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关于威马近况,保障复工复产,变革亦是必然

​ 


三月,威马即将迎来复工复产的日子。


最近几个月因为种种原因,威马面临的困难诸多。一方面是企业端,尚在改革之中又要确保本月复工复产;另一方面是媒体端,铺天盖地的负面新闻,可谓是压得威马喘不过气。

 

不过对此,威马官方包括其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沈晖都对此有所回应,并且沈晖于近期也接受了媒体采访回答了关于近期经营的问题。不难看出,在这位履历丰富、经历过大风大浪的创业者身上的魄力所在。

 

对于当前局面,复工复产是首要任务,威马将全力保障本月中旬实现复工。同时,企业的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员工职责都要进行优化或者是变化。

 

按照沈晖的话来说:原本的经营模式和业务模式以及供应链研发的流程,都要有一定的变革,不然还是老套路,再给200亿无非就是再烧个五年,如果五年后还是这个模式…

 

对于威马而言,长痛不如短痛,虽然会损伤一些层面的利益相关方,但是复工复产、稳定持续经营,才能保障所有利益相关方。

 

因此,对于后续的经营,威马也做出了如下规划。

 

首先,就是全力保障在3月中旬复工复产,实现二季度如期在港股上市。当然,在实现复工复产的准备工作中,就同时在进行组织架构优化。企业一旦重新运转起来,不可能再停工进行变革。因此,这一系列动作必然会在正式复工复产之前完成。

 

至于二季度在港股上市,这就是为威马迈入下一阶段铺路。1月12日,Apollo出行发布公告称拟以20.2亿美元(约158亿港元)收购威马控股旗下WM MOTOR(威马汽车),与威马达成战略并购,同时威马也将获得来自港澳地区商业银行2.5亿港元、正威集团5亿元人民币、以及在D轮融资中最大投资方雅居乐再投15亿港元的三笔融资。

 

其次,就是业务模式的改变,降低运营成本,早日实现盈利。对于任何一家新势力车企而言,最终的目标就是实现盈利,多方面控制成本:包括生产成本、运营成本、人工成本,这其中牵扯到公司自身、员工以及供应链,这也就是为什么所有造车新势力盈利都难的原因。

 

第三个是技术输出、战略合作以及产品出口。作为中国首批造车新势力,威马在智能座舱、自动驾驶、三电系统等方面拥有技术底蕴,而现在很多跨界参与造车的公司,威马开放合作与其他公司提供各类技术支持,对于彼此的成长也是一种双赢。

 

例如威马下一步将与Apollo出行共同研发产品,覆盖超豪华、高端、主流三大市场,包括定价200万美元的Apollo跑车、定价60-80万元人民币的高端智能纯电车以及继续深耕15-35万元人民币的主流市场。这其中威马就将会提供技术支持、以及提供产能进行代工生产。

 

中国汽车出口也是一大契机。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国际上具有不小的技术优势,沈晖也透露威马和加州一家非常大的经销商以及当地合作伙伴建立沟通,下一步将开展出口业务。

 

至于前期威马在造车资质和修建工厂方面投入过多,导致后续经营中相对而言缺少资金这一步骤是对是错不好评判。如果在低谷时期去评判,可能多数人会认为是错的;如果在高光时期去评判,那就是一个具有高瞻远瞩的决定,往往高投入的项目回报时间也很长。

 

相较于当前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夺目耀眼的特斯拉、比亚迪而言,威马以及任何一家新势力都只是新人。特斯拉成立至今已20年,比亚迪成立至今已28年,而威马及同期新势力成立至今也就短短8年。

 

对于一个尚在造车行业蹒跚学步的8岁小孩而言,摔一跤不是成长过程中很常见的事情吗?




纯电车

纯电汽车专业资讯

公众号



标签: 威马 APOLLO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