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理想能有什么可焦虑?

文|嗷嗷胡


刚好是去年的这个时候,何小鹏同学举手提问:“有哪个好产品是靠精准定位,在中长期可以获得优势或壁垒的?”——是的没错,已经一年了。


彼时蔚小理之间还只是初现参差,到如今人们已在讨论“蔚小理”之称是否已成历史。2023年的车市只有两片逆势向上的绿洲:一个叫理想,另一个叫比亚迪


全民焦虑的时代,理·逆势增长·全网顶流·想,似乎是最不可能有任何事情可焦虑的。但人性告诉我们也未必:得到的总是要比已经失去的更容易牵动神经。


落魄者自有落魄者的哀愁,但领先者也会有领先者的隐忧。反过来想,倘若领先者一旦领先便高枕无忧,那么这种领先大概率也只会是暂时的。所谓智者走一步看三步,居安者需思危。


任正非老爷子隔三差五就要念叨“华为离倒闭只差三个月。”


顶流成长的形象补全


道理是那么个道理,但今天的理想如日中天,状态宛如无懈可击的六边形战士。哪怕说每个人都需要时时刻刻焦虑点什么,似乎代入理想的角色,我们也找不出究竟有什么值得它生出哪怕一丝丝焦虑的。


图片


你不一定认同何小鹏暗戳理想的“靠精准定位难以长期占优”,这不重要。但对于理想的核心印象或者说成功主因,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定位精准+高效抠门+现实主义”可以说是正反两方的共识。


无论是理想黑还是理想粉,无论是理想牛B还是理想垃圾,试问理想何以取得今天的销量地位,会有人说因为开辟了增程市场、因为定位切准了目标人群、因为配置总能完美击中用户需求……


唯独不会有人说:因为理想汽车采用了极为先进的技术,理想是一家靠技术崛起的先锋企业。


无论是底层机械基础,还是前沿智能网联,理想都从不像是走在最前面的车企之一。哪怕是再挺理想的忠实粉丝,也多半不会把“技术”二字放在《理想为何成功》的第一章。


这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一个形象问题。理想实现了一轮爆发增长,现在它需要在公众察觉和疑惑之前,让自己的技术形象跟上快速提升的市场地位——理想不止是一家只会造“奶爸车”的产品定位成功者。



图片


今天的理想好比一支常胜之军,谁都肯定它的战绩辉煌。但当人们讨论起它成功的原因,总是排兵布阵、避实击虚、资源调配等“软实力”,而单纯的装备技术水平则从来不被认为是第一流。


技术形象不够突出,对于过去的理想不是问题,“奶爸车”足以撑起那家小公司的价值。但当“蔚小理”分化,理想走向大车企的新角色,“靠定位和抠门成功”的潜在公众认知就可能妨碍进一步的发展。


好在理想根本不等到这一潜在问题真的成为问题,在“奶爸车”带来的兴奋尚未有褪去迹象之前,已然拿出了能充分打破原有形象的技术成果。要想不焦虑的唯一方法,是提早多年提前“焦虑”。


首届“理想家庭科技日”,理想一口气公布了在超充纯电、智能座舱、智能驾驶,三大最热门核心技术领域的最新成果(哪怕搞起“科技日”也没忘了“家庭”的老本行)


高压纯电,憋了五年


800V高压纯电其实是理想的老战略了,早在理想ONE还在襁褓之际,理想就一直在念叨自己的“先增程、再纯电”思路,后者终于在五年之后到来。


两个月前上海车展,理想公布了纯电车型和高压超充的规划,自建超充站每站3个2C桩+1个4C桩。而本次家庭科技日上,理想宣布自研的800V高压纯电平台可实现5C充电效率。


此处的“C”指充电倍率,5C表示可实现最大充电功率(kW)是电池容量(kWh)数值的5倍。此前理想表示其4C桩功率可达480kW,而5C电池可支持500kW以上的峰值功率。



图片


5C电池匹配5C超充桩,可实现4分30秒充入200km、9分30秒充入400km、22分钟充入600km实际续航,已经与燃油车的加油效率相差无几。


难得的是理想同时给出了充电费用为加油费用的50%,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算出5C桩的充电费率。


充电网规划方面,除了年底前300座、2025年3000座的“小目标”,这次还提出了2025年高速超充站平均间隔要小于100km,2024年建成300个城市环线枢纽站。


图片


另一个吸引眼球的新玩意是自动充电机器人,此前特斯拉路特斯也推出过类似技术,但都未普及。理想的思路是借此,实现自动泊入、自动充电、自动结算、自动驶出的全程不下车体验。


