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易车国际站
您是否想浏览中国自主品牌出口车型,可以为您切换到易车国际站。
357
【文/财圈社&道哥说车 浅浅】前段时间,奥迪与上汽共同研发电动车平台的消息在经历了一波又一波的反复确认环节中,终于在7月26日晚上得到了另一位主角的“盖章认证”。
令人惊喜的是,大众汽车集团这次打了个“双黄蛋”,除了宣布奥迪品牌与上汽集团深化合作,通过共同开发,快速、高效地拓展高端市场智能网联电动车产品组合外,还宣布了另一个重磅消息,增资约7亿美元,以每ADS(*)15美元的价格收购小鹏汽车约4.99%的股权,获得一个小鹏汽车董事会观察员的席位。
同时,大众汽车集团还宣布与小鹏汽车达成技术框架协议。在合作的初期阶段,双方计划面向中国的中型车市场,共同开发两款大众汽车品牌的电动车型,补充基于MEB平台的产品组合,并计划于2026年走向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上述两项协议,大众汽车集团均设想在未来联合开发用于下一代智能网联汽车(ICV)的全新本土化平台。一连宣布与两家中国本土汽车制造商达成战略合作,其背后究竟潜藏着这家跨国巨头多少小心思?
明晰短板 寻找帮手
不久前,大众汽车集团对外发布“半年考成绩”,2023年上半年,大众汽车集团在华共交付145.19万辆汽车,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2%。其中,大众汽车新能源汽车上半年在华的销量为8.97万辆,不足9万辆的成绩,远不及比亚迪125.56万辆的一个零头。
面对竞争激烈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大众汽车集团目前缺乏有竞争力的产品,除了现有的ID系列,大众汽车品牌的新款纯电动轿车只有下半年上市的ID.7,在安徽大众投产的另外一款大众品牌纯电动轿车也将在2024年才能投放市场。
奥迪品牌方面,其新能源汽车市场表现也是一言难尽,今年1-5月,奥迪在中国的两个合作伙伴一汽奥迪、上汽奥迪共卖出8952辆新能源汽车,而华晨宝马、北京奔驰今年1-5月新能源车销量分别为3.7万辆、1.6万辆,南北奥迪加一起与另外两家相比都有不小的差距。如此境遇之下,甚至就连大众集团CEO奥博穆也对外公开批评奥迪纯电产品在中国市场没有竞争力,落后竞争对手。
黄河科技学院客座教授、汽车分析师张翔向《财圈社&道哥说车》编辑透露,大众和奥迪在中国电动车市场的销量都不好,虽然花了很多钱,但是并未达到预期。这从侧面反映出大众汽车集团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比较晚,最开始试图用油改电的方式进入这一领域,可这样一来也导致旗下电动车产品的性能比较差。
“大众现在没办法了,要走捷径了,不然会被市场淘汰。”张翔强调,这并非耸人听闻,全球形势都在推动新能源汽车的转型发展,生产燃油汽车的法规越来越严格,像平均油耗法规和中国的双积分法规,大众现在每年在欧洲要花1亿多欧元去买正积分清零。虽然大众目前在国内有两个新能源汽车工厂,但是销量很差,只能选择和中国车企合作,因为中国车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已经实现弯道超车,技术水平高,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领先。
“如今的新能源汽车不仅在续航上要长,在软件上也要丰富,这样才能具备竞争力,小鹏与上汽在中国都属于新能源汽车技术水平比较领先的车企,大众汽车集团与其合作能够缩短新车上市的周期,维持自身市场地位。”张翔如是说。
此外,张翔还认为,大众汽车集团与小鹏、上汽的合作也是双赢的结果。小鹏汽车在智能电动汽车上投入了大量的研发费用,但是目前的销量不尽人意,投资回报周期比长,此时与大众的合作,也可以获得一笔软件技术转让费。毕竟大众汽车集团作为全球最大的车企之一,从小鹏汽车手中获得技术,对小鹏汽车在全球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也是有很大裨益的。而上汽集团新能源汽车销量在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上也并非佼佼者,同样可以通过进一步深化合作促成双赢。
三十年河东 三十年河西
上世纪80年代,中国合资车企相继出现在大众视野,开启以市场换技术为主的合资浪潮。21世纪初,民营汽车纷纷获得造车资格,自主品牌虽开始崛起,但还是被合资压制,直到近年来进入智能电动车领域,中国车企才开始在全新赛道中渐渐掌握话语权。
中欧协会智能网联汽车秘书长林示向《财圈社&道哥说车》编辑表示,大众汽车集团投资小鹏,看中的是小鹏汽车的智能驾驶,与上汽深化合作,一方面是此前的渊源,另一方面是上汽电动平台的先进性。无论是与小鹏还是上汽的合作,都说明了中国在新能源汽车,在智能网联技术方面是处于世界领先性的。正是因为这种领先性,逼迫曾经骄傲的跨国车企开始重视中国企业,甚至通过投资、合作的模式反向获得技术。这是三四十年前市场换技术的中国汽车企业所不能想象的事。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实现“反向输出”的例子并不少,丰田bZ3基于比亚迪e平台3.0打造,搭载刀片电池,并利用后者低成本工程制造技术;奔驰与吉利合作的全新smart品牌基于吉利最新的浩瀚SEA架构打造;长城与宝马合作的电动宝马MINI用了长城蜂巢能源的动力电池;吉利汽车输出混合动力汽车架构与混合动力技术给雷诺······
此外,一些海外的汽车零部件巨头也纷纷拥抱中国智能化领域的供应商。去年至今,地平线、黑芝麻等中国公司密集宣布一系列签约与战略合作,合作伙伴包括采埃孚、KargoBot、马瑞利等。
不久前,丰田汽车方面表示,在纯电车型研发领域相比中国“技不如人”,将在中国建立全新的研发体制,来赶超中国在新能源纯电汽车研发领域的平台性优势。当时代变革带来的“市场换技术”变成“技术换市场”,外资品牌和自主品牌攻防互换,中国车企及供应商也在经历了几十年的沧海桑田后迎来了希望的曙光。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