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自主品牌转身后危机不减,「大人们」姿势错了还是时代变了?

“新四化”技术的持续发酵,让汽车产业迎来了百年难遇之变革。在用户价值观改变、新创企业们加速进入赛道与存量竞争加剧等因素的影响下,传统车企“转身”态势也愈发明显。


“转身”的本质,是企业在全产业链自我审视、自我进化的过程,传统领域中有利的要保留,不适应时代的要果断抛去;新生的事物,要选择性地去接受,形成差异化的竞争力。交叉于现实与未来之间的一道道选择题,决定了车企们能否获得让人满意的销量数据、营收利润与企业估值。

可以看到的是,吉利汽车、长城汽车与长安汽车三大自主巨头,均在新时代来临之际不断探索新四化技术的落地应用,实现产品、渠道乃至服务上的改变,为未来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而这场关于革新的马拉松,也因三方各自角度与力度不同,在资本市场引起了不同的反应。


数据显示,截至8月6日,长城汽车估值为3336.04亿港元,吉利汽车估值为2681.05亿港元,长安汽车是1476. 63亿港元。虽三者在销量上不相上下,但在市值上却呈现出了巨大的差异。


到底是什么造就了这种差异?


恒大一车未卖最高估值6000亿港元;2020年售出50万辆新车的特斯拉,将这一数字后缀换上美金……

从表面上看,任性的资本市场正按照自己的喜好,对全球汽车企业进行定价。然而,现实却可以用查理芒格说的一句话来概括,“宁可以合理的价格买入伟大的企业,也不要用便宜的价格买入平庸的企业。”对当下的判断与对未来的看好,是“特斯拉们”,以及长城汽车与吉利汽车拿到更多发展资金的原因。


什么是汽车行业的未来?毫无疑问是智能电动汽车。之所以智能电动汽车被看好,不仅是因为这类产品在环保与技术等层面的前瞻性,而是由于其具备更广泛的融合性,如餐饮、旅游、家居等各行业都被嫁接到了这一移动终端之上,其带来的影响比之智能手机只大不小,让传统燃油车的地位不再稳固。

特斯拉将汽车与科技牢牢绑定,恒大汽车背后隐藏的是地产龙头企业带来的广阔想象空间。面对该局面,大众集团也如履薄冰。赫伯特·迪斯曾提到:“如果大众做出的改变太小、太晚,那么可能面临可怕的后果,并不是每个人都在同样程度上意识到了我们公司面临的威胁。”


而这位大众集团CEO的话语,则从某种角度上说明了三者差异产生的原因——相比于长城与吉利,长安汽车作出的改变相对较小,“转身”的幅度与时代的变化有待于同频共振。


吉利、长城、长安,三巨头的机遇


以新能源汽车销量来看,长城汽车旗下欧拉品牌2020年售出新车56261辆,吉利汽车新能源销量数据为68142辆,而长安汽车在此方面则是3万余辆。


将目光延伸至产品,三者差异被进一步放大。长城汽车欧拉系列主打年轻消费者与女性群体,黑猫、白猫等产品在市场迅速走红,助推品牌迈入新能源汽车第一阵营。而吉利汽车则在全线展开新能源产品攻势,旗下几何、极氪两大品牌,成为纯电动领域的弄潮儿。

极氪001


长安汽车则稍逊一筹,目前仅有CS55纯电版、奔奔E-Star、CS15 E-Pro以及逸动EV460四款产品可选,迟迟难以摆脱油改电的阴影,且主要走量车型为起步价不到4万的奔奔E-Star,在新能源领域影响力逐渐式微。

长安汽车奔奔E-Star


然而,在技术层面,三者却并未产生明显的高低。聚焦于长安汽车,在新能源领域,早在2017年其便启动了“香格里拉计划”,对动力电池、基础设施、服务领域都有着明确的投资目标;而在智能方面,2019年长安汽车就发布了“北斗天枢”战略,在智能产品、智能制造、智能管理等方面持续加码。从整个布局与规划来看,长安汽车甚至走在了两者前面。

因此可见,对未来趋势足够敏感的长安汽车,对市场的触觉却有所延误。从长安汽车近两年的发展中能够看出,完善技术积累、建立智慧出行生态与实现品牌向上突破是企业的主要课题。在老对手加速扩张,与新对手层出不穷的背景下,重心转移的长安汽车难免在资本市场表现弱势。


长安汽车放下「自主销量第一」的光环


将目光倒回过去,这种厚积薄发的做法其实没有任何问题。但放在如今,市场竞争迈入白热化阶段,企业准备的时间越久,意味着损失的领地越多。同时,用户对新鲜事物的接纳与喜好程度已远非过去可比,相比于过去车企独立完成设计、研发、制造、生产的过程,他们更乐于与企业一起,完成整个产品、乃至品牌的塑造。蔚来的成功经验,其实非常值得借鉴。

当然,这里并非指的是将不成熟的产品或技术推向市场,而是专注于某一领域,以优质的产品、渠道与服务构建基本盘,与用户共创出符合市场需要与时代潮流的内容。UNI序列虽然是一个好的尝试,但品牌附庸的定位,实际上仍是在传统的土壤里栽种新苗,没有内部体系的独立,就没有思维上的彻底革新。


从现阶段来看,加速推进与华为、宁德时代的合作虽不失为一个良好的解决方案,但立足于未来,长安汽车或许更应该通过自建高端电动汽车品牌,将流量与数据,以及更重要的决策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或是从战略层面提出更加差异化与更具落地性的出行解决方案,实现用户感知上的焕然一新。

或许是受累于“自主品牌销量第一”的光环,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在产品与营销之间不断平衡,似乎无暇再顾忌其它。从更长远的角度去看,股价的低迷与利润的减少,并非是长安汽车现在需要关注的问题。摆脱资本、销量与历史的羁绊,面向新时代来一次真正的华丽转身,似乎才是长安汽车与更多传统车企们需要去做的事。


采写丨欧阳振军)



标签: 自主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