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车
浏览易车国际站
您是否想浏览中国自主品牌出口车型,可以为您切换到易车国际站。
556
“狼”又来了!已经数不清是第几次传出雷克萨斯将要国产化的消息,从2006年至今将近20年间,“雷克萨斯国产化”的传闻一直不断。然而,一向追求高利润,以“全系进口”为卖点的雷克萨斯,这次好像真的要来了。
据多方消息证实,雷克萨斯已成功在上海锁定一块用于建设超级工厂的土地,且按照规划,该工厂将于2027年正式开启生产流程,届时雷克萨斯旗下的纯电车型都将在这座上海工厂实现规模化量产。
值得留意的是,此工厂并非采用合资模式运营,而是由丰田完全独立投资建设并拥有自主运营权的独资工厂。这一举措,难免不让人猜测,莫非是想复制特斯拉的成功?
近年来,中国进口汽车总量整体成下降趋势。据相关数据显示,今年1-11月中国进口汽车64万辆,同比下降11%,而雷克萨斯1-11月的销量达到了16.2万辆,同比增长了8.2%,成为了国内唯一逆势增长的进口汽车品牌。但实际上,这种增长的背后主要驱动力是车型的降价策略。
也就是说,雷克萨斯当前的销量增长并非主要源于品牌吸引力的增强、产品力的显著提升或者市场份额的自然拓展,而是依靠价格调整来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这反映出其在市场竞争中可能面临的一些潜在问题与压力。
雷克萨斯长期以来在全球豪华车市场享有一定声誉,尤其是在北美和亚洲部分地区收获了不少拥趸。其以精致的工艺、可靠的质量以及独特的品牌调性,塑造了一种高端、耐用且具有品味的形象。
然而,在中国市场,尽管其进口车业务也有一定规模,但始终未能达到与德系豪华三强(奔驰、宝马、奥迪)分庭抗礼的程度。此时选择国产化,表面上是为了进一步深耕中国这片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降低成本、提升价格竞争力,实则是在品牌价值与市场份额之间进行一场危险的平衡游戏。
在技术与创新领域,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势头迅猛,尤其在电池技术、智能网联系统等方面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雷克萨斯试图通过在中国建厂,与本土供应商和科技企业合作,获取这些关键技术,加速自身的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据了解,明年起,日本全力研发的全固态电池也将在丰田等企业电车上小批量生产并安装。
但是,技术合作并非简单的加法运算。不同企业的技术标准、研发理念以及企业文化存在差异,如何在合作中实现有效的技术融合,避免出现兼容性问题,同时保护自身的核心技术不被泄露,是雷克萨斯面临的一大技术难题。
从成本角度看,中国在劳动力、原材料供应以及产业集群效应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以特斯拉的上海工厂为例,其通过本地化生产,在零部件采购、人力成本以及生产效率提升等方面实现了显著的成本降低,进而能够以更具吸引力的价格推出产品,迅速抢占市场份额。
雷克萨斯显然也期望借助中国的产业优势,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空间。但这其中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成本降低的同时,能否保证产品品质不打折?一旦消费者察觉到国产雷克萨斯在质量上与进口版本存在哪怕细微的差异,都可能引发对品牌的信任危机,从而对其长期积累的品牌形象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害。
然而,品牌形象的维护与重塑是雷克萨斯国产化过程中最为关键也最为棘手的问题之一。长期以来,“日本原装进口” 的标签成为了雷克萨斯品牌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高品质、工匠精神以及独特的日本制造文化。国产化后,如何让消费者接受并认可国产雷克萨斯的品质,是品牌营销团队面临的巨大挑战。
从贸易角度看,雷克萨斯在中国建厂虽然有助于其更好地应对中国市场的贸易政策和关税调整,降低贸易成本,但也可能引发新的贸易摩擦。
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崛起,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出口量的逐年增加,一些国家已经开始对中国汽车产品设置贸易壁垒。雷克萨斯在中国生产的汽车如果大量出口到其他国家,可能会被视为中国汽车产业的一部分,那么它也将受到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影响。
