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手上有绝活,肩上有担当,“工匠精神”激发出了新活力

  • 作者: 人汽
  • 2023-05-12 16:30
  • 1302

图片

作者:管宏业 王珊珊

大国工匠就应该有大国工匠的楷模与坐标!

2023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一汽-大众向吉林省图书馆捐赠《至精至善》工匠书籍,并举办“工匠文化图片展”,用以弘扬工匠精神、发挥标杆价值、凝聚奋进力量。

图片

据了解,《至精至善》记录的15位工匠都出身平凡,从学徒工、操作工,逐步成长为掌握国际先进技术的项目带头人,建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并带领团队奋勇攻坚,取得了系列国家级技术成果。通过这15位一汽-大众优秀工匠的成长故事和奋斗历程,展示出中国汽车产业从制造向“智”造的转型发展之路。

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内汽车行业,一汽-大众是首家为一线工匠著书立说的企业。

为什么如此看重基层员工培养,锤炼大国工匠?

图片

▲一汽-大众董事、党委书记、总经理 潘占福

一汽-大众董事、党委书记、总经理潘占福给出了答案。“百年汽车走到新旧交替的关键时刻,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汽车发展版图、重塑全球汽车产业结构,一汽-大众经过32年的发展,技术工人队伍建设成为一汽-大众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工匠精神已从理念变成制度,融入企业整体创新重要环节中。”

很显然,“工匠精神”已经成为驱动一汽-大众行稳致远的强大动力和传统基因。日前,人汽传媒连续走进一汽-大众长春、天津、青岛三大基地,通过对这些优秀工匠以及由他们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深入采访,不仅了解到大国工匠是怎样炼成的,更对一汽-大众稳固的领军者地位,有了更多心得与认知。


师徒制、传帮带

一汽-大众始终坚信:能不能造好汽车,关键在技术和管理,而技术和管理水平高下在于人。师徒制、传帮带是优秀工匠的最佳培养方式。我们注意到,在一汽-大众五大基地,优秀工匠都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工作室。这就是师徒制、传帮带的重要形式之一。

这些创新工作室围绕“攻关、创新、孵化、引领”方向,以“思想引领主题制、课题立项攻关制、经验横展共享制、示范激励荣誉制”为基础,成为锻炼提升、培育人才的重要平台。

作为一汽-大众的母基地,长春基地基于30多年的造车经验,已形成庞大的车辆制造知识体系,也建立了一流的质量管理体系。一直以来,长春基地非常重视知识经验的沉淀和传承,早在2009年就开始着力创新工作室建设,属于最早筹备工作室建设的基地。

图片

“当时要建这样一个劳模工作室,核心功能就是做技术员的培训和输出。之后围绕着技术培训职能,我们又延伸了三个拓展功能:技术攻关,技术转化,技术创新。”金涛说到。

金涛是长春生产整车制造一部焊装一车间的维修工长,也是一汽-大众建成的首个劳模工作室的领衔人,据其介绍,工作室在运行过程中,更多采用项目管理的形式。项目主要来源于工作现场的难点问题。

“在组成工作组的时候,我们会选拔相应的骨干人员和学徒工,共同参与到这个项目推进,由师父带着徒弟一起做,让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作用,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图片

▲一汽-大众长春生产整车制造一部焊装一车间维修工长 金涛

依托创新工作室平台,长春生产基地累计培养出劳模工匠30人(占公司劳模工匠总数的39%),成为培养劳模工匠最多的基地。近三年,长春生产基地累计攻关创新150余项,节创价值约2亿元。

从2018年建设“工作站”开始,一汽-大众青岛分公司已建成6个不同专业的创新工作室;先后培养了6名技师,3名即墨工匠,1名齐鲁首席技师;开展人员培训796人次,问题攻关28项,成本优化391万。

图片

图片

最年轻的天津分公司也已经拥有集团级创新工作室1个,省级(开发区)级创新工作室6个,天津市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1个;先后培养了滨海工匠1人,滨海技能大师2人,一汽-大众工匠1人;累计发表论文37篇,专利20余项。


