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比亚迪泰国工厂竣工,全球化新篇章正式开启,中国车企需合力


7月4日,比亚迪在泰国举办了第8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仪式,同时宣布在泰国的罗勇府工厂正式竣工。


依然是典型的“比亚迪速度”,泰国工厂从开工到投产只用了16个月。当然了,比亚迪的销量增长其实比这个更加可怕,2020年销量还只有42.7万辆,今年上半年已经卖出了160.7万辆新车,这个速度在整个汽车史上都是独一份。

比亚迪的销量增长为何如此之快?它的后续发展方向将会是怎样的?个人的一些见解,与大家分享一下。


(1)销量秘诀,在于“不讲理”?


6月份,比亚迪卖出了34.2万辆新车,这个数据已经超过巅峰期的南北大众之和了。


比亚迪不是替代掉了某个品牌,而是彻底改变了汽车市场的某些规律。它所打碎的这些“潜规则”,其实恰好是它的成功之道。

2021年,比亚迪来了一波“三箭齐发”,发布了秦、宋、唐三款车的DM-i超级混动车型。相比于之前市场上的德系、日系混动,比亚迪DM-i主打的就是实用。有着媲美德系混动的性能,秦PLUS DM-i实现了7.9秒的0-100km/h加速,同时还有不输日系混动的省油表现,亏电油耗只有3.8L/100km。关键还是可油可电,基本上将用车成本降到了最低。


最关键的当然还是价格,以往要15万+的插电混动轿车,比亚迪只卖10万,绝对是“买不到吃亏,买不到上当”。因此比亚迪这三款车都是推出即火,当时最高峰时期积压的订单超过80万辆。


如果说最初的“定低价”对比亚迪来说是无奈之举的话,毕竟那时候品牌弱势嘛,那之后比亚迪的表现就完全是“逆市场”了。


2023年2月,秦PLUS冠军版降到了9.98万,2024年2月,秦PLUS荣耀版降到了7.98万。这两次降价完全是主动降,就是销量并没有明显的波动,为了实现更高的市场占有率,比亚迪选择了牺牲部分利润继续冲击市场。


再加上DM5.0上市,秦L升级为中型车,亏电油耗做到了2.9L/100km,依然只卖9.98万,这下子市场是彻底遭不住了。

这些做法完全是“逆人性”的,当你付出很多努力取得成绩后,第一反应是继续承受痛苦,还是赶紧享受享受?当你有新的技术推出,是尽量卖高价获取高额的回报,还是给出更低的价格?


最近两年,比亚迪做的都是这样“逆势而为”的事。比如把热泵空调配到了海豚这样10万级的小车上;比如全系切换成磷酸铁锂启动电池,做到了“小电瓶”终身免维护;比如大幅降低了维修保养的价格,汉DM-i这样的C级车大保养价格1200元不到;比如最近开始卖保险了,就为了自家车不被保险公司“杀猪”。


这些事有些消费者感知比较强,有些消费者感知相对比较滞后。比如降价感知就强,保养价格低感知就弱。但相同的一点就是,比亚迪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降低了大家买车、用车、修车整个周期的价格。


从长远来看,个人觉得比亚迪会不断从它的这些布局中受益。就是这种“不讲理”的玩法,彻底打破了汽车行业一些“约定俗成”的东西,让它近几年的销量爆发来得如此生猛。


(2)出海加速,以技术换市场?


2023年,比亚迪乘用车的出口销量是24.3万辆。2024年1-6月,比亚迪的出口销量是20.3万辆,同比增长了173.8%。包括刚刚的泰国工厂竣工,都指向了一点,那就是比亚迪已经将出口的重要性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之所以将泰国作为突破口,比亚迪也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

总体而言,当前的海外汽车市场,应该主要是三大块。


北美有着年销1500万辆以上的大市场,现在的新车平均成交价(税后)已经涨到了4.7万美元,相当于人民币大概34万元。欧洲市场同样巨大,拥有年销1200万辆以上的规模,而且平均车价也不低。再就是东南亚、中东、南美洲、非洲等第三世界国家,销量相对分散,当地的消费能力没那么强,但规模同样不小。


目前比亚迪的做法是双管齐下,在第三世界和欧洲市场同步发力。除泰国外,比亚迪在匈牙利、乌兹别克斯坦、巴西等国也建立了乘用车生产基地。就是最大化降低制造成本,融入当地的产销体系。

作为“后起者”,比亚迪的海外战略是“以技术换市场”。就是将更先进的产品以及技术带到海外市场,在分享技术的同时,提升当地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进一步做大做强。


以泰国为例,之前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只有不到5%,比亚迪等车企进入后,这块市场迅速增长到10%以上,国产车的销量也随之提升。比亚迪也已经与土耳其达成协议,将在当地建设价值10亿美元的电动车工厂,作为后续进军欧盟的桥头堡之一。


这些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尝试,为国产车生活空间的拓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3)国产车在一起,世界大有可为?


今年以来的汽车市场骤变,也引起了非常多的争议。合资车全面溃退,部分自主品牌销量下跌,全行业开始讨论,究竟出路在哪?


个人看来,中国汽车品牌“在一起”,大家齐心协力稳固国内的市场份额,同时对海外市场各个击破,或许是最好的选择。

我们看一下比亚迪泰国工厂竣工的宣传片,2分多钟的视频,比亚迪自己内容的占比还不到一分钟。网友们感慨,这不像是一家单独车企的宣传片,更像是中国制造的宣传片。比亚迪花了大量时间介绍我们家电、手机再到汽车的崛起。甚至最后提到的11大品牌,比亚迪也将自己放在了最后,甚至将竞争对手,出海的“先驱”上汽和奇瑞放在了自己的前面。


这也是比亚迪一直提的点,中国制造、中国汽车要“在一起”。事实也是如此,虽然上半年比亚迪的销量突破了160万辆,其实长安和奇瑞的销量也突破了110万辆,吉利的半年销量超过95万辆。在此之前,国产车销冠年销量也就在100万辆左右,这在当时就是天花板了。


为什么比亚迪没有吃掉奇瑞、长安们的市场?当然是因为吃不掉呀,大家各做各的,各有各的市场,有什么可说的。比亚迪相比合资有优势,长安也有呀,像深蓝SL03深蓝S7这样的车,相比合资的轿车、SUV也属于降维打击呀。


国产车当然要“打架”,但只应该是产品层面的竞争,谁能提供更符合消费者需求的车,而不是无底线的抹黑。事实上,哪怕是抹黑了对手,消费者也往往不会对这样的品牌有好感。

出海其实也是一样,海尔出去了,其实美的、TCL出去也是顺理成章。同样的,奇瑞、上汽、比亚迪出去了,更多的国产车出去也会更加顺利。就像我们说德系车、日系车、美系车,某种时候大家就是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大家都把产品做好,市场自然是越做越好。


写在最后


作为从业超过20年的资深行业创作者,其实这几年汽车行业的变化远远超过了我的想象。比亚迪革新了汽车行业的“玩法”,放弃了用科技“割韭菜”,反倒是选择将车价、维保价格、保险价格统统打下来,完全迎合了消费者的需求,这是它销量爆发的根基,也是其他车企需要学习的点。


但出海之路注定不会像国内这么顺利,其中市场保护这一关就很难过去,比亚迪也选择了先从相对弱势的第三世界国家着手。实际上比亚迪这样的探索,对于整个国产汽车的发展是有利的。


真心希望我们的国产车能够“在一起”,大家都有更好的前景。如果是无底线的互相抹黑,那必将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大家觉得呢?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