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人汽」合资车企,穷途末路?

  • 作者: 人汽
  • 2023-03-11 11:25
  • 835

作者:谢人杰

合资新能源产品销售,目前什么态势?从统计数字上来看,感受也许不深。但只要走入门店近距离来看,那味道不止是酸爽,简直是惨绝人寰。


市面上的印象

大众ID不在内。门店里每天至少有一组客人是看ID的,而看GTE的则可能是从燃油车客户拉过来的。

BBA就不一样了,各有各的惨。宝马主销就是iX3和i3,优惠完了33.2万元、26.2万元。客户往往事先知道宝马有新能源,但到店印象可能是配置低、价格高。来这不为别的,就为坚定一下买国产新能源的信心。

图片

即便在BBA里面,奥迪新能源布局也算少的。门店目前只有Q4 etron和A6L插混在售。几乎没有客户奔着新能源来,都是店内转化考虑,一般都是家里已有奥迪车。品牌忠诚度看来还是管用,但转化率实在感人。

图片

奔驰客户来店,好几个月也没一个是来看新能源的,甚至根本不知道奔驰还有新能源。以至于破天荒有一个想看的,店内所有人脑袋里警铃大作,怀疑客户是厂家卧底。但不管来看啥,业务员都会带客户转一圈新能源,只要客户还没开始骂人,就硬推。因为店里有新能源业绩罚款措施。

门店教的话术,比较竞品是蔚来ET7。客观来说,EQE底盘质感确实比后者强多了。无奈客户只知道竞品,这就是问题所在。

图片

日系新能源?那更不用说了。就提一个,大街上真能看到丰田纯电,不是验证码,验证码太难看到了。屁股后侧写着丰田iA5,但中间挂着传祺标,让人非常纠结。


合资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当然,合资都有新能源基盘,虽然今年头两个月二线合资销量都有点崩,但要说马上卷铺盖,倒不至于。今年是桑塔纳引进40周年,当时出生的婴儿,如今已是人到中年。人犹如此,情何以堪。

引进的时候,德国人是奔着有枣没枣打三杆子的心态,当时唯一靠谱的消费就是大企业和党政机关,个人消费启动要在20年后。20年谁能预料,一个农业国(没错当时工业化尚未完成),变成如今世界上头号工业国。不但是头号,而且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所有工业门类和小类(41个工业门类、525个小类)的国家。如今工业增加值相当于G7之和,实际购买力更强于G7。

这样一个供应链最全、整车市场最大、研发专利群(去除外观专利)最多的国家,汽车品牌逐渐占优,很奇怪吗?

这也是美国押宝在芯片领域制裁中国的原因,因为没别的可押。

自然界中任何掠食者,都对快速移动的东西非常敏感,因为这标志着高优先级的食物或者威胁。同理,对远距离、慢速的东西,往往视而不见。人也是这种演化的产物。可能会夸大眼前局面的影响力,但忽略缓慢的长期积累效应。

那么,对于汽车产业,长期趋势是什么?很清楚,中国品牌群体崛起,合资地盘受到逐渐力度加大的挤压。

强的削弱,弱的遁走。合资不是永恒的,只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


是时候了

自从去年晚些时候中国品牌市占率站到50%以上的时候(1月份,中国品牌乘用车整体市占率为51.6%),趋势就已经相当明确了。

自主拿到一半以上份额,剩下的合资分。德系仍在22.9%,显示了品牌裕度和战略纵深;一度和德系几乎并驾齐驱的日系,现在市占率是16.6%;美系7.7%;韩系、法系合占1.2%。两者出局是早晚的事。其实从财务角度,他们早该撤了。扛着不认输,可能出于地盘考虑(在全球最大单一市场待不下去,面子上不大好看)。

新能源是行业亏损,但这只是暂时的僵局。很快就会变成一部分挣钱,另一部分出局。

比亚迪仰望吉利银河奇瑞火星(架构)、长安深蓝埃安昊铂、上汽智己。这些子品牌,都是去年到今年发布的。新势力当中,原本做中低端的哪吒和零跑,也纷纷发布更贵的单品。

为什么要往高端做?就是要利润。这个时候,合资在新能源合起来的市占率2.7%,基本躺平任锤。如今市场氛围、竞争烈度、行业整体能力,都到自主开始吃饼的时候了。


下沉市场:竞争的未来世界线

以前的中国品牌,都是躲着合资走,人家做啥,中国品牌就做差异化产品。现在市场上发新车的频率、宣传的声浪大于合资。尚未到结果水落石出,只是暂时占优而已。

合资规划的新能源,大多要在2025年之后上来,上来黄瓜菜都凉了。因为技术有继承性,新一代产品,无论采用多少新技术,对于老技术的继承,至少占70%,这样才能保障可靠性和研发周期。而E-E架构为主的平台化,则是缩短周期的利器。

