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天下车智|性价比低遭反噬,淦家阅可以带吉利回归龙头之位吗

近年来致力于高端化的吉利,反而被以综合成本低见长的对手杀了措手不及。


文/天下车智 思铭


银河的高调出世,开启了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的新年首秀,然而一切并不一帆风顺。

2月末,长安委托重庆一家律师事务所向吉利发出律师函,称吉利银河“银河之光”原型车涉嫌大量抄袭长安汽车已发布车型的外观。第二天吉利便在官微中发布声明,指出银河之光是吉利原创设计,完全不存在抄袭和侵权。


媒体随即发现,吉利银行系列设计师系从长安跳槽而来。2021年12月,陈政卸任长安汽车造型设计院常务副院长,3个月后,陈来到吉利任集团和设计总监。


设计师难免喜欢套用特定风格,说吉利抄袭长安多少有些冤枉。但吉利近年来如下饺子般推出新能源车型,银河短时间问世,造型与吉利现有燃油车毫无传承,抄袭虽屈,仓促推新却是难以否定。


近来,吉利销量先后被比亚迪、长安超越。自身致力于高端化,对手却拾起吉利昔日性价比武器,布局新能源技术,开发出低售价低油耗车型,在入门级市场中扼杀吉利。而吉利近年来尽管上马多台新能源车型,综合成本优势却并不突出,长此以往,恐怕难以回到自主第一的位置。


后来者超越前人难上加,银河L7综合成本不突出


这一吉利在新能源市场的新抓手——银河,2月23日在淦家阅的隆重介绍下正是问世,首款车型命名为L7。不同于几何与极氪另设独立品牌,银河定位吉利旗下新能源序列,仍被吉利品牌分管,且与几何品牌合并。


从已公布的配置、定价各方面看,银河L7都是以眼下最为热门的SUV——比亚迪宋DM-i作为对标对象。与宋DM-i一样,银行L7为插电混动车型,采用的是吉利雷神混动技术,银和系列15—30万元售价,切中的也正是大众主流区间,比亚迪半数以上车型亦在这一售价区间。


在第三方人士看来,作为插混市场的后来者,吉利很难超过比亚迪。但凡后来者,想要超越市场中有所建树者,改变消费者认知就存在一定难度。而从以公布参数上,比亚迪宋DM-百公里油耗4.4升,吉利银河L7仍达到5.23升,后者15万的起售价也高于前者。如此比较,银河L7综合成本优势并不突出。


汽车资讯公司So car创始人张晓亮告诉《天下车智》:“市场上和比亚迪DM-i逻辑相似的车很多,但销量都不高,技术不过硬是主要原因。节能是比亚迪的王牌,亏电油耗可以做到同级车型最好,银河L7从公布参数上看,还是要比比亚迪弱。”


尽管吉利造车历史更长,但在插混技术,发力时间比比亚迪晚了近4年。比亚迪首款DM-i车型2018年上市,吉利雷神混动首款车型2022年才问世。DM-i车型刚上市时售价高达16万,较高的售价也曾劝退大批消费者,以后才在技术迭代下降低成本。


易车研究院院长周丽君对《天下车智》表示:“比亚迪2017年出来DM-i技术,当时没爆发是因为需要三四年磨合期。任何新技术不是一出来就会有效果,吉利雷神也如此。2021年,比亚迪DM-i车型价格降到13万到15万,性价比一下子就突显了,再加上三年技术打磨,可靠性、稳定性提升,热销也就水到渠成。”


自主一哥之位拱手让人, 新能源核心能力尚需积累


即便性价比不及对手,也要将新车快速上市,不禁令外界怀疑,对于新能源汽车,吉利是真的着急了。


1月18日,淦家阅以阿甘的网名发布一篇《造车者吉利,坚定做我们该做的事》的新春寄语,发文的目的便是针对“一些不够自信现象,斩断短视与悲观的心魔”,当中提到的“造车非一日之功,领导者秀的肌肉是长期积累的底蕴,肯定不是一两款具有时效性的新产品”,更像是喊话比亚迪。


淦家阅都承认市场上对吉利已出现悲观情绪,也因近年来的吉利确实在数据上显现出到了发展转折点。2017年至2021年,吉利连续5年占据自主一哥之位,可就在外界认为吉利自主龙头之位难以撼动之时,杀出了比亚迪。