肯定会有人觉得这没什么卵用,插枪拔枪多大点事。本胡必须提示一句:朋友你是没在零下10℃的5级北风天里充过电。


再多想一步,如同无线充电一样,自动充电枪也拥有更广阔的应用可能。比如无需等待全自动驾驶成熟,仅靠停车场内低速自动驾驶,配合自动充电枪可实现车辆充满后自行挪去非充电车位,减少无效的充电车位占用。


大模型大模型还是大模型


前有奔驰将ChatGPT引入车内,后有理想成为首个入局自研大模型车企。在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两大板块,理想的介绍过程夸张点说,三句话不离大模型。


图片


理想的Mind GPT,主要被用于提升AI语音助手“理想同学”的交互能力。比如一系列空间感知算法,实现更精准的人声定位、区分和识别;比如不同语言、方言、多重任务之间,无需人为干预自动分别处理。


同时作为一个认知大模型,Mind GPT同样拥有对话生成、逻辑推理等能力。不过发布会展示的能力状态貌似还比较稚嫩,“天津一日游”行程推荐的三样早餐里居然都没有煎饼果子,本津人震怒。


当然Mind GPT势必会在长期的训练和优化后逐渐成熟,而车载大模型也颇有想象空间。比如行程规划听似鸡肋,但电动车有时需综合考虑车速、拥堵、充电站位置、充电时长等多重因素,这恰恰是用武之地。


可以畅想一下,只需要对“理想同学”提出需求:“驾驶时长最少 or 到家时间最早 or 22点前到家而剩余电量最大化”,车辆瞬间给出一个充电站选择和行驶路线的最优方案……


图片


智能驾驶方面也获得了大模型思路的加成,理想的新工具叫做NPN神经先验网络。借此可以更快地实现不依赖高精地图的“无图城市NOA”,以及堪称个人定制的通勤NOA功能。


图片

目前北京市复杂路口NPN特征的覆盖情况


所谓NPN技术,不甚严谨来简单理解:在车辆经过复杂路口时会借助各传感器提取该路口特征,不断有理想经过路口不断提取,在云端生成该路口的NPN特征直到可用于NOA,城市NOA的可用范围也就随之得到扩展。


图片


后者则相对个人化,理想认为全域的城市NOA对很多用户非高频需求,而每天通勤路线是相对固定且高频的。通勤NOA可以预设路线,用数周的通勤训练和积累足够的NPN特征,从而激活该通勤路线的NOA。


笼统来讲,理想依靠NPN拥有了一条“无图”NOA的新思路。城市NOA不再需要等待高精地图缓慢的覆盖,理想凭借庞大的车辆保有规模,利用NPN来更快地扩展城市NOA的应用覆盖范围。


图片


除了超充、AI和智驾三大板块的最新技术成果,理想还带领我们完整参观了常州工厂。可以充分感受到,今天的理想对于自己各方面技术有着十足的自信,也希望建立起过去一直忘却的“技术人设”。


汽车行业有个怪现象:很多品牌都热衷于给自己安上一个“技术XX(XX为品牌名)”的title,美其名曰是自己“一向被誉为”,其实多半自说自话。


与其说公众真的关注技术,不如说公众关心的是技术人设。前者理应是后者的前提,但二者又并无多么必然的联系。


理想ONE诞生的那天起,“黑科技”不能说与理想八竿子打不着,只能说是毫无关系。提到理想人们会想到“脱裤子放屁”的魄力、想到准而狠的产品定位、想到洞悉国人的冰箱彩电、想到李想发微博怼人的干劲……


唯独不会想到像特斯拉、蔚来、小鹏那样(有时甚至游走于伦理与合规边缘的)对于技术先进性的执迷追求。


理想正在跃龙门:从一家“蔚小理”之一的创业企业,走向一家不靠烧钱自己养家的成熟车企。在销量和知名度腾飞之际,技术形象的缺位本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拖后腿,却又被理想的节奏或许是不经意间封住了。


图片


在科技日尾声,理想预告了备受瞩目的首款纯电车型,定名MEGA。这个名字被不少人解读为“Make EV Great Again”,理想表示MEGA将是一个移动家庭式的新物种,并且誓要拿下50万元以上销量冠军。


要在50万元以上市场站住脚,定位精准、配置慷慨、设计实用也许就不那么充分了。MEGA不仅真的需要理想的创新技术储备,也需要消费者建立起对于理想汽车技术优势的品牌认知。


当理想开始做这件事,现在,焦虑又轮到其他人了。


标签: 理想ONE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