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终结销服分离拯救下滑销量!华为与赛力斯联手搭建“工作组”

图片7.png

近日,AITO问界发布了致全体合作伙伴的一封内部信。信中称,为强化双方联合业务更加深入、紧密发展,赛力斯汽车与华为共同决定成立“AITO问界销服联合工作组”,自7月1日起全面负责营销、销售、交付、服务、渠道等业务的端到端闭环管理。

在此之前,赛力斯和华为在问界品牌的合作中,分工不同,赛力斯主要负责生产和售后服务,也负责部分销售工作,而华为则主要负责研发、设计、销售、渠道、营销等工作,从这个合作关系中不难看出,华为负责了更多售前和“台前”的工作。 

WechatIMG2470.jpeg

这个合作方式充分利用了双方的优势,但随着问界交付量的提升,那些被华为流量吸引了的消费者发现,原来在华为门店买了车之后,提车和售后服务却要去与华为“无关”的问界授权中心完成,而这些授权中心基本是由赛力斯负责运营的,这让冲着华为买车的消费者产生了割裂感,而且从不少车主的反馈来看,赛力斯的服务水平确实不如华为。

基于这样的现状,双方成立联合工作组,全面负责问界的各个环节也在情理之中,但这样一来也就意味着,华为几乎参与到了问界的全部环节中,与自己造车已经没什么差别了,而结合华为的各种规划来看,此举或许还有更多深意。


动作频频背后:问界销量持续低迷


短期来看,华为与赛力斯成立问界销服联合工作组最直接的目的就是提升问界的服务水平,补齐问界的短板,刺激其销量增长。

2022年,问界绝对称得上是销量黑马,不仅首款新车上市后迅速月销过万,而且在去年后半程连续多个月销量过万,在只有不到10个月的首个销售年里,累计销量就达到了7.5万辆,令人瞩目。

彼时的热销让余承东高调喊出问界要实现年销30万辆的目标,结果不仅2022年没能达成这个目标,今年应该也无法达成。

图片9.png

进入2023年,受市场需求不振、竞争加剧等一系列因素影响,问界销量持续低迷,前五个月累计销量仅2万多辆,月均销量4000辆左右。而且一向积极参与新势力每月一号销量海报大战的问界,并没有参与6月份的销量比拼,看来6月销量表现不会太好。

这期间,华为不是没有采取措施,3月份时,AITO问界宣布更名为“HUAWEI问界”,想要借助华为品牌的流量再带一带问界,结果被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再次签发的《关于华为不造车的决议》“按住”,问界品牌终端不得不把刚刚换上去的HUAWEI问界标识又拆了下来。

4月份的上海车展上,问界M5智驾版正式上市,并于6月中旬正式交付,这被认为是补齐问界M5的智驾短板,将提升其竞争力;7月2日,问界M5标准版又宣布了预售价格,起步价比智驾版低了2万元。

图片10.png

问界显然希望借这样的产品组合吸引更多有不同需求的消费者,不过从终端反应来看,问界M5想再回到去年的热度恐怕很难,至于销量具体如何还要看市场反馈,但想要完成年销30万辆的小目标基本没有可能了。


打磨生态:弥合被割裂的用户体验


长期来看,华为与赛力斯成立问界销服联合工作组,很可能还有为华为智选车生态“提前练手”的打算。

4月初,在回应《关于华为不造车的决议》时,余承东曾透露,华为原本希望用HUAWEI问界作为其智选车生态模式的统一品牌,旗下包含与赛力斯合作的车型,也将包含与奇瑞、北汽、江淮等企业合作的车型,统一使用HUAWEI问界品牌,不再设定新的品牌,但因为领导不同意,所以不会再使用HUAWEI标识,而智选车生态模式不会改变。

换言之,华为智选车生态模式是准备在销售上采用类似汽车卖场的模式,在统一的华为智选车门店中,销售华为与不同车企合作的车型,而这些车型均将悬挂统一标识。 

图片11.png

问界销服联合工作组很可能就是为了实现这一构想所做的准备,就在这一工作组宣布成立的前两天,有媒体报道了华为智选车业务正在建设专门用于销售智选车生态联盟车型的汽车销售门店,门店将统一使用“问界”生态品牌,渠道布局方式包括新建和旧有门店扩容,将优先从原来的手机端门店投资人中招募。

从这个安排来看,华为将在自身原有的渠道基础上转型升级打造一套汽车销售服务体系,而正如问界车主现在“买车在华为售后在赛力斯”会产生割裂感一样,如果未来华为智选车生态成型后,消费者买车在华为,售后却要去赛力斯、奇瑞、江淮等诸多不同品牌门店,显然是非常影响用车体验的。

所以要想打通智选车生态,华为必须形成营销、销售、交付、服务、渠道等业务的端到端闭环管理,也就是问界销服联合工作组要做的事,而且根据报道,华为智选车生态门店将统一使用“问界”生态品牌,那现在就开始打造问界销服联合工作组,等到智选车生态铺开后,就可以无缝嵌入这个生态中去,而不需要再重新搭建服务体系。 

图片12.png

此外,得益于电动车的售后服务相对简单,所以华为打造这样一个服务体系难度和成本都不会太高,不过自己出手去组建一个能支撑年销30万辆,甚至更大规模的渠道体系,仍然需要很可观的投入,这毫无疑问会让华为智选车生态变“重”,这对于想以轻资产模式切入汽车产业的华为来说,并不是个好消息。

可惜,华为其实也没什么选择,自从其切入汽车产业以来,三种模式有两种都已经宣告失败,仅剩的智选车模式现在也陷入困境,华为不得不押宝这个看上去还比较有希望的“独苗”,而智选车生态铺开后,华为能否收获预期的成功,我们将持续关注。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