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对比K3、秦PLUS DM-i和逸达:自主品牌崛起了吗?

前段时间,起亚中国CEO杨洪海在其微博火力全开炮轰比亚迪事件之后,某博上的网友纷纷质疑“是不是为了宣传自家品牌而故意为之”。纵观起亚近些年在国内的销量,网友们的质疑也不失有几分道理。2016年,起亚中国市场的年销量为接近65万辆。这个高光时刻之后,起亚在中国市场的销量成绩可谓是每况愈下。2017年起亚全年销量几乎腰斩,降至35.95万辆。2021年销量跌至16.31万辆,2022年,起亚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仅有9.4万辆左右,其中销量最高的车型是售价不到10万元的福瑞迪,售价20万元左右的SUV狮铂拓界的销量仅为105辆。

从数据上看,起亚确实是越来越啃不动中国市场这块肥肉了。但是这也侧面说明了,近年来自主品牌的品质提升,使他们已经具备了与合资品牌一较高下的能力。就拿2月发布的长安逸达来说,8.99万元的起售价与K3持平,但无论空间、颜值、配置,还是动力,产品力已远超合资水准。不信?小艾帮你对比一下当下最火的三款A级车:K3、秦PLUS DM-i和逸达。


外观PK:谁最懂年轻人?


新款K3沿用了起亚家族标志性的虎啸式中网,进行了扁平化处理,蜂窝网状的进气格栅看起来极具运动感。狭长的LED前大灯内嵌T字型灯带,让整个车头更为扁平。此外,高配车型还配备17英寸亮面切削轮圈,看起来十分动感。车尾则采用了时下较为流行的贯穿式尾灯,灯腔底部采用熏黑式的设计,配合上翘的鸭尾造型与下包围的扩散器装饰,进一步增添了运动感。

秦PLUS DM-i 冠军版新增了墨玉蓝的车漆。采用“Dragon Face”设计的秦PLUS在车头部分看起来与大哥汉DM-i十分相似,贯穿头灯的亮银饰条点缀得恰到好处,超大面积的点阵式进气格栅则带来了不俗的视觉冲击感。车尾部分,燕尾式贯穿尾灯组和同色后唇也拔高了整车档次感,尾箱上方还略微上扬,营造出了小鸭尾的效果。

逸达采用了长安家族标志性的无边界格栅设计,看起来极具未来感。前大灯组造型狭长,灯腔内部使用了长条灯带加虚拟空间的直角光标元素,让整车的眼神显得更加犀利。新车还搭配了18英寸轮毂,采用五辐旋转式梯形符号轮辋,将力量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两侧鲨鱼嘴式进气格栅,则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感,气场的展现更加直接。

仅外观而言,三款车型设计上都有创新,起亚K3的风格偏传统一些,动感设计令受众范围比较窄,市场相对狭小;比亚迪秦PLUS DM-i 冠军版的设计很有时尚感,特别是熠熠生辉的前大灯,十分传神;逸达作为长安汽车高端化新作,设计上更有高级感,车头增加了视觉宽度,加上挺拔的车身轮廓,符合大多数人的审美。


性价比PK:谁能讨用户欢心?


改款后的K3采用对称式中控台,造型看起来较为平淡。10.25英寸全液晶仪表盘和10.25英寸中控显示屏是同级合资车型中的常规水准,虽然车机支持卫星导航、道路救援呼叫、4G网络、语音控制等功能,但最低配车型不支持OTA是一大硬伤,满足不了“常用常新”的需求。不过,自动空调采用触控式面板,配合LCD可视换挡杆,有着不错的科技氛围,这在合资车型中当属“好学生”。

秦PLUS DM-i 冠军版采用了环抱式座舱设计,加上曲线线条应用,拉宽了车辆的视觉感受。新增的暖阳棕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内饰配色选择,大量的镀铬与饰板纹理点缀拔高了车厢的档次感,同时8.8英寸液晶仪表也取代了现款车型上的“小仪表盘”。根据配置级的不同,新车将提供10.1英寸和12.8英寸旋转大屏给消费者选择,而且像卫星导航、语音控制、Wi-Fi热点、OTA升级等功能均为全系标配,可以说十分厚道。

