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铁打的华为,流水的“问界”

没有一丝丝防备,问界新M7,如一年多前问界M5初登市场那样,一夜之间火了。

细看这次问界新M7“回炉重火”,就是“华为光环+大降价”双重叠加的威力,售价区间24.98-32.98万元,相比一年多前22款的上市指导价,大降7万元,即使与今年1月官降后的问界M7相比,也下调了4万元,对一辆新能源中大型SUV来说,可谓诚意十足了。

  • (图为2022款问界M7)

十一期间,车厘子走访发现,问界新M7的确吸引不少家庭用户的目光,目前下大定,要到12月中旬才能提车。有新M7展车的店也不多,只够做试驾车,店里都没得展示,有意向用户可去看实车和试驾:

“现在车都不够给客户,只能集中一处试驾了,十一期间还有33000元权益,减了6000元现金和送电吸门、水晶档把配置,相当于大满配了,所以现在买很划算。”华为店里一位专职问界汽车的销售人员,告诉车厘子。

正因问界给足了诚意,市场也“投桃报李”,9月12日上市到如今,新M7首销期就超过5万辆大定(定金不能退);仅是10月6日单日,大定数量就7000辆。新车大热,显然也超出了华为的意料,余承东在朋友圈直言“起死回生,真不容易!”。

据乘联会统计,今年1-8月,问界M5、M5 EV、M7三款车型累计销量为3.5万辆,仅与去年3-8月,问界M5一款车的累计销量持平。所以,当占品牌三成销量任务的新M7上市火爆,无异于拯救了在水深火热中的问界。去年最风光的时候,问界单月销量1万多辆,站稳新势力第一梯队。可惜拐点说来就来,在今年初特斯拉降价拉动市场降价潮,问界轻易被对手“一卷没”;此番问界新M7用“性价比+华为”打法,固然是提高竞争力之举。从侧面看,纵使开了个好头但,谈“起死回生”还要多观察一段时间,问界汽车依然没有定价话语权

在问界新M7上市前,余承东曾表示,未来汽车行业的竞争会更加激烈,而华为的目标,是帮助车企成为巨头,在竞争中存活下来。AITO问界这两年如同过山车的遭遇,“活下来”已步步惊心。我们不禁试问,未来和华为有“智选车”合作的奇瑞汽车、极狐和江淮,当不再受华为“专宠”的“问界们”,一同出现在华为的渠道,谁会先跑出?在车市全员内卷的情况下,“智选车”对汽车品牌的赋能,能弥补自身品牌力的不足吗?最后火的是汽车品牌还是华为?

流水一样的“问界们”,只能给华为打工吗?

车卖好了,也给华为打工?

以往AITO问界M5、M7等车型,都放在了华为新品发布会上发布,而这次问界新M7,是问界汽车品牌首次独立的汽车发布会。这不难看出,华为内部在“HUAWEI问界”之后,对汽车业务的反思,换一个角色“去华为化”,把AITO问界汽车品牌推出去。但事与愿违,当下进店看车的顾客,如同以前一样,都是被“华为元素”吸引过来的,甚至是销售人员不经意间的向导,包括鸿蒙智能座舱3.0、智能驾驶辅助,透露的这都是一辆华为造的车。

细心分析之下,如今新M7的火爆与当年M5爆单的境况全然不同。2021年第一波买AITO问界的人,的确冲着“华为造车”而来;如今新M7固然能得到“华为粉”的垂青,但问界“降价增配”的策略,主动大降价玩起“卷”,和对手玩起了“价格战”,可见底气依然在,但生存压力并不小。。

  • (问界新M7)

在问界新M7的发布会上,余承东曾表示,“新款问界M7的改款升级投入超5亿元,且大部分投入都用在了底盘用料、车身结构和悬挂结构等等一些用户看不见、摸不到的地方。”的确,问界新M7改进了之前为人诟病的驾驶短板。在同为增程中大型理想L7岚图FREE面前,起步价格低,大家的长板差不多,当然华为的鸿蒙座舱、华为毛细血管般的渠道,相比之下就很有优势,还给到首发大礼包,等于把消费者感知层面的配置“拉满”,上市大卖没什么悬念。

所以在新车上市后,9月份赛力斯的股价总共收获了4个涨停,一个月内以54.61%的涨幅排在上市车企首位,可见新车短期的摇旗呐喊确实厉害;而回顾今年上半年销售低迷期,赛力斯营收110.32亿元,同比减少11.14%,但归母净利润同比改善22.18%,净亏损收窄至13.44亿元,而毛利率较上年同期下降,财报透露是受消化去年高位买下原材料库存的影响,下半年库存逐步清理、新品持续推进,规模化效应之下会改观。

