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汽车人】比亚迪秦Pro疑似“爆炸”……

在2021年1月1日实施的《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规定: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后,电池系统在5分钟内不得起火和爆炸。


文/《汽车人》齐策


距11月22日晚9时在北京中关村发生的“比亚迪秦Pro爆炸”事件,已经过去了四天的时间……

凭尔N路来,吾只一路去


面对EV热失控问题,特别是已经卖了好几年的那种早期产品,如果说厂家没有预案,不是没头脑,就是傻大胆。


要知道,这是个全民自带采访机的时代(录音+录像+朋友圈直播+社交媒体扩散),危机公关这碗饭,如今似乎吃得不容易(其实并不是)。


自燃事故发生在高速上,与发生在一线城市的商厦停车场,舆情控制难度截然不同。后者视频影像资料比较齐全,证据固化完整,事故发生到企业知晓,时间往往以小时计。从第一手消息源放出开始,公关就处于绝对下风。没准儿还是在媒体上获知的,这工夫,消息已经满天飞了。


吃瓜方有N个信源,而公关方则只有一张嘴,即便不惜工本,删帖时机也稍纵即逝。


第一信源来自车主本人(疑似)。


“当时在车上突然听见声音感觉不对,赶紧抱孩子下车逃跑,很幸运人都没事。做完笔录回到现场,看见车烧成这样,真的后怕。”


“我感觉现在需要一个律师……”



第二信源以一张现场图为主,很多自媒体分析都采纳了这张图片。还有很多短视频,拍了很多地面消防车的镜头,价值不大。这张灭火后的图片,系位于车头11点钟方向拍摄,等效距离七八米左右。


可以看到的前机盖揭开,前格栅被烧得有些变形。地下车库车位后面的墙面被熏黑,地面有积水,四门张开,车顶不知所踪。



第三信源也是一张图片,很少有人采用。角度和位置,刚好与信源2相对于车纵轴对称。这张图片的价值很高,可以清晰地看到是充电中起火(背后电缆伸出)。而图片背景白雾充斥,显然事故发生过去不久。


而且,可以清楚看到,最早的起火点既不是充电桩,也不是充电口,而是先在底盘烧起来,靠前驾驶位的正下方。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前机盖张开——可能是消防为了灭火而人为打开,不大可能被炸开,因为前机盖形状完整。


而且,根据更完整的视图判定,该车肯定是 EV,绝非 DM(PHEV)。理由是六角形前格栅内为矩形饰块,而非PHEV那种线性饰条(带进气口)。



第四信源,则是事故发生的第二天之后,中关村壹号地下车库,对该区域用绿色帆布围挡,这和第五信源互相印证了。



第五信源来自于星星充电运营方,称中关村壹号地下车库的充电桩“目前都无法使用”。


公关方则在23日回应称:“现场火情及时扑灭,未发生爆炸,也没有人员伤亡。车辆于2019年初销售,具体原因,将配合相关部门进一步调查。网传的起火车型 EV并不准确,起火车型暂未确认。”


矛盾双方,谁更可信


这和上述信源互相矛盾。当事方(疑似)和吃瓜方的视频、图片佐证相当有力,而公关方“起火车型未确认”,似乎它对自家产品的外形,缺乏起码的认知。


还有一个争议点,当事方认为是“爆炸”。据分析,当他听到“不对劲的声音”,实际上是电池泄压阀在释放气体,这是电池热失控的明显信号。车主立刻携家人弃车逃生,非常明智和及时。


在2021年1月1日实施的《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规定,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后,电池系统在5分钟内不得起火和爆炸。


至少,根据法规安装了泄压阀,为乘客逃生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公关方则认为“未发生爆炸”。其实电池热失控有很多级别,闪燃、燃烧、爆燃、爆炸,严重性依次升级。


全国科技名词委在1996年对这些术语有权威解释。“燃烧”是什么,大家都懂;“爆燃”是指以亚音速传播的声浪,无明显冲击波破坏;而“爆炸”则以超音速传播声音,有震耳的响声及震动感,冲击波有破坏力。


车顶不见了,而车顶框架尚存,是有爆炸发生的证据。而现场多人和保安人员,都证实“有巨大的声音”。


这一分歧,公关又输一阵。和“未能确认车型”是一个道理,公关方都有淡化事故的倾向。


各方共识,目前仅有“车辆系2019年初购入”这一条。如果是EV(三种型号),则肯定是三元锂电池。


敏捷型与犰狳型


截至目前,公关和官方只有初步回应。可以想见,如果没有外界持续压力,这一起图文并茂的事故,将和今年已经出现的100多起自燃事故一样,最后总归不了了之,不会有最终的调查报告(消防报告不涉及EV热失控的技术层面),也不会有产品召回。


除非同类事故一再出现。可见,即便情节生动、颇具戏剧性的车辆爆炸事故,因为暂时是“孤立”事故,不会给企业带来严重舆情后果。


因此,危机公关追求的黄金4小时、黄金24小时等,缺乏指导意义。而舆情专家所倡导的“对话比对抗好,温情比冷漠好,面对比回避好,主动比被动好,越早比越迟好,公开比掩盖好,负责比推卸好”,也不适应当下的局面。


在公关看起来,什么也比不上“苟着”好。


这是典型的“犰狳型”公关,遇到危险,就团成一团,硬壳壳裹在外面,让你没辙。私下里跟车主谈判,以补偿手段要求对方闭嘴。


这和特斯拉那种敏捷型公关,相映成趣。后者经常比交警抵达现场还要快(仰仗后台监控数据支持),经常试图在警察和消防队确认之前,把自燃车挪走,至少遮挡事故车(防止被拍),PUA现场质疑人员,动不动以“起诉”威胁(还真这么干了几回)。


只有懂国情的公关才晓得(当然也是因为没有技术手段第一时间反应),何必忙活出现场,有问题拖着就行。



目前,没有监管层面强制要求调查新能源“自燃事故”。背后可能的产品质量问题,基本靠企业自觉。厂家非常不情愿将问题打成“批次性问题”,这意味着大规模召回、数以亿计的费用和舆情被动。


到目前为止,飞奔的公关和法务,远远比不上看上去懒惰的同行们。成功拖到公众记忆消失,看上去一点都不难。没有问责,谁都想“苟着”,这才是问题所在。(文/《汽车人》齐策,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