机也很难表现。虽然如此,我个人也比较赞同你这个观点。这个要看场景,场景决定我们的设计。

第三个,我个人觉得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如何使用小发动机当中,关键的是看你的控制如何做的更加疯狂精准,让控制过程中把能量优化地更好。这就是刚刚介绍的,1800米到4200米的高原上,我们拿到亏点油耗第一名,仅用只有1.5升的发动机。谢谢!

 

媒体问题三:请问祖总,您认为现在插电混动市场为什么需要荣威D7这款车,相对主流的混动市场,搭载DMH的荣威D7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祖似杰:荣威是更加聚焦于主流市场的上汽自主品牌,也就是国民车。相比原来我们新能源车主要在高端和低端,现在进入A级车,A级车是最广大的家庭使用的场景,它的尺寸、经济性各方面的要求比较高。包括前面讲为什么插混?因为现在的基本要求是第一辆车要远行等等。

第二部分可以考虑,100-200公里的续航平时买菜就够了。我们对荣威的定位是满足主流用户,同时考虑更多的家庭用户。中国的汽车文化是不一样的,汽车就是两个轮子上面是移动空间,移动空间我们中国人的理解跟国外人不一样,移动空间本身烙印本身就是一个家,A级车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要考虑到家里小孩,当然成本要低,要便宜,多场景的使用,荣威D7就瞄准这样的场景。我个人认为,中国的汽车市场缺乏这样一辆高品质但是又能让用户买的省,用的也省的车来满足我们用户。

老百姓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比过去更加强烈,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作为造车的企业,需要思考怎样能够满足中国用户家庭的需求,这就是我们打造这款车的初衷。进入这个时代,我们对品质的要求更高了。上汽对造车的品质不能放松,这是我们做技术的基本要求。

 

媒体问题四:上汽在插混领域,车型的定位以及尺寸方面对标国内中高级B级的车型,比如凯美瑞。过两天要公布价格了,荣威D7的市场打法以及市场策略是什么?

 

刘景安:从产品经理的角度来讲,我们眼光不光局限于在同类产品的竞争。讲一个很重要的观点,我觉得现在新技术的发展,给现在中国品牌带来了代际颠覆式的体验。从传统赛道上,消费者的心智来讲,可能形成的还是比较稳固的。但是从新技术角度来讲,消费者对中国新能源技术接受程度是越来越高的。我们今天不能光看到我们的友商,我们更重视为消费者提供什么?荣威在做家用车,家用车这个领域要响应中国大多数家庭的需求。一方面是首购,中国的首购大多数家里面已经有车,只是可能是他个人的首购。而且中国家里有很多老车,也面临升级,他们对于车的要求是愿意尝试新技术。中国汽车提供给我们中国消费者的东西,是你要什么给你什么,基本上是这样。荣威D7是最符合中国的消费者需求的,我们着眼于为中国家庭造一部好车和有品质的车,这里面有一个理想的概念,我们从燃油车时代,中国的很多产品经理就是希望打造一款有品质感,拿到更国际市场或者在全中国里面,消费者不会因为你便宜去买你,而是因为你好去买你。荣威D7 DMH的出发点就是在这个地方。我们如果今天去打价格战,就是刚才仇总讲的这一句话,叫省着买跟买着值的事情。一个产品出来以后,可能最快的是省着买,但是从产品的发展来说,一定是关注消费者买的值的事情。荣威D7 DMH给销费者更好的选择。

 

仇杰:刚才这个问题我要补充一个点。大家讲技术有一个点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因为我们跟竞品比,我们荣威D7 低速性能很好,高速的时候一样也很好,这一点是相当难做到的。低速和高速是两种情况。有兴趣大家可以开我们荣威D7 DMH跟竞品在高速PK一把。

 

媒体问题五:仇总,您刚才提到变速箱里面的P3电机,在变速箱里很重要,它在运转阶段产生的高热量有散热的机制,请问具体是怎么解决散热的问题呢?

