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未知与笃定:从东风本田子品牌所想到的

  • 作者: 汽湃
  • 2023-09-20 18:01
  • 283

在车市寒冬和新冠疫情的洗礼后,一个共识是:中国车市高速增长的时代已经结束了,那个曾经躺着也能赚钱的中国车市,如今已是“修罗场”。

事到如今,在面对新生品牌之时,已经很少有人再重复发问:“中国车市是否还需要一个新品牌?”。当下的现象是,每年都有若干个新品牌诞生,加入竞争;而与此同时,也有若干个品牌因为销量不济,而成为被淘汰者,乃至黯然退场。与七八年前“只进不出”相比,如今是一个汽车品牌加速“新陈代谢”的时代。层出不穷的新品牌,特别是新能源品牌,既是“新四化”变革的一部分,也同时推动着“新四化”的加速。

2023年的金秋,在这样一个收获的时节。又一个新品牌即将呱呱坠地——与以往有所不同,它是第一个由合资车企孵化、同时以中国本土市场技术为引领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它,就是东风本田即将发布的全新子品牌,根据目前的信息,它可能被命名为“灵悉”。

按照规划,东风本田2025年前电动化比例将达到50%以上,2027年后不再投放燃油新车,2030年前累计推出10款以上纯电车型。无论全新品牌是否最终定名“灵悉”,它都将承担起东风本田新能源转型的重任,为这个刚刚度过20周岁生日、在燃油车时代取得过辉煌的合资车企,掀开属于未来的新篇章。

关于这个全新的品牌,目前仍然有诸多未知数;而与此同时,在抽丝剥茧之后,我们也不难看出,这个具有开创性的全新品牌,具有别人所不具备的几大闪光点。


新能源子品牌浪潮中,为何打响合资第一枪的是东风本田?


从大概三年前开始,中国车市进入了新一波的品牌爆发期。岚图汽车极氪汽车、银河汽车、阿维塔科技、深蓝汽车智己汽车飞凡汽车欧拉汽车、沙龙汽车仰望汽车……它们有着两大共同点,首先,追溯这些新品牌的来历,会发现其背后隐藏着东风、长安、上汽、长城、吉利、比亚迪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自主车企;其二,它们几乎清一色的全都是主打“中高端”的新能源品牌。

中高端新能源汽车产品的附加值和品牌价值更高,可以带来更大的利润。与极度“内卷”的中低端产品市场相比,中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相对而言仍是一片蓝海。在“换道超车”的关键时刻,自主品牌试图达成对合资品牌的超越,发力中高端,便成为了自主品牌的共同选择。

而对于依然占据主流地位的合资车企来说,尽管也都在新能源领域下注,但却鲜有采取类似战略的。大众推出了肩负重担的ID.,丰田也拿出了对应的bZ,“汽车发明者”梅赛德斯-奔驰则是以EQ作为新能源时代的对策。而这些“字母”组合,都只是原有品牌之下的“产品系列”,并未上升到子品牌的高度。或许,相对于根底尚浅的自主品牌来说,拥有数十年乃至上百年历史的跨国巨头更看重其品牌本身所能够带来的溢价。

但对于中国消费者而言,外国品牌似乎正在逐步“祛魅”,仅仅凭着一个LOGO就能吸引中国消费者打开钱包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如今的中国消费者在品牌之外,越来越看重新能源汽车的续航和充电能否解决焦虑、内饰是否够豪华、驾驶辅助是否够先进?

数据说明一切。今年前8个月,国内新能源车市场累计销售新车444.1万辆,同比增长36.0%,渗透率达33.6%。同期本田在中国市场的电动化车型销量占比仅为20.4%,而纯电车型比例则是更低……对于燃油车时代负有“买车送发动机”盛名的本田来说,如果依然跟在竞品后面缝缝补补,显然很难达成快速转身的目的,也与把“技术”奉为品牌核心的精神不符。

恰好,东风本田又从来就是敢想敢干的。20年前,东风本田从一片洪荒中草创,建厂初期,“厂门口有鱼塘,还有兔子,周边都是草,唯独没有路。”但路,就是闯出来的。面临“四个没有”:没有乘用车生产销售资格;没有目录,产品生产出来不能销售;没有销售网络;没有生产销售经验,东风本田总是能够先干再解决问题——大名鼎鼎的CR-V,在发布会举行前一天才进入目录拿到“准生证”,而此时东风本田连一家4S店都还没有,只能放在广本展厅销售……

