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易车国际站
您是否想浏览中国自主品牌出口车型,可以为您切换到易车国际站。
510
知嘹汽车/陈壹
“1061+410+900+424<3016”
“1601+284+478+175<3009”
......
开头列举两个算式结果,不是要给大家重温数学知识,而是想直观表达一个事实:中国已经是客观意义上的汽车大国。
2023年,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的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061/1601(万台)、410/284(万台)、900/478(万台)、424/175(万台),同一时期,中国的汽车产/销量为3016/3009(万台)。
无论产量还是销量方面,美、德、日、韩这四个国家加起来都不够中国打。
很明显,“汽车大国”的称号实至名归。
然而令人痛心的是,中国只是汽车大国,而非汽车强国:截至2023年,国产汽车的芯片自给率只有10%,90%的芯片需要靠进口。
芯片相当于汽车的大脑,在燃油时代,造一台汽车所需要的芯片数量是300-500颗,而在电气化时代,这个数字变成1000-2000颗,某些高端产品,甚至需要3000颗以上。
为什么新能源汽车是芯片“大户”?
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来,新能源汽车内置有三电系统,电机用来控制扭矩和转速,电控用来协调车内各系统的工作,这些都需要芯片的加持以保证正常运转;二来,新能源汽车对智能化水平有很高的要求,什么智能语音、自动驾驶之类的,没有芯片的支撑压根也没法实现。
根据权威机构发布的数据,去年我国汽车芯片用量大约是200亿颗,按照10%的自给率计算,其中有180亿颗都是从别人那里买来的。
可怕的是,随着电气化转型在国内的不断加速,未来这个数字肯定还会进一步增加,如果我们不能在芯片方面做到高度的自给自足,那就无法真正实现弯道超车。
换句话来说,国产汽车随时可能被人“卡脖子”。
其实早在2022年,就有业内大佬指出“中国的汽车厂商对供应链过度依赖,在造车这件事情上崇尚拿来主义”,如今回过头去看,国产汽车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崛起了,但内部隐疾却日益凸显。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尝试引入并学习国外的车规级芯片制造技术,可直到今天,咱们的芯片自给率依旧不尽如人意,这主要是因为车规级芯片属于高投入、长周期、低产出的高精尖产业,想要做到规模化生产本身就比较难,在世界范围内,知名的车规级芯片企业并不多,大家比较熟悉的可能就是高通、英飞凌、恩智浦等。
当然,国产芯片并不是毫无建树,吉利、比亚迪目前都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比如吉利的7nm车规级座舱芯片“龍鷹一号”,AI算力就比高通骁龙8155要强。不过在高端市场,国产芯片和进口芯片仍有较大差距,要想真正做到不受制于人,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写在最后:
“2025年实现芯片自给率达到70%的目标”......这是政府“十四五”规划提出的要求,有一说一,确实是极具挑战的任务,可一旦完成,中国就能迈入汽车强国的行列,也能在国际汽车市场掌握更多话语权,就如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说的那样——新能源汽车的下半场要看芯片。
知嘹汽车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