 

仇杰:从温度梯度来说热吸热度比较好,但是冷却过程当中既要保证效率又要保证它的冷却,这个时候也合在一起很重要,比如PICU,这个时候有了比较好的流量控制。流量控制,大家知道,流量一来,还要跟另外一个东西控制有关,就是如何实现定子和转子的冷却,而这个冷却特别是定子上面,我们是通过雾化冷却,简单来说就是日常生活。天很热就是广场里面喷水喷雾,我们转轴的时候有轴冷却,轴冷却这个效果又很重要。这个时候你的流量的损耗量非常低,冷却效果也达到了,效率也达到了。这是一个核心点的问题。

 

媒体问题六:上两周我试过荣威D7纯电跟DMH超级混动系统,DMH的舒适性表现确实不错,但是EV版我发现它的后备厢尾厢很大,之前说油改电或者是油改混,现在是电改混或者是电改油的情况,现在反过来出现一些不适应的地方。请问以后会推出一个插混相对应的平台吗?

 

仇杰:首先电改油,最关键的一种方式,就是重量执行比最大的是电池。电池在底板上就决定了整个系统的执行点,这个电池的配重很重要。因为电动车电池的容量比混动的电池容量要大。因为你后翼和前翼发动机前后的配重问题不一样。因为我也喜欢玩车,我也玩跑车,这个是执行点的问题。

第二点,你指的应该是冷却问题,景安总讲了,在造型上两个动力类型的设计造型不一样。灯的造型留给下面的进风空间,这个空间是留给整个发动机CRFM空间,这两块从架构本身的决策来说没有任何的冲突。因为这个时候两个造型的差异会留下动力总成的热交换,我的热交换是不一样的。

 

媒体问题七:未来两年上汽将推出10多款混动新车型,请问这里包括了智己和飞凡吗?还是差异化组合拳方式?有没有一些更加具体落地的时间表?

 

祖似杰:根据自身需要,自主品牌都可以用到这个技术,但是整个构型是一样的,电机的发动机是一样的,这个是模块化的设计。这个角度来说,是场景创造价值,根据我们的品牌所属的用户的场景,包括阶段性的场景变化,我们怎么把技术应用到品牌上。顶层技术是相通的,不同的品牌匹配和应用不一样。

上汽创新研究开发总院会研究如何通过产品技术,更好地为品牌服务。品牌有它的品牌基因,我说的十多款,我们会陆续在不同的品牌上进行细分市场的需求适配和使用。上汽会有前驱和后驱,甚至有四驱,增程,包括插混等等的技术,我们可以自由的组合。到新能源汽车上,当你把所有这些底层数据想通以后,我们在车的应用上会更加得心应手,把产品做得更好。我想这一点就是在讲中国的汽车工业把基础打好,后劲会非常好,将来的开发周期大幅缩短。

基本上,我们现在乘用车造型18个月的进度往前推进。因为底层模块的技术已经准备好了,很多的技术到车型的时候,可以做这个搭配,满足不同的客户需求。我想,为什么我们推新车的速度会更快,用户得到的体验会更好,就是底层技术这一轮变革核心的东西。将来汽车能否走的更远,要看你对技术的掌握,软件定义汽车以及对于产品定义的变化,这个是我们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当然这个过程,我们也是不断在摸索,很多东西还是原创,还是需要不断迭代。但是这里我们感觉一个很大的特点,包括我们跟我们海外的供应商也讲了,欢迎他们到中国来,中国提供了最好的场景,最活跃最开放的市场。很多新的技术,甚至有一些芯片的设计,可能在中国是他们将来技术的用武之地,这个是我们最大的变化。谢谢!

 

管熠中:我补充一个小点。祖总在开场之前讲到我们另外一个底座技术,也是行业首创的星云纯电专属系列化平台,为什么叫系列化平台,就是适用不同的品牌,不同的定位,包括国内和国外,这个已经在很多产品上落地。整个上汽创新研究开发总院去年3月成立,集团乘用车研发资源汇聚在一起,可以适用不同的品牌和市场,星云就是一个案例。

 

媒体问题八:现在的混动技术路径特别多,有增程式并列现在的P2、P3,还有多档的、单档的,上汽现在是第三代,要采用P2、P3的混动路径,而且跟第一代、第二代相比,好像技术路径也有一点不同。不像丰田那样,THX有一个传承,我想知道一下你们有什么考虑?会不会像其他的车企一样除了P2、P3,我们也会开发增程式或者是并联混动?

