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车
浏览易车国际站
您是否想浏览中国自主品牌出口车型,可以为您切换到易车国际站。
900
前几年新能源市场爆发前,大家对电动、插混和增程车的顾虑,主要是对于续航、充电的焦虑,以及电池的稳定性、安全性和耐久性上。
如今新能源份额超越燃油车,上面这些顾虑已经大大缓解,但消费者又产生了新的苦恼:
背刺。
前有方程豹豹5突然官降5万元,后有极氪001“一年磨三剑”,都引起了老车主的强烈反应,同时也让考虑入手新能源车的小伙伴们,有了成为“韭菜”的担忧。
今天,我们就详细聊聊新能源车频繁背刺的原因,以及作为消费者,还有哪些可以注意的地方,能尽量降低被背刺的概率。
01
背刺老车主成新能源主旋律,但原因各不相同
在我印象中,汽车圈的大规模“背刺”现象应该是始于特斯拉,首先是Model 3国产之后,价格相较此前的进口版大降十余万元,之后国产的Model 3和Model Y也都频繁大幅降价,前期、中期购车的车主,都遭遇了连番背刺,也曾一度引发老车主拉横幅、甚至闹车展的抗议。
之后较大规模的背刺事件,则是比亚迪一系列主销车型在2023年初陆续推出“冠军版”,整体配置不变的前提下降价1到2万元,出现了9.98万的秦PLUS DM-i。紧接着在今年年初,冠军版系列又全面更换为“荣耀版”,整体售价再度下调,“998”的秦PLUS变成了“798”。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官方降价幅度不小,但这两次改款上市之前,其实终端售价都已经有了一定的松动,再加上新老款的时间已经相隔一年左右,更多是在网上引发很多老车主的自嘲,而并没有引起群体性的抵制。但前不久的方程豹 豹5官降5万元,和极氪001的突然改款增配,都引发了老车主的强烈不满。
而在中国新能源品牌的背刺现象逐渐增加,“背刺鼻祖”特斯拉反而异常稳定,曾经大家预测的20万元内的Model 3没有出现,Model 3和Model Y的售价反而时不时回涨,且改款升级的节奏也慢了下来。
在合资品牌主导的燃油车时代,车型降价、改款的逻辑很简单,就是在销量、产能、库存几个因素下做出平衡,而如今新能源时代的降价、改款换代背后的原因,就显然要复杂得多。
原因一:随着成本下降而降价,在单车利润和销量规模上取得平衡。
此前在燃油时代的合资车企,追求的更多的是盈利,例如丰田汉兰达、雷克萨斯ES这种常年加价的车型,月销稳定在8千到1万辆,即便是适当让价可以大幅提升销量,但依然没有为了销量而去选择适度让价。
而和传统车企不同,特斯拉追求盈利的同时,也有着尽快拓展市场份额、增加销量规模的需求,所以特斯拉并不执着于单车的高利润率,而是在单车利润和销量规模之间取得平衡,形成一个比较良性的发展态势。
特斯拉国产后的数次降价,都是随着国产化率的提高,以及规模效应下单车成本降低来进行的,即便如此降价,特斯拉依然保持了良好的盈利状态,迄今依然是高端纯电车企中,唯一真正实现盈利的品牌。
原因二:为了激进的销量目标,强行对热销产品进行降价。
除了成本下降外,特斯拉前两年多次降价,还有和上海市政府对赌协议的影响——需要在国产后尽快提升销量规模,这也是成本降低之后,Model 3、Model Y在热销时依然连续降价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比亚迪自2023年开始推出的冠军版和荣耀版,背后的原因也更明确,不管是秦PLUS、宋PLUS,还是其它几款主销车型,在推出冠军版之前都已经是各自细分市场的爆款,但是要实现比亚迪对23、24年极其激进的增长目标,依然存在挑战。
2023年比亚迪全年销量302万辆,较22年大涨了118万辆,而对于2024年,比亚迪的目标是400-500万辆,需要在23年的基础上再涨100多万辆。在这个目标的推动下,秦PLUS门槛降到8万元内,为之后上市的秦L、海豹06的低价入市让出了空间。
不管是特斯拉早期因为成本下降而降价,还是比亚迪为了市场份额而降价,都和之前燃油时代纯粹的市场调节,存在着本质差异。
而除了这两个原因外,如今的新能源车企,也存在着迫于形势而不惜亏本降价的情况。
原因三:竞品压力过大,销量不达预期。
上面两种情况,都是在产品热销状态下,厂商采取的主动降价,而接下来要聊的两个案例,则明显是迫于市场的被动措施了。
首先是方程豹豹5,这款被视为坦克品牌强大竞品的硬派新能源SUV,上市后销量并不达预期,过去半年月均销量徘徊在2、3千辆的水平,于是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豹5官降5万,主销区间直接从30万元以上降到了25到30万。
其次是半年就推出新款的极氪001,它在今年2月份推出2024款之后,销量一路攀高,从此前的月均6千辆,逐步攀升到今年6月份的1.3万辆,即便如此,极氪001还是在8月份推出了2025款。
和豹5不同,2025款001引起老车主抵制的主要原因不单是新车价更低,而是补齐了2024款在智驾硬件上的短板,导致上市仅半年、以及最近刚卖出去的新车,瞬间落伍。
豹5官降和极氪001改款,看似背后原因不同,实际上都是面对市场压力的一种应对——豹5因为定价较高,上来后叫好不叫座,作为方程豹首款车型,其实对整个品牌及后续车型都会产生影响。此番调价其实不仅是为单一车型的短期销量考虑,而是关系着下一步新车的整体布局。
而极氪001则面临着小米SU7这个劲敌,后者产能提升、销量上涨之后,极氪001会受到直接冲击,必须不断主动去提升产品竞争力,在小米SU7交付周期仍然较长的窗口期,保持住高销量,拿下稳定的市场份额。
以上这三种情况,基本就能概括目前新能源车型的背刺现象,那么看清了背后原因,作为消费者的我们,究竟有没有尽量防止遭遇背刺的办法呢?
