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华为口中的“不造车”,其实只是换了个说法?


这两天,汽车圈和科技圈被一则新闻点燃: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署名发出公告再次强调华为不造车,有效期5年。同时,任正非还对华为标志在汽车设计上的露出提出了严格要求,强调不能使用华为/HUAWEI出现在整车宣传和外观上。

 

这一消息瞬间将余承东和问界AITO汽车推上风口浪尖。

 

大家都知道华为和问界是深度合作的模式。在车企与华为的合作模式中,华为作为零部件供应商、HI(Huawei Inside)以及智选车三类合作模式中,合作程度最深的是智选车模式,包括从设计到销售全覆盖,目前也只有问界AITO采用该合作方案。


基于智选车模式,华为则联手问界相继推出问界M5问界M7和问界M5纯电版车型。采用Huawei Inside模式的极狐车型月均销量不足千辆;而智选车模式下的问界,去年累计销量则超过7.5万辆。


问界与华为的智选车模式,不仅在造车上与华为进行深度绑定,在营销模式上也是与华为进行了深度绑定,一直使用“华为问界”的宣传标语,问界的展车也是直接摆在华为手机营业大厅中。因此问界的销量理论上有一大半其实就靠华为撑的场子。


但仔细想来,这件事虽然闹得沸沸扬扬,但实际上就是在往后的宣传语上的变化,对于华为目前本身的业务并不受影响,包括与问界后期的合作也是不受影响,无非就是不能把“华为”字眼加在“问界”之前,该怎么合作还是怎么合作。

 

而华为方面继续阐述:我们的战略没有变,华为不造车,也没有任何品牌的车。而是帮助车企造好车。

 

说明白点就是华为与车企合作的三种模式依然不变,依然为车企提供电气化技术、智能化零部件、软硬件技术、软件算法等。

 

此举在笔者看来,华为是要弱化在汽车圈明面上的存在感,以类似于全球第一大汽车技术供应商博世的模式存在于业界——消费者以后买车听不到华为的名字,但是只要跟车有关就始终绕不过华为,车企只要造车华为就会赚到车企的钱,消费者只要买车华为也会赚到消费者的钱。

 

尽管华为与问界在合作上,华为参与到整个环节已经无限接近造车,甚至于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问界几乎都算是华为的汽车代工厂,但事实上华为自始自终只承认自己是车企的供应商。

 

加上这次华为重申不造车,也就是换个说法罢了。即使华为不是亲自下场造车,但也已经间接深度参与到了造车。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