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长安UNI-V 新款上市

够快还得够安全,方舟架构下的长安UNI-V你了解多少?

撰文|iDailycar  

近几年,自主品牌不管是在产品实力还是消费者口碑上都有了十足的进步,你会发现,合资品牌的生存空间已经被众多自主品牌所挤压。  

这种进步不光是设计更为成熟、配置更为丰富或是单纯智能化的进步,而是藏于产品表象优势背后的平台技术起到了更为关键的作用。  

此前,依托平台打造产品还都是合资品牌的专利,如今自主品牌已经在该领域取得了技术的突破。例如刚刚上市不久的长安UNI-V,凭借方舟架构的赋能,其在安全性能上面不光能够挑战一众合资品牌,甚至能够媲美素有“安全标杆”之称的沃尔沃。  

好的安全设计需要刚柔并济  

车辆的安全性指标向来是车企不惜笔墨着重介绍的部分,尤其是前段时间某合资品牌闹得沸沸扬扬的A柱事件之后,相信厂家也再次看到了消费者对于这一问题的关注究竟有多高。  

此前我们对于安全的评价会有一些误区,谁的钢板更厚、重量越沉安全性就越高,但显然以此来评价一台车的安全性过于肤浅。  

因为在碰撞发生时,硬的不一定能让乘员更加安全,如何让车身刚柔并济,如何平衡吸能部位与高强度防护才是一款车安全与否的关键。  

UNI-V在这方面给出的答案就是“方舟笼”车身。可以看到,在乘员舱的部分,方舟架构形成横、纵两个方向的多个传力闭环,以保证乘员在发生碰撞后的安全。  

在此之上,方舟笼又在乘员舱外部构筑了足够的碰撞能量卸载设计,例如副车架脱出结构,将部分碰撞能量卸载,减少对乘员舱的冲击。  

这一理念其实和“安全标杆”沃尔沃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沃尔沃旗下的产品之所以在碰撞中能够保持安全的乘员空间,便是得益于其高强度笼式安全车身的设计理念。相当于驾驶员的前后左右都被安全笼型结构围绕着,很好地保护了车内人员安全。  

据了解,依托于“方舟笼”的设计,UNI-V在车身上应用了高达70%占比的高强度钢,并且在B柱加强件等多个零部件使用热成型钢,门槛边梁等多个零部件使用超高强钢;  

根据拓扑优化技术,识别车身最优传力路径,强化关键结构刚性的同时大幅降低冗余质量。借助高强度钢的保护,发生碰撞的时候可以有效避免车身变形,沃尔沃汽车的硬度就可见一斑。  

我们都知道,在紧凑型轿车同级别市场中,一汽丰田卡罗拉和东风本田思域是该级别市场热度较高的车型。而这两款历经多次迭代升级之后,一汽丰田高强度钢应用比例均低于长安UNI-V。  

其中,2021款一汽丰田高强度钢比例仅为42%,远低于UNI-V。由此可见,在与合资品牌热销车型安全性竞争中,UNI-V的优势十分明显。  

其实过多官方的词汇在消费者看来就像是天书,换做好理解的话就是“方舟笼”设计就像是为车内乘员打造了一个坚固的“堡垒”。  

并且通过拓扑优化,在保证强度的同时做到了车身轻量化,使“方舟笼”又轻又硬。而这也让其获得了由中国汽车安全暨车身大会评选出的“2021中国十佳车身”的殊荣。  

不可否认,自主品牌受限于生产成本和技术研发能力等因素限制,鲜有车企采用高安全性的笼式安全车身设计理念。而长安汽车对“安全”上的追求,如今来看也绝非嘴上说说而已。  

主动安全助推全方位保护  

随着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加速导入汽车产业,车辆的安全防护属性已不在局限于被动安全层面,提供辅助功能规避风险的主动安全,则成为市场各方追捧的对象。  

同样以沃尔沃为例,CitySafety城市安全系统就是其保证被动安全后,对于驾驶“实战”的应对方式,主动规避事故总比被动应对事故要好得多。毕竟我们在购车之后,最大的愿望就是这辈子都用不到这台车的被动安全配置。  

在这方面,方舟架构赋予了UNI-V超越同级,甚至是合资品牌的软件实力。相对于同级的朗逸等车型,UNI-V在配置丰富程度上形成了越级的差异化表现,其实完全可以和沃尔沃的CitySafety安全系统相提并论。  

基础安全配置其全系标配了6安全气囊以及胎压监测,而稍微高阶一些的像AEB智能紧急制动辅助、LDW车道偏离预警、LKA车道保持辅助、LCDA并线辅助等众多人们耳熟能详的功能也都出现在了UNI-V的配置表当中,配合全速自适应巡航,除了减轻驾驶者压力的同时,安全性也有大幅提升。  

举个例子,当我们在早高峰拥挤的快速路上,不少驾驶者面对走走停停的道路加上温暖的阳光照进车内,困意很容易席卷驾驶者的全身,这时候要是走个神,那车头大概率会“亲吻”前车的尾部,给安全行车带来隐患。  

但是如果有全速段的ACC自适应巡航配合AEB等功能,这一现象就只停留在想象中,基本不会发生。  

其实,拥有以上配置对于一款紧凑型轿车而言已足够优秀。但对于想为消费者彰显科技实力的UNI-V而言,仅有这样的实力配置怎能对得起“华系崛起价值领航”的官方称号?  