 

仇杰:从整个混动的构成就是PICU,P1、P2、P3、P2.5和P4,P4后驱电轴,我们放在边上不需要考虑的,也就是P1、P2、P3,P2.5传统都不需要了解。了解最多的是P2的结构,P2结构就是一个早期的单电机的PHEV车,就是混动最早的油改电的概念。增程式的,包括P4、P3、P1在内的不同前后驱动的增程结构。我们要做的聚焦是电感化,整个电机直接驱动的概念,就是P3,接下来的结构就是会发展到混动串联的P1结构,就是发动机跟P1要混为一体。因为P1解决了低高速的平稳问题,也弥补了发动机在720度4缸工作不稳定的问题。P1和它的一体化,也就构成了我们所谓的无论是增程式还是串联的结构。串联的结构、P1和P3驱动的结构产生了,并联和混联也可在P1和P3之间构成技术结构。结构体我们讲的是基于模块化,P1肚子里还藏着一个联合体。从系统来讲,P1这个当中是一个空的为简单增程串联;系统当中是可以嵌入离合器,通过直驱与P3电机构成一个系统直驱混联输出的结构,当中这个链接结构也可以虚拟成另外一个结构体。这个结构体会存在一档变多档的结构体。从我们上汽来讲,模块化和结构去支持系统组合的概念上已经说清楚了,P1和P3的位置就定好了。这个当中,我们有没有波挡结构,当然不可能没有,一定会有。我们是全球化企业,要面临欧洲市场。

我们不可能只是说一个档,也有可能有多档,也有可能没有档,都有可能。但是没有关系,因为在一个模块里面,就串联了,整个的组合结构体都在里面。

我们一直在传承,我们最大的传承不仅仅是发动机的布局,还有混动。我们做到今天最后得到一个集成,就是PICU,把所有的东西就放在里面。

 

祖似杰:第一代刚才一个很大的背景是油改混,油改混有很大的局限。比如说第一,因为上汽不能够激发任何知识产权,所以在人家的基础上你要有创新,第一代受很大的一个限制。

第二个是空间,大家看第一代混合动力,电池是找地方放的,非常明显,所以我们看到车里不平,每一款车的电池Pad都是不一样的,这个是第一代的极限。而且那时候我们用的电池都是这种功率型,要求很高,因为它的量很小。现在电感化,像我们用到的大电池,实际上是标准降低了,包括我们空间不是很大,所以在这个结构上有更多的腾挪的空间,当然这里面的核心的比如传动这些技术,在结构上会有一些变化。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要进入到我们普通的用户家庭,对成本的要求是极大的提升。怎么样能做到,因为我们是从油车过来,要让用户用过去一样的钱,甚至更省钱。我一直认为到现在我们汽车工业一定是规模产业,没有规模谈汽车是走不远的。在这一点上,我们上汽一直在坚持扶持中国整个的供应产业链。因为中国的汽车工业是占全球近三分之一,这样大的产业,拉动的作用非常之大。上汽从1985年上海大众合资,上汽集团对中国汽车最大的贡献就是把原来油车的供应链做起来了,这个是对中国工业最大的贡献。

 

媒体问题九:刘景安总,过去荣威有一点安静,但是DMH超级混动系统出来之后,荣威如何快速品牌回暖?在D7发布以后,现在的市场竞争很大,您对这个市场预期是怎么样的?还有明年荣威的整体市场预期。谢谢!

 

刘景安:荣威这两年新产品投放相对少,最主要是我们在技术底座上更加系统化在做产品开发。从今年开始,荣威的D家族会成系列往外出产品。因为我个人觉得,从整个新能源市场发展来看,今年渗透率将在34-35%,到2025年,如果要达到50%的市占率,就是主流的家用市场,主流的轿车跟主流的,它是必须要新能源化的。在这个时间节点,大家可以看到,这个价位段要真正实现新能源化,新的挑战还是蛮大的。从产品的品质、价格,还是要做很多工作的。我觉得对于荣威来说,这恰恰是一个好的时间节点。这几年我们相信通过D系列的产品,很快会支撑荣威走向另外一个辉煌。

刚才你讲到从D系列来看,马上新产品也会上市,而且我们DMH会搭载1.5T的混动系统,会在荣威的大车上应用,很快就会发布。

 

媒体问题十:请问上汽对于智能化这块的规划是怎么样的?

