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车
浏览易车国际站
您是否想浏览中国自主品牌出口车型,可以为您切换到易车国际站。
1445
要说这两天最风光的车企,小米SU7必有姓名。
不仅车在巴黎奥运会大出风头,小米还秀了一把“人车家全生态”特展,就在小米大搞存在感的时候,隔壁的日企却正在悄悄退场。
最近,一条新闻火上热搜#本田关停两家合资工厂#,很快引起网友热议。
具体来看,本田关闭了广汽集团合资的其中一个工厂,该工厂预计将于10月关闭,该工厂开业近二十年,年产能为5万辆车,主要生产为中型车雅阁。随后11月,本田将暂停与东风合资的其中一个工厂,该工厂的年产能为24万辆。
有媒体指出,这将使得本田在中国的产能从接近150万辆降低至120万辆,甚至是日本汽车公司在华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减产。
随后广汽本田官方微博也确认该消息,同时表示:年产能5万台的第四生产线计划在2024年10月关闭,而正在建设的新能源生产线将在2024年11月投产。
要知道曾经县城人民最爱的车,除了BBA就是日系三巨头,本田的雅阁、CRV更是再高价也不嫌贵。
在中国突然关厂的本田,背后在打什么算盘?
01
一夜火上热搜,竟是“断臂求生”
对于关厂,本田公司发言人曾解释,这些调整是本田响应中国市场变化的一部分。
眼见舆论闹得沸沸扬扬,本田中国也发文称,本田中国实行产能优化,加速电动化转型,正在建设的新能源生产线将在2024年11月投产。
说白了就是战略性调整,这也被业内人士解读为虽然有关闭生产线的计划,但其实也将上新新能源车的生产线,关闭工厂的对冲。
目前,本田在中国拥有7条汽车整车生产线,合计年产能为149万台,这一关厂,显然会对产能造成影响。
冒着产能直观受损的影响,本田为何也要关厂?
从现实来看,这也是广汽本田面对不断销量下滑的有苦难言。
公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广汽本田累计销量为20.79万辆,同比下滑28.28%。照此趋势发展下去,全年的成绩单或许也不会太亮眼。
具体到每个产品就是,广汽本田的销量支柱——雅阁,今年以来其月销量一直在1万辆左右徘徊,在2、3月甚至下滑至6千多辆以及8千多辆。这与此前雅阁月销量保持在2万辆左右的成绩相比腰斩。
连县城人最爱买的神车CRV,这些年在同行的价格战下,优势也越来越小。毕竟同样的20万,BBA、路虎都能拥有,难免会抢走CRV的市场。
随着广汽本田销量的继续走低,广汽本田产能过剩问题也暴露在大众面前,与此同时,本田在华另外一家合资公司东风本田的日子也不好过。
有媒体报道,本田在武汉的一工厂将于11月份停产,本田在武汉的工厂为本田与东风合资的东风本田工厂。如此一来,本田在中国的产能从接近150万辆降至120万辆,成为本田在华规模最大的一次减产。
降本增效,成了本田当下的紧要事。
02
关厂=自救成功,或许是最大误解!
今年在中国关停工厂的车企,不仅是本田。
6月21日,日产汽车宣布正式关闭其位于江苏常州、与东风汽车合资的乘用车工厂,其年产能约为13万辆,占日产在华总产量的10%左右,该工厂的生产工作将转移至东风日产的其他工厂。这是日产在中国首次关闭乘用车工厂。
日系车纷纷在中国关厂背后,难掩盖一个现实:在中国的存在感以及豪车光环明显不如以往。
据乘联分会提供的数据,今年5月,日系车在华市场份额已降至15%以下,而自主品牌市场份额为57.5%。
数据显示,日产中国两大业务板块——乘用车与轻型商用车,销量同比大幅下滑23.56%,其中东风日产更是领跌,销量同比下降23.08%。
这种销量颓势也并不是一天两天。一方面,日系车的“集体造假”明显影响了大众的信任感。
前不久,丰田、马自达、本田、铃木和雅马哈发动机5家公司的共38款汽车及相关产品在用于量产的认证申请过程中存在造假行为。连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都严厉批评:“这损害了日本汽车产业的信誉,动摇汽车认证制度的根基。”
暴雷也早有预兆。2023年12月,日本本田汽车公司就因日本电装公司的燃油泵质量问题宣布召回超113万辆汽车,涉及26款车型。
另一方面,在中国重视的新能源风口上,日本车企的存在感就更低了。
面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崛起,日本车企虽然都加速了电动化转型,但表现不尽如人意。
比如日产纯电SUV艾睿雅,上市初期就遭遇了电池电量骤降等质量问题,还走不到价格战那一层,就已经跑慢于对手。
如果说集体“暴雷”是导火索,那么关厂也是意料之中,只不过,关厂也未必等于自救成功。
03
电车时代,本田要抓住两个关键词
不过话说回来,日本巨头还有名气和用户基数在,关厂显然不是停止,而是开始。
前不久,BBA等品牌纷纷退出价格战,知道自己在中国打价格战很难卷过对手,对于日本巨头来说也是如此。刀哥之前就说过,日本车企盲目卷价格战,不仅自降逼格,更严重的是损害品牌形象,属于两边不讨好。
裁员、关厂只是暂时的缓冲之计。在今年5月,广汽本田就已经被曝出现启动大规模裁员的计划,而广汽本田也对此回应称是为了保证公司的可持续经营、加速战略转型。
本田们要想真正重整旗鼓,有两个关键词需要好好把握住。
第一,是抓好新能源。
其实新能源严格意义上已经不算新风口了,尤其是中国同行已经卷到白热化。
本田并不抵触新能源转型。根据此前公开的内容,本田计划在2027年对燃油车型进行停产,在2030年前投入10万亿用于电气化并在2035年实现100%的纯电车型销量占比。
但从结果上看,广汽本田过去新能源表现并不好,旗下的新能源产品序列e:NP对整体销量的贡献度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其中e:NP1极湃1一直以来月销量保持在两位数。而今年4月份上市的e:NP2极湃2在5月份销量仅33辆,6月份销量也仅435辆。
与之对比,中国不少车企却靠新能源逆袭了。
只卖新能源的比亚迪,在2024年上半年销量为160.7万辆,成为同行难以企及的销量之王;吉利也靠新能源实现增长,CFO戴永称“本季度新能源的销量实现了14.4万辆,同比增长141%,增速也是跑赢大势的。”
可见做好新能源,依然是日本车企们寻求增长最有效也最保守的抓手。
第二,是打好王牌。
本田现在能打的传统车型,比如雅阁虽然销量暂有下滑,但影响力依然不容小觑。除了雅阁外,皓影也是目前广汽本田的销量担当,今年上半年皓影销量为5.1万辆,也是广汽本田相对成功的车型之一。
毕竟,出海也是日本车企巨头们销量担当的基本盘。在中国市场虽然卷不动同行,但在海外市场,日本车企依然相当能打。
比如本田CR-V一直是北美市场上的最成功车型之一,2024年上半年,这款SUV的销量接近200,000台;2024年,本田思域前四个月销量突破了100,000大关,其中在5月份更是大涨48.9%。
可见,名气和用户基数优势还在,本田们还有不少值得依仗翻身的长板,就算日企现在处在大颓势的环境下,能够及时认识到自己的劣势与不足,及时调整与补救,翻身也犹未可知。
但对于日企来说,随着中国同行也开始冲向海外,更需要内部来一场彻底的整容与动刀,才能有更大的求胜希望。
断臂求生,何尝又不是一个新的开始。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