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中产阶级,梦碎bba,国产车的崛起,让合资豪车不再是好的选择

在中国汽车市场的汹涌波涛中,豪华车品牌间的厮杀已经演变成一场惊心动魄的价格肉搏战。

奔驰、宝马和奥迪这三驾马车,这些曾让无数人仰望的豪车品牌,如今却不得不以震撼跳楼价的姿态,重新塑造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还有丰田汉兰达曾记否当年丰田汉兰达排队加价才能提车的盛况吗?那时候大伙儿都惊呼:“丰田神车,不接受反驳”想想当年汉兰达加价20万的”辉煌历史”,简直是”自打脸”的典范啊。还有丰田皇冠当年也是加价才能买到的,还有.......

想当年,这些豪车在中国的销量可是年年攀升,轻松占领市场。2023年,合资豪车在中国卖了229万辆汽车,占中国豪华车市场份额超过七成。那时候的合资豪车,可谓是风光无限,傲视群雄。

为什么说加价提车是为了面子?很多人越是贵 ,越是别人买不起的越想买,你想啊,别人想买买不着的车你这直接就美滋滋的开上路了,加价提车翻译过来就是人傻钱多吧?被割韭菜了还沾沾自喜!

买入门豪车的是有点钱又不多的职场中层打工人,梦想也能扬眉吐气抬头在乡亲面前有面子,但又无力购买真正的豪华车,只能勒一下腰带买入门级,价钱比普通车贵不少,性能一般,但贵在有了身份认同感。车企很精明,这种车利润率不低,就是挣这个身份认同感的钱,一辆车多挣十万不舒服么。

然而,风水轮流转,时代变了,跟手机一样,我们的造车新势力在迪哥的带领下在国内市场的崛起倒逼合资车。近几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异军突起,比亚迪蔚来、理想、小鹏等品牌纷纷崭露头角。他们不仅提供了丰富的产品选择,还在价格上给出了极具竞争力的优惠。最近,奥迪的降价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爆炸性的讨论:

奥迪A4L的入门版价格从厂商指导价的32.18万元区间,断崖式暴跌至19万元左右,几乎打了62折。而奥迪A6L的降价更是让市场惊呼不已,直降12万,裸车价不到31万,这样的降价幅度无疑深深刺痛了中国车主的心。

奥迪车疯狂降价背后是它沉重的业绩压力:

2023年,奥迪公司营收达到699亿欧元,同比增长13.1%,但其营业利润和销售利润率,集体下降:利润从2022年的76亿欧元下降到63亿欧元,销售利润率从12.2%下降到9%

2024年一季度,奥迪的数据更加冰冷:营业收入为137.25亿欧元,同比下降高达18.7%;营业利润方面,同比从18.16亿欧元降至4.66亿欧元。

宝马也加入了这场价格雪崩,其i3系列的优惠后裸车价最低可达约17万元,较35.39万元的官方指导价腰斩。

宝马降价去库存的背后,是财报数据降幅严重:

2024年一季度,宝马集团营收366.14亿欧元,同比下降0.6%;别看营收下降不多,但净利润就拉垮极了:当期净利润为29.51亿欧元,同比下降19.4%!

在中国市场,宝马集团累计销量187452辆,同比下滑3.8%。

宝马的这一降价策略,无疑是对市场销量不佳和营收利润双双下滑的直接回应。

宝马、奥迪、奔驰是传统燃油车领域的大玩家、大赢家,尤其在中国赚的盆满钵满。

它们在中国疯狂赚钱的时候,却屡屡被曝出减配、加价等损害消费者利益的新闻。

这些国外豪车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减配行为也引起了消费者的不满。它们为了降低成本,牺牲了车辆的部分配置和品质,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进一步削弱了它们的市场竞争力。

这些高价+低配的豪车,让消费者们怨气大增,听听他们怎么说:

“奔驰宝马?别开玩笑了,那价格,我得不吃不喝起码十年才买得起!”

“花那么多钱,就为了个车标?我看这性价比,简直低到地心去了!”

“买这车,保养一次的钱都够我一个月的油钱了,这不是买车,这是买了个爹!”

“啥?这么贵的车连个导航都不标配?这不是明摆着坑人吗?”

“去4S店看车,那销售员鼻孔朝天的,好像我买不起一样,这态度,谁受得了!”

“这车一半的钱都是因为牌子,真不知道这牌子值不值这么多。”

“豪车一开出店门就开始掉价,这贬值速度,比过山车还刺激!”

“售后?别提了,等个配件都得等上几个月,这服务,真是让人心寒。”

如今的汽车,已经进入新能源车的时代。传统豪华汽车品牌,面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崛起,也开始寻求变革。他们纷纷推出新能源车型,试图在市场中抢占先机。

但奔驰、宝马、奥迪们的电动化转型之路充满坎坷。它们作为燃油车巨头,在新能源车时代战略的摇摆不定,让消费者对其未来发展充满疑虑。

在燃油车时代,奔驰、宝马、奥迪作威作福,不怕没中国人买单。但如今它们被迫疯狂大降价的背后,是中国车企将其“吊打”。

中国品牌,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品牌,正以其高性价比逐步取代传统豪华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中国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对品质和性价比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中国新能源车企不仅在技术创新上不断突破,更在服务和消费者体验上深耕细作,逐渐改变了市场格局。

奔驰、宝马、奥迪,如今纷纷挥舞起了降价大旗。这不仅是一场价格的雪崩,更是中产阶级梦碎的声音。

"曾经,奔驰的星徽、宝马的蓝天白云、奥迪的四环标志,是中产阶级奋斗的梦想,是成功的象征。"然而,随着这些品牌车型价格的大幅跳水,那份曾经遥不可及的奢华,似乎变得触手可及。但对许多中产阶级来说,这却是一种讽刺,一种梦想的破灭。

"奔驰E级宝马5系奥迪A6,这些曾经的高端车型,现在降价幅度让人咋舌。"有的降价幅度甚至达到了六位数,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降价背后,是市场竞争的残酷,也是消费者需求的多变。

但降价真的能挽回消费者的心吗?对于中产阶级来说,他们要的不仅仅是一辆车,更是一种生活品质和精神追求的体现。"当奔驰、宝马、奥迪变得不再'高贵',那份曾经的梦想也随之变得廉价。"

中产阶级的梦,是关于稳定、尊严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梦。但当这些豪华品牌纷纷降价,他们的梦想似乎也在贬值。"我们不禁要问,这究竟是市场的自然调节,还是品牌价值的自我放逐?"

降价潮中,中产阶级的梦碎了,但也许,这正是重新审视和定义梦想的机会。在这个不进则退的市场中,唯有不断创新,才能让让价值长存。

其实有时候不是经销商加。很多人为了先拿到手。主动提出来加。还要给销售红包。这都是真的。有时候不是买家惯着销售。而是个别买家宠坏了他们。

这种加价风深层次揭露了中国的汽车逐渐普及过程中的盲目和阵痛!不成熟的消费者,浮夸攀比的社会风气,供求不平衡和信息都不对称的市场,让卖车加价这种行为有了屡试不爽的营销空间。市场和消费者逐渐走向成熟,相信这种不理性行为会最终被消费者唾弃鄙视。

加价降价都是简单的供求问题,和4s无关,和卖的人无关,一切只在买的人。物资紧缺年代加个价完全合理,现在的车市完全是供大于求。一窝蜂去买同一个东西,只能说明买的人有问题。解决这个很好办,第一,加强自身的知识水平,不要人云亦云,特别是我们的市场,90%的爆款都是人为元素。第二,只要是加价的一概忽视就好了。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