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回首四十年,承载了几代人回忆的桑塔纳

​上世纪80年代,中国大力推进改革开放,经济随之迅速提升,人民的消费水平也日益增长,在乘用车方面有了更多需求。于是,1983年4月11日,第一台桑塔纳上海汽车厂成功组装下线。

它不仅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对于中国轿车来说具有划时代意义,更是成为当时上汽与大众合资谈判成功的关键因素。

打响合资市场第一枪:桑塔纳引领潮流

在桑塔纳的组装过程中,面对外方的严苛考验,中国汽车人本着迎难而上、坚持不懈的毅力和决心,以极高效率解决难题,让外方刮目相看、肃然起敬。一次性组装成功也增强了外方的信心,让双方都看到了谈判项目所蕴藏的潜力和战略价值,更让双方看到了发展前景,上汽大众随之落成。回想起上汽与大众的谈判,当时的主谈仇克毫不夸张地表示,从黑头发谈到了白头发,小姑娘变成了年轻的妈妈。

整个谈判长达六年,苦难重重,也正是这次的谈判,让中国的“合资法”诞生,为中国合资品牌树立了一个相互信赖的典范。同时上汽大众中外50%对50%股比的合作模式,对外方知识产权的尊重和消化等重要举措,都为中国合资品牌的迅速崛起做出贡献,开创了中国轿车业在合资中坚持自主的先河,大力推动中国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

而基于当时中国汽车工业与全球产业存在巨大差距的恶劣情况下,上汽大众坚持遵循德国大众的高标准,努力实现推荐零部件国产化,在不断坚持和努力下,零部件国产化形成规模。

与此同时,上汽大众结合中国市场需求及发展趋势,不断提升、研发改良产品,最终使得桑塔纳从仅有2.7%的国产化率,在十年内突破到90%。

可以说桑塔纳的国产化,不仅是上汽大众的一次涅槃重生,更是为开创中国当代轿车、中国汽车零部件体系与全球同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桑塔纳不负众望,为上汽大众捕获良好的口碑,在中国畅销了近30年,这也成为上汽大众一路常青的垫脚石。

上汽大众:自主技术的领跑者和开拓者

汽车行业发展的几十年里,上汽大众在中国汽车市场一直引领行业发展方向,这离不开上汽大众在“拿来主义”盛行的时代,义无反顾地走上自主研发的新道路。

上汽大众从最开始的组装厂,一路高歌猛进,将车型平台化,在引入PQ系列平台的同时,不断扩充研发实力,根据国情开启自主研发,陆续研发出符合中国需求的车型,包括风靡中国汽车市场的Polo,Passat等。而汽车平台化可以实现更高的集成度及共用率,让车辆的开发过程效率更高、零部件更加可靠。

近些年全新MQB平台的引进,让上汽大众的全系车型从平台化向模块化迈进,模块化可以实现多模块重组,丰富产品线,进一步降低成本,给用户带来更好的用车体验。在MQB平台之后,上汽大众继续发力,引入MLB平台,依托于平台的先天优势及上汽大众对中国消费市场的深刻洞察,于是上汽大众自主研发实力的巅峰之作——辉昂诞生了。

该车型针对中国路况细致调试,不仅是大众品牌首款中大型轿车,大众旗下等级最高的车型,也是中国C级豪华轿车细分市场中唯一一款非豪华品牌国产车型。

此后,全球汽车市场向电动化转型,上汽大众不遗余力地引进MEB平台,针对中国不同细分市场推出了ID.家族系列,表明了上汽大众作为传统车企,迈向智能化、电气化的决心。而在向数字化快速转型过程中,上汽大众也表示将在每一个用户触点上让“科技,与众同行”。

回首四十年,纵观桑塔纳、帕萨特、辉昂、ID.等系列产品,从第一辆CKD桑塔纳下线,到如今第2600万辆汽车驶下上汽大众的生产线,这条乘风破浪之路已经走了近40个年头。

如今,我们可以在路上偶然见到一台台充满个性的经典普桑,它依然是很多80、90后心中的经典神车。它的前世今生,是中国汽车工业洼地崛起的缩影,见证了上汽大众乃至中国汽车合资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全过程。相信上汽大众会秉承初心,向着未来不断创新出发。

标签: 桑塔纳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