 

祖似杰:在4月份的新能源三年行动计划发布会上,我们讲了一个问题,我们始终坚信智能化是汽车的未来,电动化是基础,智能化是我们的未来。我刚才讲了中国将来的经济发展,过去我们知道,我们有很多的包括人口红利等等的红利,但是下一步中国的汽车发展,有很多因素我们没有的,一定是搞科技创新,就像美国一样,美国每次到经济不行,来了一轮创新结果带动行业发展。

在这个方面除了绿色的技术群之外,智能化的技术群是我们汽车工业的未来。而且汽车作为一个最大的智能终端,它对智能技术的落地是非常大的载体,这一块是我们坚信的。而且这么大的市场量,对我们中国在智能技术的发展至关重要。刚才我们景安总讲了,大模型肯定会上市的,将来休闲时间在车上多,这个是我们坚信智能化,智能化的生态更广更大,上汽是保持开放的心态,要跟很多的伙伴结成一块。

我们缺软件,我们叫做软件定义汽车,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我们在软件这几年补了很多的课。但是我们也看到了我们智能化的技术,在我们智己车上全部落地。在这方面,我们上汽已经迈进开放了很大的一步,而且将来智能化的车,你关注到用户的点,用户时刻服务的点,技术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

过去系统是分割的,将来系统是整合的。这个对我们整车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高的维度去讲你对智能化的理解。上汽对智能化软件架构,电子电气架构我们全部自己研发,通信架构、数据架构我们自己掌握,这才是核心。

当然,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有很多公共技术、应用技术、生产技术,我们要跟很多伙伴合作。你们看到我们也是地平线第一大机构、股东,因为它是做智能化芯片的,我们也是算法最大的股东,包括很多投资的芯片企业,为什么?这些企业将来是智能化的基础,包括芯片行业,我对芯片行业做了几年研究,芯片行业比汽车行业要求的规模更大。它需要更大更中性化。我们希望扶持中国未来这些芯片行业,把规模做起来,做到中性化,不仅为我们上汽服务,还可以为其他的行业,否则活不下来。在这方面,包括我们芯片、软件以及操作系统,我们也希望国家有中性化的操作系统。最后很多的公共软件靠规模,我们希望中国能够走出两家做操作系统和做公共软件的大企业。

当然作为OEM来说,我们是面对长期用户的,跟伙伴的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你能听懂我说,我能听懂你说,智能化这个产业链更大更好。这一点我还是非常有信心,因为中国有最大的汽车市场规模,最大的互联网应用场景,最好的或者是最勤奋的软件工程师,包括我们硬件工程师,这个就是我们下一步的红利。在这个基础上,作为上汽来说,核心技术自己掌握,同时要保持开放的态度。因为有一些东西是靠规模。

还有一个专业分工永远是社会的进步,在这个前提下,刚开始我们研发会做很多的事情,当然有一些事情就不会做的,我就交给专业的供应商和专业的人做,他应该比我更知道更了解。但是我作为上汽创新研究开发总院,集成方面,我能够识别问题和找到对的人来做,这个是我的核心竞争力。

包括我们为用户核心服务的软件迭代,刚才我讲仇杰总为什么他要把五个子系统带来集成,集成提高了性能,所有的响应速度更快。这方面如果我们电动化,会更加关注成本,我们讲智能化一定是更加关注性能。

长期创造价值。你说我这个功能自动驾驶,但是你如果这个性能不能好,你这个价值是坏的,因为你开车撞了两三次车就永远不会用了。我们推出自动泊车场景,泊车撞两次这个功能就没有了。在这种情况下智能化的路还不是很容易,让性能做到极致,让用户放心用。智能化绝对不是堆起来的,我们现在有很多是堆砌,有很多功能不靠谱、不可靠。当然这个也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最终我们真正要把这个技术,底座技术要扎实,真正的智能体验的,让你真正敢用,大胆用,而且用起来舒心。对我们技术人员来说,一定是不能让用户越来越复杂,而是要用户用起来越来越简单,越来越融合的场景,这一块我觉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很多问题我们现在没有确定的答案,最后时间会回答所有的问题。谢谢!

 

管熠中:今年12月份,我们会举办上汽集团第三届开发者大会,会把上汽集团跟智能化相关的,包括我们的合作伙伴都会相对集中做一个展示和交流,也欢迎大家关注。

 

 

 

 

 


标签: 荣威D7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