合资大多还处于刚摆脱油改电,开始推出第一批纯血纯电产品这么一个阶段。实力积累促成市场格局改变,而公众的印象和消费偏好,则有明显的滞后性。四五线城市或者乡镇里面,宁要14万的合资师奶车,不要动力刚猛、百公里3个油的国产混动,不是他们对价差不敏感(这些人群恰恰对持有成本非常敏感),只是认知没跟上。

另外,车有社交价值。这是我们公认的,但我们的视觉死角在于,只承认豪车(譬如大几十万、百万级以上的)有社交价值,即开出去在熟人中有面子。我们只是不承认10万级的家用车,也有这个消费逻辑。

实际上有,就在下沉市场。我们犯了眼睛只盯着一线的错误,并自动替代成市场普适规律。中国市场之复杂,远超欧盟26国内部差异性。

这一部分市场的认知有滞后性,对合资和自主来说都有利有弊。新势力很少做下沉市场,但合资和自主都很重视。

合资如果将来发现在一线二线三线待不住,就只能依靠下沉市场,以空间换时间,谋求反扑;而对自主来说,原来的燃油车是“走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现在新能源要重新反着来一遍,早晚将下沉市场犁成新的利基市场,也就是说,早晚是盘里的菜。毕竟,百公里几元到30元的行驶成本,吊打燃油车(10万元级车考虑残值不是搞笑吗)。


趋势演化的证据

中国品牌原来走的是“给更多”路线,即底盘、动力、做工稍差,但舒适性装备多给一点。这一做法被嘲笑过很多次。

过去几年,中国品牌请了一堆老外设计师,把外观设计水平提升了。这几年,中国设计师也掌握了设计语言这玩意,还摒弃了“套娃”这个舶来糟粕。

新能源让动力的纸面实力,先打崩普通燃油家用车,然后再放大招,在“给更多”的路上迈开六亲不认的步伐。

满车屏幕、星空车顶、车载冰箱、座椅通风加热、埋藏式门把手、激光雷达、自动驾驶、6C充电、万物互联、智能助理……想到的都给堆上。在高端车上这么做,合资还扛得住,因为合资在高端也堆料。但十几万的车也这么搞,就有点“闪电五连鞭”了。人无我有,人有我骚。

还有一个迹象,至少今年中国品牌在发新产品、新车系的时候,没听到“性价比”这种词了。

这说明,至少在运营者这边,原来心虚的表现没了,自己都觉得自己强了。

就连各路水军攻击中国品牌的时候,以前一个“Low”字就行了,现在主要攻击词汇是血汗工厂、爱国营销、饥饿营销、抄袭特斯拉、骗补贴、可靠性差,反正需要费的嘴皮子多了。攻击焦点涣散的原因,反映的是什么现实呢?


人汽观察:

其实合资在中国进入下半场,不是将来时,而是已经发生的事实。当然,进度不一。简单说,普通家用车,三线先出局,二线边缘化,一线挣扎求生;豪华车纵深小一点,没有三线一说,二线已经润了或者接近润,一线互相倾轧。一线跨国品牌不会彻底出局,但是没现在风光是妥妥的。

去年现代-起亚加起来在中国卖30多万辆车,想当年单是现代也是过百万的级别。但不妨碍现代-起亚在全球市场表现强劲,拿到了第三。这说明中国车走出去,拿到市场、建立认知,只是开始的阶段。

对于发达国家市场来说,现代-起亚打的就是性价比、差异化。中国品牌出去,如果只考虑商业因素,干翻韩国人不在话下。但市场是很复杂的,比如韩国在美国做电池供应链、部署整车产能,毫无阻滞。换成中国品牌试试?

不过,假设中企出海未来遇到挫折,对合资来说也不是好消息。国内只会更卷,结果如何,不言而喻。

标签: 合资车 合资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