02
当背刺成为常态,消费者能做什么?
先说点让人沮丧的,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背刺是常态,不背刺车主的车企,才是非主流。
除了上面提到的中国品牌外,合资品牌的新能源车型,也不缺背刺现象。例如降到10万出头的大众ID.3,跌破20万元的宝马i3,以及门槛从最初近20万降到15万左右的smart精灵#1,对于早先入手的老车主们,背刺力度并不比中国新能源品牌轻。只是消费者大多习惯了合资品牌在燃油时代的终端降价,并没有像对待全新品牌那样,表达出过于激烈的不满。
不过我们要明白的核心问题其实是:遭遇背刺,并不等于你买到的车不值。
例如比亚迪荣耀版上市前的各个冠军版车型,即时放到现在,其动力、油耗、配置、价格,依然是有很强竞争力的。而刚刚被“淘汰”的2024款极氪001,如果没有2025款的出现,其性能、操控、电池、高压平台及各个豪华配置,也依然是性价比最高的高端纯电车型之一。
即便是方程豹豹5,同配置和现款有5万元的价差,但单看它的动力、尺寸、配置以及越野性能,也毫不愧于此前30万+的价格。
以上这些车型的“背刺”,归根结底是相对于降价或升级后的新款,所产生的心理落差。但不要忘了,此前用户愿意花之前的价格、买当时的车款,更多情况下,意味着车主对于产品本身是满意的,如果能避免无谓的对比,车子平时用是没什么问题的。这和买错车、或买到有问题的车,性质是完全不同。
而如果实在接受不了这种“背刺”,那我们在了解了车企背刺车主的几个主要原因后,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尽量去避开、或者推迟购买某些车型了。
比如目前在市场上已经开始普及的一些硬件配置,例如来到20万元以上,纯电车型都开始普遍配备800V高压平台、3C-5C高倍率电芯,以及插混、增程和纯电都普遍配备的骁龙8295级别的车机芯片,双目感知摄像头+激光雷达+英伟达Orin、或双Orin智驾芯片等一整套高阶智驾的硬件。
这些走在流行前端的配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都最好一个不落的全部配齐。
因为上述这一系列配置,涉及到日常充电、车机体验和智驾升级潜力,在有了这些配置后,这台车最核心的一些体验,在未来一两年里基本不会因为硬件的局限,导致体验层面和新车产生明显落差。
另外,如果对零重力座椅、高品质音响等舒适性配置比较在意,目前20万元以上、甚至15万元左右的很多新能源车型,都已经出现了,预算达到这个价位的话,也尽量选择具有这些配置的车型。
至于一些常规的舒适、便捷性配置,只要能满足个人的需求,未来即便车型改款升级,也不会让人产生强烈落差。
而对于价格方面的“背刺”,如果看中一款全新车型的话,最好是观察三四个月的销量表现,如果车企对其寄予厚望,但前期销量不佳,那么厂商很有可能在半年之后通过一些降价手段来挽救局面。
反之,如果你的目标车型卖得很好,短期内遭遇降价背刺的风险就小一些。
当然,这也并不绝对,2024款001就是在月销持续破万的情况下,突然推出了升级改款。而其它上市后就热销的车型,如果很快出现对自己产生明显威胁的竞品,也可能会以降价应对。
03
驾仕总结
说来说去,目前并没有什么万无一失的防背刺秘籍,因为当下的汽车市场,正处于一个非正常状态的剧烈变化当中,大量车企可以牺牲利润、甚至不惜用其它车型的收入,去力保某些处于亏损状态的战略车型。
如今20万元以上的纯电市场,真正盈利的基本只有特斯拉。而上市后供不应求的小米SU7,最近公布的财报显示其汽车业务还处于大幅亏损阶段,即便品牌号召力强如华为,鸿蒙智行旗下能走量、且盈利的车型,也依然是增程产品。
至于传统的合资品牌,在中国市场已经处于生死存亡的边缘,他们为了留下来,还能做出怎样激进的产品策略,现在也很难判断。
所以,在一个背刺是常态的时代,想要避免背刺,很多时候只是一厢情愿。如果真有什么能做的,我们认为就是选好自己当下非常满意的车型,提车后就不再关心未来变化,避免无谓内耗。买车就是消费,不要想成投资。
此外,就是也可以选择做一个等等党——不轻易上头,等到那个让你觉得无论如何降价、改款,都可以坦然接受的命定之车,也就无惧任何背刺了。
但话又说回来,假如买车也要像搞投资一样,如履薄冰,生怕踏空,那么买车这一典型的、本该充满愉悦和满足感的纯粹消费行为,其快乐程度也就消失了大半了吧。
(END)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