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前驱、后驱和两类四驱,究竟哪种好,又是谁发明的前驱?

历史上,最早的技术全是后驱车,创办奥迪的霍希第一个采用前驱技术,这是技术的进步,懂吗?还后驱高级,真没文化。

这是今早看到的网友评论,其反驳的是“并非所有采用纵置平台的轿车都会有理想的操控,大众奥迪除外”的观点。因为德国大众集团以“MLB·平台”打造的纵置两驱车均采用前置前驱,这是典型的成本控制造就的畸形产物,没有什么争议;只不过其观点认为“前驱是技术的进步”究竟对不对呢?这是值得分析的话题。

当然至于我有没有文化并不重要,因为没有文化的人也可以使用和评论汽车嘛。

其描述中还有一点存在争议,“霍系奥迪是第一个采用前驱技术”的汽车品牌吗?

显然不是,奥迪创立于1909年,但真正用奥迪命名是1932年,在此之前的奥迪汽车显然是后驱,因为那时候就没有前驱车;在此之前奥迪倒是已经在研究前驱汽车,该网友描述的并不完全是错,但是所谓的“技术的进步”就不对了,DKW公司收购奥迪之后,需要的是让奥迪汽车进军廉价车市场,于是就要打造一种能降低车辆制造成本的驱动平台,奥迪承担的就是这项任务。

而定位高端的后驱车则是由其他品牌负责,所以奥迪确实最早开始研究前驱车,但是也确定了前驱平台是廉价车平台的基础。

奥迪的第一款前驱车叫做Front UW,只不过量产似乎比较晚(1935年)。

而且业内很多人都不认可这个说法,普遍认可的是第一台前驱车是由「安德烈·雪铁龙」发明,因为第一台真正的前驱轿车是由法国雪铁龙、德国奥迪和美国科德公司共同推出,这台车应当是Traction Avant。

所以奥迪讲得无非是奥迪的故事,在汽车发展史中,一致认为前驱车的发明者就是安德烈雪铁龙,第一台前驱车就是雪铁龙品牌在1934年打造;与其相信奥迪粉丝的故事,作为汽车行业工作者不去相信《汽车发展史》的描述?呵。

前驱车在诞生之后,反响如何?

可以说前驱车上市后至少二十年左右都没有获得市场用户的认可,前驱车的销量占比是极其低的。

原因很简单,因为前驱车的驾驶感受并不如后驱,脱困能力也有差距,当然都不如四驱;是前驱车的特点是将发动机恒横置于车头,变速箱也横着放,所以车身的重心就在车头。决定轮胎摩擦力的因素有两个,分别为轮胎与地面接触面的粗糙度和轮胎承受的压力;摩擦力和抓地力是两个概念,决定抓地力的因素也有这两个,令多出轮胎的宽度,因为不同的宽度有不同的变形量。

所以前驱车的特点就是前轮抓地力大于后轮,车辆转弯时的侧滑概率高。

同时在加速时车头翘起的瞬间会将重心挪到后轮,后轮压力增强,前轮同步减弱;可是后轮又变成了从动轮,所以起步时抓地力强也没用,最终结果只能是抓地力变小的前驱动轮容易打滑。

同时前驱在转向的时候也会输出动力,动力就会改变转向的感受,可以理解为扭矩转向或抢盘子;总而言之,前驱车不论是加速感受、转向感受还是操控感受都不如后驱,唯一的优点就是制造成本低,够便宜,可是早期有能力购买汽车的往往都是西方贵族阶层,这些车主并不在意车辆价格的悬殊,在意的是品质。

前驱车是什么时候开始火的呢?

这还得看法国。

安德烈·雪铁龙发明了前驱车,法国制造了前驱车,可是连法国有钱人都看不中这种车;真正喜欢这种车的是“自由法国”领袖夏尔·戴高乐,法国在二战中可以说是臭名远扬了,因其在抵抗德国纳粹的战争中,仅经历几十天就向纳粹德国投降了,结果还引出诺曼底登陆、美国大军在法国向法国女人泄愤,法国沦为美国眼中的“欧洲大妓院”以至于成为笑柄的后续。

但是戴高乐创立的“自由法国”(后改名为战斗法国)军一直在抗争,期间的故事就不赘述了,重点是戴高乐所能获得的资源是很有限的,打的也是游击战;此时所能获得汽车基本就是那些没有谁爱的前驱车,所以才有了这么个基础。在二战结束后,戴高乐就一直在推广法国品牌的前驱轿车,在上世纪下半叶里,欧美又经历了经济和石油危机;此时也没有了一般理解的贵族,所以价格低廉的前驱轿车才逐渐获得认可。

这就是前驱车的故事,其实这种驱动平台仅在技术层面肯定属于倒退,因其带来的是汽车驾驶品质的下降;前驱其实是一种以汽车体现出的“阶级化”,说白了这就是欧美区分普通人、中产和新贵族的存在。国内的汽车工业发展受到欧洲影响很大,在产业链基础过于薄弱的时候,不得不借鉴其供应链体系的建设经验,所以也出现了这样子的区分;不过肯定会变,因为现在自主汽车工业努力发展的是电驱动技术,电驱动技术带来的是“后置后驱”的普及,电动机的体积小巧,可以轻易的布局在后悬架之间或配合整体桥设定为驱动桥。

现在就有起售价不足五万元的国产微型电动后驱轿车,两厢小钢炮的后驱选项仅是12万级别,中型后驱SUV的门槛低至15万级别,中型后驱轿跑车的门槛也低至17万级别;这些车或为纯电动或为插电增程,都有强悍的动力,都能依靠后置后驱实现前后相当的轴荷和相当的抓地力,带来的是更理想的驾驶感受。

这些车的销量都在快速增长,这说明的是人们并非不知道前驱车的缺点,只是曾经的后驱车偏贵,综合考量还是前驱车划算一些;可是在有了同级同价后驱车且车辆更节能之后,再选前驱就是真不懂车了。

最后来一个不记名的统计吧,在这个基础之上才能获得最真实的答案。

(本文由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编辑发布,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