逸达的座舱设计灵感源自开阔的地平线,给予驾驶者开阔的视野。新车还配备了13.2英寸竖向屏幕,内置MT 8666芯片,拥有每秒2万亿次神经算力。同时采用讯飞飞鱼4.0生态,不仅拥有强大的语音控制和语音识别率,还支持手势控制、车内拍照、车外灯光秀等丰富功能。此外,逸达还同时配备了DMS驾驶员监测系统和IMS乘客监测系统,可实现驾驶员疲劳监测、儿童安全监控、驾驶员健康检测等贴心功能,关心驾驶员的同时也关心同乘人员的状态。

从产品力来看,秦PLUS DM-i 冠军版和逸达的实力均不容小觑,两款车型不仅内饰设计美观大气,时尚科技配置也十分丰富。特别是逸达上,不仅有诸多“黑科技”赋能,还解锁了许多酷玩功能,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好感度飙升。相比而言,K3亮点似乎没那么突出,此次改款依旧走的是较保守的增配降价路线。如果以最低配车型进行对比,秦PLUS DM-i冠军版 55km领先型和逸达1.5T DCT尊贵型相比K3 1.5L CVT舒适版,均多出了驻车雷达、定速巡航、蓝牙钥匙、远程启动、车联网、语音识别等。无论是动力还是智能化方面,秦PLUS DM-i和逸达均优于K3。


动力PK:谁的表现更精彩?


K3提供1.5L和1.4T两款发动机,其中1.5L发动机最大功率为84.5kW,并匹配模拟8挡的CVT变速箱;1.4T发动机最大功率为103kW,与之相匹配的是7挡干式双离合变速箱。两种动力的WLTC工况油耗约为5.8L/100km。


秦PLUS DM-i 冠军版搭载的是由1.5L发动机和电动机组成的插混系统,其中驱动电机分为132kW和145kW,对应的纯电续航里程分别为55km与120km,零百加速时间分别为7.9s和7.3s。NEDC工况匮电油耗仅为3.8L/100km,对比同级别燃油车,无疑在用车成本上有着巨大的优势。

逸达则搭载了新一代蓝鲸NE1.5T发动机,最大功率为126kW,与之匹配的是蓝鲸7速湿式双离合变速箱,WLTC工况下油耗仅5.99L/100km。虽然油耗比K3略高一点,但逸达的最大功率要高出23kW,动力明显更加强劲,而且湿式双离合变速箱的平顺性也要优于干式双离合变速箱。此外,得益于方舟架构的多重动力兼容性,逸达还计划搭载长安智电iDD,这是一套能与比亚迪DM-i动力系统媲美的插混动力技术,优势十分明显。


这么来看,秦PLUS DM-i冠军版凭借新能源身份,在动力上优势凸显。K3虽然在同级燃油车中,动力表现强劲、节油效果不错,但在插混的降维打击下,难言优势。而逸达在新一代蓝鲸动力总成和智电iDD技术的双重赋能下,可以分别在燃油车市场和插混车市场分别“抢食”,有望成为A级车市场的一匹“黑马”。


爱点评

经过一番比较之后,自主品牌过硬的产品力令人欣慰,这不仅让以凸显性价比的韩系车“汗颜”,也让许多合资车型深感压力。从秦PLUS DM-i 冠军版7天斩获订单3.2万辆就能看出,好产品一定是由市场说了算。网友“一边倒”地支持比亚迪,说明了自主品牌已经具备与合资品牌同场竞技的实力。而在造车理念上,自主品牌已实现了自我进化和自我突破,竞争力不断在提升。甚至在新能源和智能化赛道,自主品牌“快人一步”,产品优势已尽显。一场厮杀已经开始,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的较量将更加白热化,市场格局正在重塑。小艾认为,自主品牌已经开始反攻,合资品牌的“舒适圈”正在被打破。从这点来看,起亚高管的愤怒是可以理解的,但与其和网友打嘴仗,不如集中精力放在提高产品力上。


标签: 自主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