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易车国际站
您是否想浏览中国自主品牌出口车型,可以为您切换到易车国际站。
1090
7月25日,比亚迪在河南开封举行了2025款宋PLUS DM-i和宋L DM-i的上市发布会。
整个过程没有太多的惊喜或者惊吓,典型的比亚迪发布会,讲技术为主。虽然两位老总“说相声”公布价格算是亮点,不过网感确实没有雷军、余承东这些人强。大家也调笑,比亚迪这些技术要是给雷军说,这个月的素材都够了。
相比于现场的其乐融融,个人其实更多的是感慨。尤其是看了入场走廊上对比亚迪宋一路走来的介绍,再加上发布会回顾中国制造发展历程的宣传片,作为老汽车人,真的能切身感受到国产车崛起的不易。
一部“宋史”,可能是半部国产车的血泪史。
(1)比亚迪“二代车”,出道即巅峰
宋属于比亚迪的第二代车型,包括整个王朝系列都是。它们代表着比亚迪继F0、F3这些入门代步车之后,首次冲向了主流的家用车市场。
2015年,比亚迪推出了著名的“542战略”,5代表0-100km/h加速5秒以内,4代表电四驱,2代表综合油耗2L/100km以内,宋是这一战略的重要成员,纯电续航70km,零百加速时间4.9秒,在那个年代就已经用上了极速电四驱系统。
当然了,在那个年代,宋的销量还是以燃油版本为主。2015年下半年上市,宋很快就进入了状态,2016年的累计销量就达到了10万辆,并且当年的最后三个月月均销量更是达到了1.6万辆。
这也是早期比亚迪少有的辉煌时刻,得益于当时国人对于国产车认可度的提升。比亚迪的车综合配置各方面都不错,也分到了一杯羹。在“双宋”的发布会现场,比亚迪也是盛赞长城汽车,说哈弗H6在当时是守住了中国SUV的长城。这并不是简单的客套话,国产车口碑的提高,哈弗H6绝对是值得载入史册的一款车。
2017年,比亚迪宋继续狂飙,不过这一年最大的功臣变成了宋MAX。这款售价7.99万-11.99万的MPV,上市非常短的时间就取得了月销1.5万+的销量成绩,一举成为比亚迪旗下最火的车型。
当然了,大家买这款车主要也是看重便宜加实用,“2+2+2”宽适6座布局在当时算是很超前的,第二排中间通道做到了190mm,比亚迪在当时的条件下算是做到了空间最大化。宋的车身刚度极高,一款MPV高强度钢材使用率做到了65%以上,在那个年代也是很稀缺的。比亚迪也是从那时候开始,闯下了公路小坦克的美誉,小磕小碰绝对没带怂的。
2017年到2018年,宋MAX曾经连续13个月销量过万,也是比亚迪这一时期最大的亮点。其实现在比亚迪重新打造一款15万级的紧凑型MPV,个人相信仍然会有很大的市场。
(2)陷入“至暗”,宋的挣扎期
2017年4月,比亚迪宋进行了“脱胎换骨”的换代。用上了第二代DM混动系统,并且实测百公里油耗做到了4.8L/100km,这个数据在当时是断档领先的。但实际结果却是,这次换代让比亚迪陷入了挣扎期。
新能源板块确实是火了,2018年宋DM的全年销量是39,318辆,这个数据在当时是极为夸张的。可以说那时候的比亚迪的插电混动车,在市场上压根没有对手。但对于当时的市场而言,新能源车远不是主流,当年国内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是3.73%。也就是说比亚迪做了那么多的工作,其实收效是很小的。
这种情况在2019年进一步恶化,新能源汽车补贴大幅退坡,相当于给了专注新能源赛道的比亚迪致命一击。这一年,比亚迪的净利润只有16.14亿元,作为老牌车企这个数字简直触目惊心。尤其那会儿特斯拉也进来了,很多人认为这只“鲶鱼”要分走比亚迪的大块市场。
话说回来,当时的国产燃油车倒是发展得不错,当年最火的SUV正是哈弗H6,卖出了45.26万辆,然后是宝骏510的36.14万辆,吉利博越、传祺GS4、荣威RX5这几款车的销量都超过20万辆,也都是红极一时。
那个时候大家对于国产车的接受度其实已经相当高,但前提是价格与合资车是“割裂”的。国产SUV的主阵地是13万左右,合资SUV的主阵地是20万左右,算是“井水不犯河水”。这种状态非常危险,一旦合资车开始集体降价,国产车的多年努力可能瞬间瓦解。
长城的魏牌,吉利的领克,都是这个时期诞生的。它们的目标也很明确,就是尝试着向上突破,尽量接近合资车的价位。从完成度来说,领克01、魏牌VV7这样的车,真的各方面已经不差合资车,甚至配置上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对于大多数的消费者来说,他们还不习惯花15万以上买国产车,这个偏见一直持续了很多年。
2020年9月,比亚迪发布了宋PLUS。个人看来,这款车是比亚迪对自己燃油车“生涯”的一次“总结”。
