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车
浏览易车国际站
您是否想浏览中国自主品牌出口车型,可以为您切换到易车国际站。
679
造车容易,但想要造好车,造出有“技术日产”特色的车却并不轻松。
当新能源渗透率持续稳态在50%以上,自主品牌份额逐渐向70%靠拢,合资品牌市场份额不断收缩,智能化的下半场竞赛提前到来,所有人的知道,留给合资品牌布局和转型的时间不多了,2025年很有可能是个生死年。
对于在中国市场深耕多年,曾见证并推动了中国汽车市场“从小到大”全过程的合资品牌们而言,向智电时代转型转型的紧迫感已经越来越强烈。
2024年的广州车展就是对这一紧迫感的具像化说明,几乎所有合资车企都在围绕新能源和智能化发力,而让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东风日产。
与大部分合资车企还停留在单一的新能源维度的布局有所不同,依托于新能源架构下的首款纯电车型N7,东风日产不仅宣告正式进入了新能源架构造车的转型新阶段,通过高通骁龙8295P芯片,以及与Momenta联合打造的高阶智驾系统,东风日产更是一下子在智能化赛道上做到了起飞。
可以说,新能源和智能化,东风日产做到了同步发力。从竞争力来看,东风日产更是做到了把曾经落下的距离全部追了上来。
N7,技术日产重振的曙光
作为东风日产全新新能源架构的首款车型,N7从概念到量产只用了12到18个月的时间。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一般来说,一款新车从规划走向投产所需要的周期普遍都是在三年左右,而N7只用了一年半的时间。
对于一家以燃油车为主力的合资车企而言,想要在极限的周期内,造出一款基于全新新能源架构打造的纯电动车并非易事,在新能源的基础上,想要赋能以高阶智驾更是难上加难。
但无论多难,在新能源转型越来越紧迫的当下,东风日产必须要追时间、抢速度,更要秉持着为中国用户造好车的初心,实现颠覆性的创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在智电时代重振“技术日产”,为东风日产面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新阶段打下牢固的基础。
这也决定了,作为东风日产面向新时代的开始,N7的产品力绝对不能马虎,而从竞争力来看,东风日产N7称得上让人眼前一亮。
无论是在设计细节上的精益求精,还是致力于通过设计和功能实现美观和实用的统一,亦或者通过4930mm/1895mm/1487mm的车身尺寸以及2915mm的轴距表现,做到B+级车尺寸、C级车空间,都让东风日产N7在同级别市场尤显与众不同。
在高通骁龙8295P芯片,256G储存空间的硬件水准基础上,丝滑的座舱交互体验和毫秒级的功能响应,还有东风日产联合Momenta打造的高阶智驾系统加持下,基于端到端大模型打造的高速领航NOA,全场景泊车功能,城市记忆领航NOA等等功能,更是清晰呈现出了N7致力于赶超的决心和态度。
如果纯粹从产品竞争力来看,东风日产N7足以打破市场对于合资新能源“传统”、“保守”、“落后”、“单一”的几乎所有偏见。
造好车,不仅仅是产品发力
当然,为了将打破偏见进行到底,对于东风日产而言,产品力只是开始,N7也只是一个开始。
据东风日产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新宇介绍,为了给用户带来更多丰富和差异化的体验,在服务层面,东风日产还将通过独立的渠道体系和全新的、专属于新能源系列的服务管理,来提升用户服务体验。在产品层面,东风日产更是将加大上自研力度,同时与华为、Momenta等高科技公司合作,共同推动技术创新。
从产品到渠道和服务,从自研到合作,从当下到未来,东风日产面向智电转型,面向新时代“造好车”,并非只是停留在表层,而是将真正以产业价值链的形式推进转型。
“客观的讲在新能源赛道上我们合资企业的话基本上是慢了,然后我们自己的话也承认我们慢了半拍,但基于InChina、ForChina、FromChina这个策略,我们集中了全球的造车能力和本地研发,更重要的是我们要跟智能合作伙伴美美与共,强强联手。”刘新宇坦言道。
诚然,从目前的格局来看,自主新能源品牌的崛起给合资品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但合资品牌全球化的造车能力和全球化口碑,本土化造车经验,仍然是合资品牌转型过程中的关键推进器。
据了解,基于“GLOCAL”模式,通过高效整合股东双方的技术优势,东风日产目前已经开发了行业领先的原生新能源平台,还打造了行业领先的中央超算SOA电子电气架构,该架构可搭载当前最先进的高性能座舱芯片和智驾芯片,配合端云一体的AI大模型底座,可确保用户的未来体验持续迭代。
据刘新宇透露,通过全球化的造车能力+本土研发+智能合作伙伴的合作,未来东风日产还将基于整个平台延续出更多的新能源车型,并且速度也会越来越快。
“目前是N7的第一款是轿车,我们随后会有纯电、插混、增程三种动力总成车型推出。SUV也会陆续推出,两年之内我们推出5款车,5款车里就包含了三种动力总成和两种车身形式。”
红点观察:
从核心产品竞争力来看,东风日产N7显然与合资新能源过去的产品体验有着明显的区隔。在这一实质性的产品竞争力,以及东风日产从产品、渠道、服务以及战略合作等多方位的布局和规划之下,一个在新时代下更加创新的“技术日产”,无疑也将快速到来。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