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比亚迪秦发展简史(下):十年之约,秦扫六合

秦Pro(2018-2021)

2018年北京车展,比亚迪发布了秦家族寿命最短的一代车型:秦pro,同时发布的,还有第三代DM系统。

从车本身来看,秦pro是比亚迪BNA平台的第一款车,可以兼容燃油、DM、EV三种动力组合,对应的,秦pro一上市就有了三种动力、18个型号,售价从79800-299900元不等,相对比较乱。

同时,秦pro也是比亚迪第一个采用dragon face设计语言的轿车,比上一代秦可漂亮太多了,看起来也更显大。

这里插播个冷知识,虽然2012年诞生的秦开创了王朝系列命名法,但早期的秦仍然是BYD logo。

直到2016年比亚迪梦想日,也就是元发布时,才正式确定了王朝系列,并根据主席诗词,确定了秦、汉、唐、宋、元五大系列车型,并正式更换了汉字logo。

秦pro上首发搭载的第三代DM系统也没什么突破,仍然是以电为主的P3电机驱动,只是在第二代基础上加了个P0电机,强化了发动机的发电能力,同时减轻了亏电状态下双离合变速箱的顿挫感。

所以百公里加速时间没变,还是5.9秒,纯电续航里程还是80公里,但综合油耗大幅降低,官方甚至给出过百公里1L的数据,很离谱,但那时候的新能源车都这么标,这……算了……很难评。

正如前面所说,秦pro和第三代DM系统都无甚好讲,而两代秦、三代DM系统迭代下来,比亚迪的销量也并没有起飞,仍然长期徘徊在50万辆左右,吃不饱,但也不至于让DM这套技术饿死,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21年,真神降临。

秦plus(2021年至今)

大概是看着丰田油混卡罗拉在国内卖的风生水起,比亚迪突然悟了,大家想要的只是一个省油耐用的代步工具,大哥你整性能,你整他有啥用啊?

当然不是“中国没有麋鹿”那种不需要性能,而是在动力已经够用的前提下,没必要接着深挖,抓住主要矛盾,省油就完事了。

推出了第四代DM系统,我们熟知的DM-i就是其中一个版本。

2020年广州车展,比亚迪发布了搭载首款搭载第四代DM技术的第三代秦,也就是秦plus,2021年3月正式上市。

理论上,秦plus和秦pro它就是一代车型,但比亚迪硬是靠两代DM系统,分成了两代车型,没办法,第四代DM系统实在是太逆天了。

这套系统在初期分为节油取向的DM-i和性能取向的DM-p两个版本,i和p分别代表intelligent和power,二者分别是初代DM技术和三代DM技术的集大成者。

尤其是秦plus首发的DM-i技术,回归P1+P3结构的电机,网上的介绍视频很多了,我们在这就不做过多赘述,简单来说,和初代DM相比,DM-i换了大电机和大电池,以及更高效的混动专用发动机和变速箱, 用电更多用油更少,亏电油耗直接打到3.8L,惊为天人。

至于车,两个版本,秦plus DM-i和秦plus EV,一个插混一个纯电,大家肯定都熟悉,就算不是车主,也肯定打到过网约车,极致省油极致性价比,我就不在这多废话了,从上市起到现在,仍然没什么像样的对手。

此外,还有秦plus的姊妹车型:驱逐舰05,这车最开始申报的时候叫比亚迪F5来着,后来摇身一变成了海洋网,两款车加起来,每个月卖五六万辆轻轻松松。

关于秦plus,还发生过一个小风波,2023年5月,长城汽车向上级举报比亚迪秦plus DM-i和宋plus DM-i使用常压油箱,排放标准不达标,几天之后,比亚迪也给出了回应,就是著名的“两个不易”,后来比亚迪公布了常压油箱处理油气的专利,这事就不了了之了。

但就从两份材料上看,一个是比较正规的盖了公章的声明,内容也算是有理有据,一个是声泪俱下的“我为党国立过功!”,你们说了不算,这是整件事中,比亚迪做的最跌份儿的一点。

书归正传,对比亚迪来说,牛X的不是秦plus DM-i这辆车,也不是DM-i这套系统,而是“把这么高效节能的DM-i系统放进又便宜又小的秦plus里”这件事,先搞一个极其牛X的技术,然后想办法降成本,放到最能走量的A级车上,用远超同行的技术抢市场,再反过来摊平成本,完美的正向循环。

就在这样的正向循环之下,比亚迪推出了首发第五代DM技术的第四代秦:秦L

秦L(2024至今)

理论上说,这代车型应该叫秦Ultra,pro、plus、ultra嘛,很合理,那叫秦L,明显是想和秦plus打出一套激情的组合技,类似速腾朗逸,加速收割A级车市场。

从某种意义上说,包括比亚迪在内的自主品牌们现在都不怎么讲武德,新车基本不再按照以前行业通用的尺寸划分标准,而是通过市场调研,了解市场想在什么价位需要一款多大的车,那我就做多大的,级别划分完全根据厂家营销需要走,比如秦L在厂家宣传中是中级车,但比它大一圈的五菱星光,人家叫自己紧凑型车,当年刚上市的雷凌,反倒叫中级车,哪说理去。

那回头看看网上的一系列声音,说秦L一出现,不少传统B级车应声降价,人心惶惶,传统车企们在怕什么?不是秦L,而是未来极大概率会出现的15万左右的B+级车,在这辆车出来之前,先降价,能卖多少卖多少,少亏就是赚。

实在是第五代DM技术给出的数据太逆天了,随随便便跑两千公里,这块足够长的长板可以抹掉一切差距,而且比亚迪到现在也没有公布具体的技术细节,所有优势都是媒体、自媒体和车主自己跑出来的外在表现,大家只能猜,这套系统到底优化了什么,才能有这么逆天的油耗表现。

但从秦L998的定价来看,这套东西的成本并不比第四代高多少,未来的比亚迪能把价格战打到什么程度,实在不敢想。

比亚迪秦的故事到这就差不多了,我在帝豪那期节目中说过,比亚迪秦的这招,叫天神下凡,毫无疑问,这是中国新能源的排头兵,一代DM一代秦,比亚迪为了DM技术这点醋,包的秦这盘饺子,并且用这车,把插混拉低到了每个人都负担得起的程度,给大家一个足够体面、足够经济的选择,从这角度来说,比亚迪秦,功德无量。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