2022年,吉利总销量虽然同比增长了8%,但自主一哥之位却让予他人,比新进自主一哥比亚迪少了近40万辆,后者当年年销增长近100万辆。


虽然2022年吉利仍比长安销量高出4万辆,不可否认的是,长安也对吉利实实在在构成威胁,今年2月,长安销量达到11.8万辆,仅次于比亚迪,居国内车企第二位,比吉利同期数据高近1万辆。


吉利过往辉煌、对中国汽车业贡献难以置否,但其辉煌是根植于燃油车时代,到了新能源时代,吉利从自主领头羊变成了跟随者。


尽管淦家阅声称,吉利自2006年就开始布局新能源汽车,吉利早期的新能源车型技术较为落后。拿2019年上市的几何A来说,属于典型油改电车型,技术不占优势的几何品牌始终未在市场掀起浪花,如今与吉利银河序列合并。


对于为何没有积极转型新能源汽车,2019年末,吉利研究院内部人士还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新能源车型在当前市场占有率并不高,所以吉利并未大举投入发展新能源。


然而,市场的变化速度却超过很多业内人士预期。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只有4.6%。之后的3年,新能源汽车每年产销量都翻倍增长。2022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680万量,渗透率达到25.6%,这一年,吉利新能源车型销量占比为23%。


张晓亮坦言:“吉利在纯电上的核心能力包括经验,都需要慢慢积累。故事谁都可以讲,但具体成绩还是要看呈现的产品。现在朝新能源转型,就是看谁转型快。目前来看,吉利确实被动、转型的也慢了。”


布局高端战略层面失误,入门级市场被对手绞杀


新能源布局速度滞后市场,这一问题不止外界,吉利自身也意识到了。2021年后,吉利加大新能源品牌推新速度,先后推出极氪、睿蓝,业内人士透露,刚出世的银河序列,原本打算单独设立品牌,吉利最后在短时间内决定将其作为吉利品牌下一个序列。


周丽君认为,吉利存在的问题在于品牌太多、太凌乱,要迎头赶上,首先得把自己的品牌捋顺了,最好只留下四五个有竞争力的品牌。好在吉利如今当家人淦家阅意识到这一问题,最终在银河上市发布会上宣布几何并入银河,因为市场不需要那么多新能源品牌。


淦家阅接手吉利已接近两年,却是个实实在在老吉利,淦在2003年大学毕业后就开始进入吉利工作,历任过吉利子公司财务经理、汽车集团财务管理部部长、经营管理高级总监、高级副总裁兼采购公司总经理等职务。2016年升任吉利集团副总裁,2021年3月再度高升,成为吉利汽车集团CEO。


但吉利的失误,更多是在此前的战略层面。早该在李书福时代去大力布局的新能源,吉利出于“务实”精神,一直未对其大举投入。缺乏产品研发和推广经验的淦家阅,即便赶鸭子上架般,带着吉利追赶中国车市新能源化步伐,不免吃力。


燃油车时代,吉利作为第一家民营车企,靠出众的性价比,将国内汽车价格拉到10万以下。2016年起,吉利致力于开发高端车型,不曾想几年后已被以性价比见长的自主对手超越。


身为80后的淦家阅,在2021年开始掌舵吉利,却赶上国内车企从燃油车转型换道新能源汽车。作为个人,执掌吉利这一大型汽车集团可谓一次职场跃迁。但淦家阅的升职却没遇到吉利蓬勃发展期,2022年,吉利丢掉自主冠军之位,开始显现出被动姿态,淦家阅可以说“升不逢时”。


在就任后,淦家阅将吉利的重心放在高端车型的打造。2021年,淦家阅大力宣传的都为吉利新推出的高端产品——中国星系列,市场指导价达到13.72——18.72万。但吉利昔日以突出性价比撬动市场的车型,如博越帝豪销量均大幅下滑。而中国星系列也仅达到月销1万左右,不足博越热销时50%。


近年来新兴热销车型无一不是在同级别中综合成本较低车型,如特斯拉Model 3、比亚迪秦、比亚迪宋、理想ONE等。被吉利所舍弃的性价比优势,正在被诸多车企强化,并拿来攻克市场。


周丽君强调,新能源的竞争力并不在智能化,而是用节能技术给用户提出更突出的性价比,从而给用户带来的综合优势成本更加突出。


标签: 性价比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