此外,中国本土汽车品牌的崛起也给雷克萨斯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如今的中国汽车市场,本土品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技术突破和市场份额增长。像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技术、蔚来的高端服务体验、小鹏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等,都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国产化对雷克萨斯的挑战的确是巨大的,其势必会在国内汽车市场掀起一阵浪潮,但实际上,这第二条“鲶鱼”的出现,或许对于中国市场的发展来说是利大于弊的。
第一,国产化能够降低雷克萨斯的生产和运输成本,其产品价格有望更具竞争力,这将给同级别、同价位段的其他品牌车型带来价格压力,促使整个市场价格体系更加合理。
第二,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其他汽车品牌会加大在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提升产品的性能、品质和智能化水平。这将推动我国整个汽车行业的技术进步,加速新能源、自动驾驶、智能互联等前沿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第三,工厂的建设和运营需要大量的产业工人,包括生产线上的工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为当地提供了直接的就业岗位,零部件供应商的发展也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雷克萨斯国产化后,其生产、销售等活动也将会为当地和国家带来税收收入,从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
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迅猛,政策支持力度大且产业链完备,为外资企业提供了良好环境,但雷克萨斯能否复制特斯拉的成功,目前仍是存疑的。
首先,特斯拉当初进入国内,主要是因为上海政府想为中国汽车市场引入一条“大鲶鱼”,促进自主车企在电动化尤其是智能化技术上的发展。而如今,环境早就发生了变化,当下的国内市场几乎成了全球竞争最为激烈的市场,自主车企以及造车新势力的“卷”,甚至让有着百年造车基础的欧洲老牌车企都感到不适应,以至于销量持续下降。既然如此,中国市场真的还需要一条“鲶鱼”吗?此外,在德系一线豪华都销量下滑的情况下,中国市场真的还需要一个雷克萨斯这样的二线豪华吗?答案似乎不言自明。
其次,特斯拉当初之所以能进来独资建厂,固然存在着能够为上海当地带来就业、拉动经济方面的好处,但更为重要的是,特斯拉在电动化方面有着世界一流的技术。这意味着其国产化的落地,将会为中国市场带来电动化的成熟供应链,而这将大大促进中国本土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及壮大。
可以说,当下中国的新能源在全球市场之所以有着如此强势的地位,其实跟特斯拉的国产化有着非常大的关系,其地位甚至可以媲美上汽大众合资公司当初的成立,之于整个中国燃油车的发展乃至壮大的地位。
而计划步特斯拉后尘的雷克萨斯在电动化方面有什么?几乎什么都没有。作为丰田的高端品牌,雷克萨斯即便能得到丰田的赋能,顶多也只是混动技术上的。可问题在于,目前的消息表明,雷克萨斯的国产化,是计划生产丰田高端品牌的电动车的。在此情况下,雷克萨斯能否国产化,都是个问题,因为没有什么筹码去与中国市场交换?仅仅提供就业与增加GDP吗?上海方面未必能答应。仅仅为了经济收益,上海政府恐怕还没有那么急功近利和短视。
即便真的能够实现国产化,其国产化如何赢得市场份额,也是个大问题。毕竟等到在电动化方面并没有技术积淀的雷克萨斯在2027年于上海国产化,届时可能黄花菜都凉了,当下的中国汽车市场,每一刻都在日新月异,还要等三年才进来的雷克萨斯牌电动车,届时即便国产化了,还有意义吗?
更何况,等到如今卖不动了才考虑国产化,真的对其提振销量,获取利润有用吗?雷克萨斯此前之所以能够在国内卖得好,其实主要原因就是品牌价值,而现在,作为一线豪华的保时捷都卖不动了,雷克萨斯的品牌价值又剩多少呢?当下的中国市场并不缺一个过气的二线豪华。
总之,雷克萨斯的这一决策,不像是明智的决策,而更像是“病急乱投医”,在这种情况下做的决策,获得好结果的可能,恐怕微乎其微吧。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