20年过去了,东风本田后来的历史大家都很熟悉。如今,东风本田再一次走在时代之前,并不出乎我们的意外。

值得一提的还有,东风本田即将推出的全新子品牌,并不会主要承担本田的全球化新能源车型,而是被称为东风本田旗下的“自主新能源品牌”——而与十年前火热一时的“合资自主”又有所不同,这一次,东风本田的全新新能源品牌和车型,据透露将更多基于中方技术,以高度本土化的姿态出现于消费者面前。

以往由合资中的外方主导的产品开发和导入节奏,如今随着中国市场电动化的提速,正逐渐过渡到由中方推动。除了东风本田之外,我们也看到,奥迪开始向智己取经,而福特电马也回归了长安福特的体系,尝试借力长安的技术。而这个风潮中,东风本田则是首个以独立的新能源子品牌出招。

曾经,东风是中国车市中拥有最多合资品牌的车企之一。但过去几年间,雷诺纳智捷相继退市,英菲尼迪回归日产体系,东风旗下的合资品牌如今只剩下了日产、本田、标致和雪铁龙,且在销量和品牌影响力上都出现一定的下滑。但好在,东风集团厚积薄发多年后,在新能源领域的研发、技术和制造实力凸显,无论是岚图还是猛士,其产品力都让人刮目相看。在继续加速导入本田全球车型和技术的同时,如果能够借力东风的本土化新能源技术,对于东风本田的全新子品牌来说应该是一大利好。

对东风本田而言,全新品牌的目标不仅是搭建起一套全新的电动车体系,更要在本田主导的e:N系列之外有望开辟一条全新的跑道,追上目前国内新能源车消费市场的发展。


没有了“发动机”的东风本田,还是以前的Honda


毫无疑问,在新能源转型的下半场,以东风本田为代表的合资车企已经开始从被动跟随到主动引领,伴随着一款款性能稳定、产品成熟的合资车型的问世,购车者的买车标准也在悄悄发生变化——如果说第一波新能源车型的购买者更多的是勇于尝鲜的年轻人和有上牌限制的刚需人群,那么,接下来的消费主体,则确确实实是为产品所吸引,开始从内心接受新能源产品并尝试从燃油车向纯电转型的客群。

这部分人群消费的一个最核心特征就是理性,表现为品牌的造车积淀要足够深:三电系统的安全性能足够好,同时燃油车曾经有的操控感不能被牺牲。

这些,恰恰是东风本田此前就具备的强项。特别是操控,这正是本田之所以成为本田的关键,在新能源时代,东风本田的新能源子品牌,自然也绝不会丢掉这一点——虽然买车不再“送发动机”,东风本田依然有自己足以赢得消费者、特别是年轻一代消费者的撒手锏。

直道快不算快,弯道快才是王道。燃油时代如此,新能源时代更是如此。对于纯电车来说,提速快已经是标配,只需要单纯堆料就能实现的零百加速,对于东风本田这样的合资大厂来说实在没有“技术含量”。新能源更大的痛点,其实就在于操控。

时至今日,纯电动车中少有操控出色的车型。在消费者注重的车辆操控、底盘调校带来的驾驶乐趣及舒适度方面,与燃油车相比,电动汽车依然处于劣势。即便是被视为车标杆的特斯拉,也同样因为其糟糕的操控而饱受诟病。

良好的操控感涉及到整车的方方面面,悬挂的软、硬、适中,方向盘的轻重,以及车身的稳定性等等都会影响其表现,在电动汽车时代,传统的内燃机构造已被电动驱动系统所取代,这为操控性能更是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和机遇。一个良好的汽车架构可以为优质的操控性能打下坚实的基础,而精准的调校,更是能让纯电车型拥有堪比燃油驾控质感的关键。

秉承了本田造车精髓和极高标准,并依靠东风强大研发实力的东风本田来说,从构建底盘开始,对上百个零部件都能够精准拿捏;底盘装车之后,还有上万次循环检证,只为寻找更合理的数值设定。最终,毫厘之差的操控感知,量化成一个个精细的工业数据,最终炼就东风本田转向准、响应快、舒适性高的驾控本色。

虽然是全新的子品牌,但基于东风本田严苛制造标准与品控体系打造,其产品的成熟性、可靠度及品牌基因,足以得到良好的传承,为用户带来更安全、更爽快的驾乘感受——虽然新品牌、新车型距离上市还将有一段时间,但我们可以确定,它不仅将有一流的性价比,而且仍旧具备东风本田一向优秀的驾控。这,可能将成为它与其他品牌新能源车最大的差异,助推其取得更好的销量表现。

结语

无论如何,东风本田的全新子品牌发布,都将是具有开创性的一件事。对于东风本田、日系阵营,乃至合资品牌阵营来说,都可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一个新的时代,或将由此开启。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