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2024上半场│燃油车两位数下跌,合资品牌再遭重创

7月8日,乘联会披露了最新一期乘用车产销数据。

图片

数据显示,今年6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176.7万辆,同比下降6.7%;上半年累计零售984.1万辆,同比增长3.3%。

而这其中,新能源车累计零售411.1万辆,同比增长了33.1%;燃油车累计零售573万辆,同比下降了13%。

这样的局面,对于高度依赖燃油车的合资品牌来说,无异于又是一记重击。

近年来,随着国内新能源车市场不断壮大,乘着这股“东风”,自主品牌,尤其是比亚迪、吉利等为代表的头部自主品牌,都吃到了巨大的市场红利。

图片

今年上半年,比亚迪销售新车超160万台,同比增长28.5%;吉利销售新车95.57万辆,同比增长41%。其中,抛开全是新能源的比亚迪,吉利汽车95万台总销量中,有32万是新能源车,占比34%,增幅超过了110%。另一家实现两位数增长的车企——奇瑞汽车,上半年的新能源车增幅也达到了181.5%。

但对于新能源战略始终迟疑不定的合资品牌,如今面临的则是另一种命运。

图片

根据乘联会数据,今年6月,主流合资品牌零售48万辆,同比下降27%,环比也降了1%。其中,德系品牌零售份额18.6%,同比下降2.6个百分点;日系品牌零售份额14.3%,同比下降3.5个百分点;美系品牌零售份额6.3%,同比下降2.9个百分点。

从2021年到2023年,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从41.2%,逐年递增到了47.3%、51.9%。今年4月份甚至攀升到57.6%。此消彼长之下,合资品牌的份额变化一目了然。德系车份额从22.3%萎缩到了18.7%,日系车份额从22.6%萎缩到14.8%,美系车从9.6%萎缩到6.7%,法系、韩系等等,也都逃不了“跌跌不休”的命运。

今年上半年,这股跌势更加明显。

图片

1-6月,主流合资品牌总的零售份额,分别为33.2%、30.4%、29.7%、29.5%、28.8%、27.2%,逐月递减。

而导致合资品牌集体“崩盘”的,正是他们原本赖以生存的燃油车优势。如今,这个优势正变得越来越微不足道。

发动机、变速箱等传统技术,早已经被自主品牌攻克;耐久性、可靠性......这对于换车频率更快且更在乎“冰箱、彩电、大沙发”的年轻一代来说,似乎没有太多说服力;至于日系车长年标榜的经济省油,在国产品牌的插混、增程面前,同样显得苍白无力。

图片对越来越多人来说,合资的“三大件”优势,远不如自主的“冰箱彩电大沙发”来得有吸引力

更要命的是,现在越来越多人压根就不看燃油车了。

对他们来说,同样是15万,与其买低配的CR-V或途观L,不如上空间更大配置更全更省油的绿牌混动,比如宋PLUS DM-i、银河L7深蓝S7等等,动辄就能一箱油1200甚至1500公里,这不比合资香多了吗?

至于合资车的保值率,在越来越便宜的车价面前,没有多少人感兴趣。

图片从去年的限时16.99万起,到今年的14.99万起,途观L见证了合资神车的衰落

消费环境的巨大变化,让合资品牌也越来越没了底气,这反映在了新车市场上。据乘联会统计,今年上半年,车市一共推出了11款燃油车,比2018年同期减少了31款。而新能源新车上半年一共推出了多达60款。

燃油车新品推出乏力,新能源车技术创新、新品竞争力不断加大,进一步助长了市场份额的此消彼长。今年6月,新能源车与燃油车的增速差,拉开到了55%。

于是,即使合资燃油车频出高额的让利政策,仍旧阻挡不了下跌势头。裁员、关厂,成了最常提起的关键词。

图片

一汽丰田停止部分生产线、日产宣布将关闭常州工厂、广汽本田启动大规模裁员......最近甚至还有传言称,一汽丰田销售总部将从北京搬到天津工厂,人员将面临大幅度调整和优化。

当然,巨大的市场压力面前,合资企业并没有就此“摆烂”,而是积极开始了自救之路。

比如,广汽丰田20年来首次举办科技开放日,意在强化科技标签,展示出多路径电动化技术,以及与华为、腾讯等联手开发的智能座舱,企图补足合资车最薄弱的两大环节。

图片

此前,还传出奥迪将与上汽集团联合开发专注中国市场的全新平台——“智能数字平台(Advanced Digitized Platform)”,并基于该平台打造全新一代高端智能网联车型;大众入股小鹏汽车,并基于小鹏最新一代电子电气架构,联合开发并集成到大众在华的CMP平台上;日产与百度签署谅解备忘录,双方开展在人工智能与智能汽车领域战略合作的可行性研究;本田公开了与华为、宁德时代等中国供应商的合作;马自达与长安汽车合作打造的首款电动轿车MAZDA EZ-6,在4月份的北京车展迎来全球首秀......

图片

这些举措背后,都展现出了合资品牌满满的“求生欲”,只是,成效如何还需要时间去验证。

可以预见的是,短期内合资品牌的日子仍会很艰难。那么,在更加艰难的2024下半场,他们还会有哪些自救举措呢?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