“员工是创造价值的根本”

行业的任何一次转型,都意味着市场再分配、技术再更新。每个企业原有的技术与管理优势,都需要在数字化的平台上重新构建。一旦把个人融入数字化平台,劳模工匠的创造力会的到几何倍数的增长。

图片

如今,在一汽-大众培养出的数以万计的技能人才中,已经走出了一批又一批能工巧匠,在各自岗位上成为骨干精英。他们每年攻关重难点项目过百项,创造了数以亿万计的经济价值。这种成果,是院校教育不可能实现的。

牟少志是一汽-大众长春生产冲压中心模修车间质改工段工长、高级技师,在职17年来,先后参与大众、奥迪、捷达众多车型模具的验收、调试和质量改进,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累计攻坚难题150多项,节创价值6000多万元。凭借突出贡献,牟少志荣获今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当选吉林工匠年度人物。

图片

▲一汽-大众长春生产冲压中心模修车间质改工段工长、高级技师 牟少志

另一位工匠楷模范英男,首创人工智能算法对焊接过程分析,开发了包含质量前置管理、设备健康管理、成本监控、能源监控四大模块,攻克23个技术难点,节约开发成本500万元,零成本实现批量焊点0缺陷;降低焊钳停台40%,节约备件130万元;能耗降低8%。

在近日举办的“2023中国汽车行业智能制造专家交流大会”上,范英男被正式评为中国汽车行业智能制造专家库国家级专家。

图片

▲一汽-大众长春生产整车制造一部焊装一车间高级技师 范英男

牟少志、范英男只是一汽-大众庞大人才队伍的一个缩影。

一汽-大众实行部门推荐+公司评聘,逐级优选工匠人才,给予他们充分的展示机会,实现价值导向的机制。重塑竞争人才的职级薪酬体系。以每个岗位为基础,拓展员工的发展层级,构建任职资格标准,鼓励大家提升自己价值创造的能力。

经过32年的发展,技术工人队伍建设成为一汽-大众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工匠精神从理念变成制度,融入企业整体创新重要环节中。


从工到匠,由精入“智”

从工到匠,他们因坚守初心让作业成为事业;由精入“智”,他们用追求极致从制造迈向智造。

自1991年成立至今,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一汽大众30多款新车型的引进、开发,大量国际一流新设备的采用,激光焊接、全铝车身、新能源、无人驾驶等大批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造就了劳模、工匠们成长中最需要也是最重要的历史机遇。

图片

从2020年开始,一汽-大众启动了跨部门的数字化人才培养计划,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系统地培养人才。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一汽-大众在软硬件上的投入累计超亿元,除一汽-大众长春总部的培训大楼之外,在成都、佛山、青岛、天津,都各有一个培训基地。不仅建设了充足的硬件设施,更是搭建起完整的培训体系,通过各种培训形式为员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图片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基石,而培养人选拔人是基层管理者的天职。”牛广飞是一汽-大众天津分公司的一名工长,他认为,培养年轻员工的过程也是提高自己的过程,不断地在言传身教中,互相切磋研究,互相取长补短。

三人行必有我师。对于现在日益变化的技术更新领域,老员工的经验、年轻员工的创新和闯劲有机结合,是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获得重大突破的关键。

牟少志认为,未来数字化能够解决通用性工作的效率问题、生产组织的高度协同问题,包括小规模的个性化加工,但不能代替人处理复杂维修方案的策划,实施和审核工作。我们是数字化的推动者,而不是跟随者。学习技术,永远不会过时。

图片

师徒制、传帮带,即使在信息化、智能化大幅革新的当代也不会过时。谈起对工匠精神的理解,金涛认为:

其实人和海浪一样,不是一代人对一代人的颠覆,而是当前自己对曾经自己的颠覆,只要不断迭代进步,就可以一直是后浪。后浪和年龄无关,只和自己努力有关。

标签: 速腾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