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谁在污名化上汽?|查姐说

写这篇文章,触动我的是两件事。

一个是我上周写了一篇《谁说上汽不行了》,内容是在上汽“向新十年”发布会之后我的一些看法和总结。


这种单纯技术发布会的内容,通常阅读量都不会太高,然而直到昨晚,我还在和留言区的读者互动——有超过一半的普通读者,觉得我在帮上汽吹牛,他们认为上汽合资品牌下滑势头明显,自主品牌销量难看、新品牌乏力,总之“就是不行了”。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营销不行,就是企业不行”。对于上汽领先的各种新技术,他们又说实验室技术拿出来吹有什么用。

然而最好的反驳,我从来不认为是我作为媒体个人在留言区的回复。

所以第二件事就是,6月13日,欧盟委员会拟对从中国进口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拟从7月4日起,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其中将对比亚迪吉利汽车上汽集团分别加征 17.4%、20%和38.1%的关税。

欧盟乘用车正常关税税率为10%,这意味着上汽集团面临的关税税率增至48.1%,其他车企的关税税率则在27.4%至31%之间。

为什么上汽的税率最高?欧盟委员会给出的理由是“不配合调查”,这个理由难免显得模糊牵强。

而行业的普遍观点是,之所以针对上汽征收最高税率,其实只有一个原因——

那就是上汽在欧洲卖得,实在太多了。

背景知识:

上汽集团是在欧洲市场出口量最大的中国车企。2023年,上汽推出的首款全球车名爵MG4 EV,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销冠,并以欧洲为主要出口目的地,2023年在地销量突破10万辆大关。

2023年,上汽海外销量达到120.8万辆,是唯一一家海外销量突破百万辆的中国汽车企业。其中上汽MG品牌全球销量超过84万辆,连续第五年获得中国单一品牌海外销量冠军。

除了MG之外,上汽旗下另一个品牌上汽大通在2023年的海外销量为9.6万辆,占品牌总销量的接近一半,上汽大通目前的销售渠道覆盖六大洲、73个国家和地区,发达国家销量占比90%以上。

我想,那些觉得“上汽不行了”的人们,恐怕不太清楚一年出口超过120万辆是什么概念——他们不懂,但欧盟很懂。

背景资料说完,我总结一下对网上一些看法的观察:

1、与其说是上汽被“污名化”,不如说中国车市现在有很多脏水互泼的现象。因为多看留言区的话你会就发现,不光“上汽不行”,一汽东风甚至广汽“都不行”。

2、重庆车展论坛上,广汽曾庆洪发言说“反内卷”都能被解读为怕内卷,包括提出的“油电同权”,行业普遍都认为非常有见地,但也一样被网民冷嘲热讽。

3、不会吹就是不行;销量不佳就是不行;车好不好不重要,技术领先不领先也不重要——你卖得不好哪怕只是暂时卖得不好,就是不行。

最近恰逢高考,“销量不行(甚至你卖得好但是不会说)就是车企不行”,这样的说法多么像是:

“高考成绩不行,你这一辈子都不行”。

好在企业不像是一个孩子,“高考决定人生论”可能会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单凭营销而不是产品和体系力来决定企业死活,这不应成为现实。

在欧盟卖得最好的上汽,用事实证明上汽所生产的高品质工业产品,得到全世界对汽车要求最高的消费者的接受和喜爱。这和中国前些年快消品和日用品畅销海外,本质上是不同的概念。

这就是上汽整个强大的体系力,在多年长期主义坚持下的成果,都并不仅仅是哪一款产品和会不会吹的结果。

而在国内,我的观点在上一篇文章中已经写过,我在这里再写一遍:

一个百年品牌的成长和成就,从来不是靠挂在嘴巴上的句子来达成,而是靠一款又一款扎实的产品造就。而汽车作为工业皇冠上的明珠,也不是一天两天靠拼凑而成——技术靠产品去呈现,最终靠体验,来与用户沟通和对话。

多年以来,大厂一贯都不是那么会说话,不过是因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这几十年以来,一直都是产品在说话——谁曾想,眼下竟到了一个要靠车企领导会不会说话而决定市场的时候。

这样的时期是不是会延续、能延续多久,实话说我也不知道。

我只知道,这个残酷战场上,真正全面考验体系力的时刻,虽迟,但一定会到。

在新能源领域,上汽飞凡和智己两个新品牌起步相对更晚,有些弯路难以避免。新品能打但是市场认知不强,这些都是事实。重要的是:上汽有时间、也有能力调整——至少,飞凡不会因为暂时销量没起来就像某些新品牌一样直接崩盘消失。

也正像比亚迪李云飞在重庆论坛上所说:这一局没打好,下一局重新来。但他没说的是——并不是所有参与者,都有足够的体系力能支撑参与到下一轮。

6月13日,上汽集团针对“欧盟委员会反补贴税决定”发布了公开声明,表示对这一决定“深感失望”。

“相关措施不仅违背了市场经济原则和国际贸易规则,甚至可能对全球汽车产业链的稳定和中欧经贸合作产生较大不利影响。”

此外,上汽集团还表示:正计划将中国新能源技术、绿色工厂引入欧洲,其实也就是说,海外建厂已经是大势所趋。

毫无疑问,无论是在海外还是在国内,下一轮势必是强者的对决。

这个残酷战场上,真正全面考验体系力的时刻,虽迟,但一定会到。


(END)

标签: MG4 EV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