新车用上了当时最新的“Dragon Face 3.0”设计语言,设计强调宽体与低趴,这一点一直沿用至今。长宽高尺寸都超过哈弗H6,明明是中型SUV的身体,依然自我定义成紧凑级。
新车配上了当时最新的骁云动力1.5T发动机,最大马力达到185匹,最大扭矩288N·m,整机热效率38%。配置方面有NFC车钥匙,有远程网络控制,有副驾智能交互面板,这些在当时也极为领先的。
这就是比亚迪燃油序列最后的巅峰了,当年12月份比亚迪发布了初代DM-i系统,随后没多久宣布停产燃油车。怎么看这款宋PLUS都像是比亚迪最后的任性,证明我不是造不好燃油车,只是为了更好地推动新能源序列的发展,做了取舍。
(3)一骑绝尘,新能源旋风来袭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比亚迪DM-i推出即火,一下子就颠覆了大家关于用车的看法。不仅做到了“既要,又要”,还带来了非常多的“额外收获”。
以宋PLUS DM-i为例,首先要感谢的其实是比亚迪最后的任性。毕其功于一役的宋PLUS燃油版虽然没能热销,但它留下的“底子”是非常坚实的。强大的基础平台切换混动系统之后,依旧受益匪浅。举个简单的例子,宋PLUS DM-i的转弯半径只有5.55m,基本只相当于同级轿车的转弯半径,双车道可以一把掉头,这就是原始平台的“底蕴”。
而DM-i超级混动系统给大家的惊喜,那就太多了。首先性能与能耗的“兼得”,以往的燃油动力,往往马力大的油耗就高,油耗低的马力就小。稍微功率高一点的涡轮机,不仅容易有“烧机油”的现象,动不动还要加95#汽油。这方面做得最好的,应该是本田的L15C 1.5T发动机了,确实性能又好又省油,但价格不便宜呀,溢价都够加很久的油了。
比亚迪的DM-i不挑油品,动力上超过以往的燃油车,同时还极为节油。宋PLUS DM-i这样一款准中型SUV,亏电油耗居然只有4.4L/100km。除了动力强和节油之外,比亚迪还将纯电续航做到了100km以上,这让很多用户可以实现“可油可电”,或者“低速用电,高速用油”,最大化降低了用车成本。
当时大家总结DM-i的优势,是“快、省、静、顺、绿”。就是除了性能强,省钱,环保之外,加速还绝对顺滑,而且NVH表现极好,毕竟市区工况都是以电驱为主,静音表现是越级的。
可以说DM-i的出现,让驾驶提升到了新的维度,当然也让比亚迪一跃成为国内第一的车企。仅用了三年的时间,比亚迪的销量就从2020年的42.7万辆,增长到了2023年的302.4万辆,今年上半年更是达到了160.7万辆,说声一骑绝尘绝不为过。
(4)加量不加价,比亚迪的坚守
更令人惊喜的是,在取得了市场认可,取得了大幅度的技术领先后,比亚迪居然选择了一条完全不同的路。那就是主动降价,做科技普惠,这一点很令人佩服。
全新的宋PLUS DM-i用上了第五代DM混动技术,驱动电机最大功率提升了15kW,整个动力更强,并且亏电油耗降低到了3.9L/100km(NEDC工况),最高综合续航达到1500km。再加上后悬全系升级四连杆独立悬架,纯电续航提升,比亚迪本可以“要”个更高的价格。然而它依然选择将豪华版定在了13.58万元,这个诚意还是非常足的。
其实比亚迪把价格多定个一万,以它在如今市场上形成的“势能”,销量所受的影响绝对不会太大,但利润一定会高出很多,也更符合“商业逻辑”。但比亚迪并没有这样做,它的理念似乎一如既往,就是“赚自己该赚的”。
之前的重庆汽车论坛上,比亚迪公关总经理李云飞说过这样一句话,“电池材料降价车不降价,是对消费者的不道德”。这句话其实很不商业,因为商品的价格其实是由需求决定的,而不是由成本决定的。就像香奈儿的包包,我们都知道成本就几百块钱,但不妨碍它卖几万。不过比亚迪愿意这么做,大家也没什么不能接受的,除了对手们。
写在最后
作为老汽车人,看着比亚迪宋的一路发展,再看看如今的热度,很欣慰我们的国产车能走到如今这一步。
就像我前面说的一样,其实各个厂家都在探索破局之道。长城做魏牌,吉利做领克,奇瑞做出海,都是基于当时车企对形势变化的判断。不管市场往哪个方向发展,我们总会有“押中宝”的车企。只是比亚迪这把押得最准,走在了最前面,不过几大国内头部厂商也都赶上来了,上半年奇瑞、长安的销量都超过100万辆,吉利也超过95万辆。
比亚迪宋走过的这十年历程,可以说代表了半部国产车的血泪史。前半部分是奇瑞QQ、是吉利金刚、是比亚迪F3,后半部分则是哈弗H6带领的国产车崛起,如今比亚迪宋的“接棒”。
看到如今车企的互相攻击,我想说的是,最艰难的时间都走过去了,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吗?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