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汽车人◆盘面】端午节后港股调整,新势力领跌汽车板块

​​

虽然新能源车销量整体上涨,新势力车企却显露疲态。这些尚未实现规模经济、现金流不稳定的企业,正面临难以跟上市场节奏的困境。


文 /《汽车人》张恒


港股端午节后开门遇冷,新势力汽车股领跌,凸显行业竞争加剧与盈利挑战。


新势力拖累汽车板块


6月11日,在端午节后的首个交易日,港股市场三大主要指数均出现调整。当日收盘,恒生指数下跌1.04%,收于18176点;恒生科技指数下跌0.45%,收于3755点;国企指数下跌0.90%,收于6452点。



汽车板块微跌0.28%,连续三个交易日下跌。除比亚迪外,多数整车股收跌,其中成交量和跌幅靠前的有理想汽车(下跌2.88%)、小鹏汽车(下跌3.86%)。


港股汽车板块近期呈现弱势态势,主要原因在于板块内第二大权重股——理想汽车连续六周股价下滑。自今年3月达到每股182.9港元的高位后,该股最新收盘价已跌至75.85港元,其间累计跌幅接近六成,市值大幅缩水超过2000亿港元。



5月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零售业绩达到80.4万辆,同比增长38.5%,环比增长18.7%。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在5月份达到了47.0%,显著高于去年同期的33%。在出口方面,5月份新能源汽车的出口量为9.4万辆。


虽然新能源汽车市场整体展现出积极向好的趋势,但值得注意的是,新势力品牌似乎率先显现出了“卷不动”的迹象,这一点在最近公布的2024年一季度财报中得到了更加明确的验证。


"蔚小理"一季报遇冷


上周,“蔚小理”2024年一季报出炉,无一例外地遭遇了业绩挑战,营收与车辆交付量均遭遇环比下滑。


理想汽车一季度销售收入为243亿元,相较于前一季度的404亿元,降幅达到39.9%;交付新车80400辆,单车收入约为30.16万元,较上季微跌;车辆毛利率亦滑落至19.3%,综合毛利率缩减至20.6%,降幅近3%。



蔚来一季度销售收入为84亿元,对比上一季度的154亿元,大幅下滑45.5%;交付新车30053辆,单车收入降低至27.9万元;车辆毛利率跌至9.2%,综合毛利率仅为4.9%,蔚来将其归咎于产品迭代期间促销力度加大及产品结构变化。



相比之下,小鹏汽车单车收入基数较低,却实现了环比增长。一季度销售收入为55亿元,交付新车21821辆,单车收入提升至25.4万元,主要得益于高端车型X9的强劲表现,该车型单价超35万元,一季度贡献了逾7000辆的销量。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三家企业在成本控制上面临巨大挑战,但研发与营销的高额支出却未减。今年一季度,理想、蔚来、小鹏的研发费用分别为30.49亿元、28.64亿元和13.5亿元;营销费用分别支出了29.78亿元、29.97亿元和13.88亿元。高昂的研发与营销费用,加之价格战的压力,使得“蔚小理”集体徘徊于盈利门外。


财报显示,蔚来一季度损高达51.8亿元,亏损额继续领跑三家企业;小鹏汽车一季度亏损13.7亿元,较上季度基本稳定,同比略有改善;理想汽车虽是三者中唯一录得账面盈利的企业,但若扣除利息及投资收益等非经营项目,实际经营亏损为5.84亿元。


今年一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蔚来汽车CEO李斌与理想汽车CEO李想都不约而同地表达了对过度依赖“价格战”的审慎态度,可能预示着降价策略的转向。


在低容错环境中求生存


《汽车人》认为,在新能源汽车销量普遍上扬的背景下,新势力车企却显得力不从心。这揭示出在愈发激烈的价格竞争中,尚未实现规模经济效益、缺乏持续正向现金流的新势力车企,正面临难以适应市场节奏的困境。


无疑,主流车企的新能源品牌正稳步前进,给新势力品牌带来了直接的竞争压力。以往,新势力凭借高端定位享受较轻的竞争压力,但随着主流车企的新能源品牌向高端市场挺进及价格战的白热化,即便是蔚来和理想汽车这类均价较高的品牌,其单车平均售价也开始出现下滑。



为加速达到规模效益,新势力车企纷纷推出第二乃至第三个品牌,用更亲民的车型拉动销量,但这一策略在20万元及以下的竞争市场中成效如何,目前尚不明朗。资本市场对此似乎持保留态度,从盘面来看,其反应并不乐观。


在提升盈利能力及探索新的增长上,“蔚小理”展现了各具特色的战略规划。


蔚来强调能源的独立融资及其充电网络的长期布局。蔚来的多品牌战略继乐道汽车之后,高品质小型车品牌Firefly也即将推出,预示着产品线将进一步丰富。


小鹏汽车则通过与大众汽车的技术合作,开辟了新的盈利渠道,一季度的服务及其他收入显著上升。小鹏预期,与大众汽车的合作将带来独特的商业模式优势,增强盈利能力,未来合作的正面效应将在下半年逐渐展现。同时,计划近期推出第二品牌的首款A级电动轿车,加速市场渗透。


相比之下,理想汽车采取了较为保守的做法,如延迟纯电SUV的发布以及进行裁员,以此应对MEGA车型市场遇冷的挑战。



尽管新势力车企积极调整策略以应对市场变化,但在新能源车市场份额逼近50%的关键时刻,品牌容错边际急剧收窄。如何在日益缩小的市场空间里巧妙布局,确保单一产品线的波动不至于拖累全局,将是新势力车企业务发展中的核心命题。【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