可预计的是,M9的到来也会让赛力斯在资本市场赚满一波,但新车红利期过后,过日子还是看车企的销量、毛利率等自身赚钱能力,华为的帮助并没有降本增效的大;即便去年在问界M5、M7最火时,赛力斯也不赚钱,甚至同比增亏超过一倍,主要是因为像新能源汽车渠道建设、营销推广费等销售费用财务指标大幅增加。目前,赛力斯的渠道建设基本都花在华为门店,而且华为并不承担工厂建设、产线投入等重资本支出,只参与收入分成。不得不说赛力斯就是在给华为打工,还是赚不到钱的那种。

对车企来说,“智选车”如同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华为的渠道、规模、品牌效应是一等一的香饽饽,能进华为渠道,无异于给新品牌按下曝光和销量的“十倍加速键”;但另一方面,强势的华为,也对品牌的可持续发展蒙上阴影,“智选车”第一时间代替了车企渠道,以前的华为既是供应商,也有终端市场,现在中间渠道板块还打通了,甚至是独揽最有力的渠道,完全有能力成为车企的竞争者;而当下隐忧还多了层,在“华为造车”影响力未充分覆盖市场时,“华为造车”的盘子还被瓜分

华为与奇瑞汽车合作的智界Luxeed,首款轿车已经登陆工信部,早前更说在9月份发布,余承东也频频为“华为智选车业务首款纯电轿跑”金句带货。除此之外,华为和江淮也有至少一款车的合作,而极狐与华为,除了合作HI模式,同样也会有一款“智选车”合作,不用2024年,“问界们”已经汹涌而至。

谁没几手准备啊

早在“智选车”模式诞生之初,市场质疑“销量不行的车企,才会蹭华为的热度”。但经过问界的跌宕起伏,与华为合作的车企们,早就想透这问题,既投靠大树好乘凉,但也不至于在一棵树上吊死,为自己留一个后手。

比如奇瑞借助华为的品牌和技术快速打造的智界Luxeed,主打运动与智能,与奇瑞星途品牌旗下新序列星纪元(Sterra)有一定的相似度,公用同一个平台、内饰布局也相差无几;但星纪元主打豪华与舒适,两者既互补但肯定会竞争。从现有的信息看,明显星纪元ES更倾注奇瑞在纯电赛道的最强积累:800V高压、LION AI大模型平台,“灵魂”则没用华为的鸿蒙,用上科大讯飞的“星火大模型”。反观智界Luxeed,智界S7目前除了余承东在唱主角,奇瑞一方却表现得很低调。

而赛力斯更加干脆,4月份就推出定位“国人出行升级”蓝电,自建渠道海内外销售。第一款车蓝电E5,只是在智能车机上用了华为的技术,插电混动技术的提供方是比亚迪,企图与AITO问界作出区分,但又带了华为的元素,让消费者更易接受。

可见, 经过两年的发展,“智选车”似乎走进了瓶颈,华为联合车厂的“技术输出”模式依然在加速进行,但曝光度都是华为,这使得车企要有两手准备,核心的始终要握在自己手上。但华为也很清楚,目前华为的赋能,也很难弥补问界品牌力的不足,只靠问界一年10万辆的销量,也不可能让华为车BU(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事业部)盈利

所以华为与头部车企的合作,更放得开,玩法也更多,既让阿维塔进驻某些华为门店,也让鸿蒙座舱和智驾系统在不同车企的新车型上搭载,消除更多强势车企的顾虑;同时,华为同样也不会把鸡蛋全部放进一个篮子里,再次明确不造车,与更多头部车企合作,扩大自己智能化的份额和影响力,仍然是华为切入汽车赛道的最大初衷。

其实,真正能展现华为实力,是高阶智能驾驶系统,但目前在市场存在感不强,一则首搭HI的极狐品牌不过硬,二则当时产品上新节奏远远落后于市场;现在的华为也精明了很多,鸿蒙4.0和ADS 2.0的陆续装车,优先权留给了长安、奇瑞等体量更大的强势品牌,可以加大在新车型的渗透率,也继续保持华为智能标签和品牌优势。

写在最后

经常对市场洗脑“遥遥领先”的余承东,其实对华为的汽车业务拎得很清,“得先帮车企卖100万辆车”再谈华为车BU的盈利,无论跟车企采取何种形式的合作,都是华为开拓市场为之不易的一步;而华为和车企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微妙,是敌?是友?做得好相互成全,做不好,谁以后也都再没机会了。

当然,“智选车”品牌的开花,只会让当下新品牌、新车型层出不穷的市场更加乱,不过谁在乎呢?从现在起算,智能汽车也只有两三年的机会窗口,对华为、对车企来说,谁都输不起。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