为满足人们多场景用车需求,在方舟架构强大的软硬件支持下,UNI-V在道路或高速路段行驶时,还实现了一些IACC高阶驾驶辅助功能,包括UDLC驾驶员触发换道以及IRLC智慧推荐换道两个功能。  

那么,这一功能的日常使用场景又是怎样的?  

其实前者可以在驾驶员开启转向灯欲变道时,自动检测相邻车道空间及周边路况,若满足条件,无需人工操作,就可以实现智能换道操作,在省心省力的同时,还能避免驾驶员忘记查看后发来车变道带来的安全隐患。  

后者则能够在前方车辆行驶缓慢时,结合雷达、摄像头等传感器实时监测道路环境,并结合在线地图提供的路况信息,判断相邻车道是否更加通畅快捷,如果符合智能荐道条件,则会给驾驶员提出变道建议。  

如果是在高速公路即将驶出匝道的路段,系统还能够在车辆左侧车道行驶时,主动提醒驾驶员向右变道,避免错过匝道。  

这两个新功能,你很难想象这是一款售价仅为10万元区间的车辆所拥有的能力。而且对于一些新手来说,这两项功能也有着较高的实用价值。  

其实主动安全系统的加入就像是独自开车的时候,在副驾位置坐了一位始终帮你观察路况的安全员,在必要的时候对驾驶员进行提醒甚至规避风险发生。相信有了这位非常智能的安全员,UNI-V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每一次的出行安全。  

快与安全,我全都要  

动力、操控,这是之前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之间最大的差距,不过在方舟架构的应用下,UNI-V在驾控层面也展现出主流同级的高水准。  

经过特调的蓝鲸NE系列的1.5T发动机被放置在了UNI-V的引擎盖下方,138kW的最大功率、300N·m的峰值扭矩与同级1.4T、1.5T发动机相比已经占据优势,这让人不禁惊叹蓝鲸发动机的技术实力。  

同时,再加上运动版车型独有的排气声浪以及电动尾翼,不管是数据还是氛围都拿捏到位,相信坐进驾驶舱之后,驾驶欲望便会被瞬间激发出来,“爽”、“快”这两个字几乎可以概述这台车的动态表现。  

需要指出的是,UNI-V并没有因专注车辆动力表现,而就此忽略关乎到驾乘者最重要的安全性。  

方舟架构有一个特点就是低重心,众所周知,低重心能够为车辆带来更好的操控感,在快的基础上,要想保证安全就必须拥有良好且稳定的操控。  

如果你是一位追求操控感的驾驶者,试想当你在享受速度与激情时,没有良好的车身操控系统为保障,那么仪表盘中的车辆行驶速度越快,恐怕你的内心就会越恐惧。  

除此以外,悬架结构与调校也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UNI-V搭载了带横向稳定杆的加强型前麦弗逊悬架,后悬架则为多连杆式的独立悬架,但稳定杆衬套为加强型衬套,自带金属内骨架。  

所以日常驾驶的时候,良好的悬架加上高钢性的车身,赋予了UNI-V更大的横向稳定性,侧倾也会明显减少。  

而且,早在车辆建模过程当中就已通过大数据,将现实中的驾驶场景投射到计算机当中,通过系统计算使得方舟架构历经千万次进化,得到最优的悬架结构。以上种种做法首先是增加车辆在行驶中的钢性与稳定性,进而提升操控,并且通过技术手段,在舒适性与操控之间寻找平衡点。  

所以,无论是日常上下匝道还是山路过弯,甚至是赛道上的高速入弯,UNI-V都能给驾驶者带来更加极限的操控,同时也能带来更为安全的驾驶体验。  

当然,我们都知道,其实很多时候因驾驶员操作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就是大脑和车辆的动态响应不一致。在身体发出信号的同时,如果车辆能够带来安全稳定的操控,拥有“指哪打哪”的精准操控能力,那么在带来驾驶乐趣的同时,安全自然伴我们左右。  

以安全为基础,激发车辆的运动潜能,这是UNI-V不同于市场其它车型的理解,对于我们消费者来说,这自然是一个好事,因为其将运动的门槛进一步降低,不管你的驾驶技术如何,都能够在UNI-V上感受到乐趣,毕竟背后有安全作为支撑。  

总结  

主被动安全与驾驶层面,如何让乘员更加安全?UNI-V从三个层面向我们展示了方舟架构对于这一问题的理解,与此同时,也借此向我们展示了其超越同级,超越合资品牌,直指行业标杆的产品实力。  

而方舟架构作为一个先进、智能且不断迭代向前的架构,其不仅能够通过技术加速迭代产品升级,还能进一步提升长安汽车品牌整体影响力。  

可以预见,未来长安汽车的研发很大程度上皆源于平台架构的赋能,而方舟架构也会根据其汽车消费市场变化,及时调整市场战略和产品布局,为未来留下更大的发展空间。【iDailycar】 

标签: 长安 安全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